宿松结婚习俗
宿松地处皖鄂赣三省八县交界之地,文化风俗虽与相邻县市亙有影响,但多种风俗还是自成体系的.域内传承的这些文化风俗,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我想它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能形成千年风俗并得以传承下来就是我们宿松的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再不能完全指导邑人的生活,但在民间还是有选择性地继承着.退一步来说,这些文化风俗对社会影响式微了,我想把它作为文化化石来保存也是必要的,基于此,特将宿松风俗之婚俗记述如下: 三媒 : 某家女儿大了,该找婆家了,亲戚家的年长者(有点活动能力的人)在女方父母的授意下,物色在他(她)们生活圈子里的年轻小伙子,调查其家庭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父母做到心中有数.如有中意的,女方家庭一般不会主动托人向男方家提亲.充其量是暗示某位熟悉男方家的年长者,向男方的亲朋长者轻描淡写地提一下,男方家如有意,便由男方家委托他的亲朋长者邀约女方的亲朋长者,带着男青年一起上女方家提亲(男方家如看中某女,提亲程序也同上).这双方的亲朋长者就是后来这对婚姻的两个媒人.女方家如有旁系至亲比较有地位,在女儿出家前再委派他为"座媒",以彰显女方家的社会地位和对这对新人婚事的重视.男女双方的亲朋长者加上女方尊贵亲朋,这即是"三媒". 当今社会,男女婚姻自由,自谈恋爱,水到渠成时,男方家指定一位媒人,带着一般礼物亲自上女方家定婚,表示两家愿结秦晋之好,并商定迎亲细节.此时女方家指定一位媒人作陪,以表对男方家的尊重和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看家: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代表男家向女家求婚,得到女家应允后,女家便挽留媒人吃一顿便饭.席间商定某日女方的女眷(如女青年的母亲.伯母.婶母.嫂嫂.巳婚姐姐等)到男方家去"看家".先时女儿是不同行的,现如今婚姻自由了,借此机会,让女青年自已亲眼见见男方家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最后由女青年自已作决断,(一般约定女方同意就在男方家吃饭,反之则以"回家商量"为托词不吃饭,很快返回.)双方同意了,男方家以酒席款待女方家来客,席间少不了憧景美好的未来,女青年便改口称男方父母为爸妈,男青年改称女方父母为"外父.外母"(现受社会环境影响,也叫爸妈了).当女方喊男方父母长辈兄嫂等亲属时,喊到谁谁就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女青年,(这红包个数显示了这个家庭成员的多少和这个家庭在家族中的地位,父母给红包或给金银首饰,代表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康概与否).女方家人返回时,都要打发布料和袜子(如今是包红包代替,主亲多则千元.五佰,次亲少则二佰以上).这样一来,这桩婚事得到了两个家庭和两个青年的认可了. 认亲:女方看家后,男方家就要开始筹备认亲了,首先委托媒人了解一下女方家有些什么近亲属,有多少户,要办些什么认亲礼物,此时女方家一般要求不高,只提出给长辈送点冰糖和猪肉,远房亲戚就不送了,认亲这天小青年在媒人的陪同下来到女方家,但这天,女方家还是以一般礼节接待新女婿,中午吃饭只请房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作陪.认亲后,男女青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经常来往了. "驮提篮":(送节礼.驮,扛的意思.提篮是指装满礼物的篮子)有些小青年提婚时年龄未达法定年龄,或虽达法定年龄,由于女青年的哥或姐尚未完婚等等原因,这就需要过几年才能结婚,在结婚前每逢端午.中秋.春节都要按认亲时的送礼规格,男家给女家送节礼,戏称"驮提篮,"旧时娃娃亲要砣十几年的提篮.现时,这礼节还是不能少的,如男方家儿子外出打工,则由父亲代子送礼上女方家. 上门:可是大事了,时间一般定在三节(端午.中秋.春节)中的某一节.事前,媒人再次到女家征询送礼细节,如亲房有几家,远近亲戚有多少家,只要是女家平时礼尚往来过的亲朋好友都要送礼物,一般送肉,糖,饼子,糯米粑(现在还加了酒),远亲礼品数量少些,近亲礼品数量多些.女婿到了门口,要放炮仗迎接,摆糕饼茶(喝茶时摆放些糕点水果之类的小食品在桌上),烧面茶(饭前用煎鸡蛋,肉沫下面条)给女婿吃,媒人跟房族长者陪吃.开席了,女婿是贵宾坐首席(进大门,靠座墙的桌子,右(东)边上首为首席.),这是女婿在岳父家礼数上最受尊重的一次,同桌不管你年龄再大,辈份和地位再高,都要让女婿坐首席.并在喝酒时接受大家的敬酒和祝福.次日以后几天女婿还要接受近亲们的邀请,每天早飧和中飨轮流到他们家赴宴,(晚上按习俗是不能宴宾客的,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有些人开始破此习俗了).近亲完成宴请女婿后,岳父母家就要办送婿酒,戏称"初屁股酒"(初,宿松方言音,意指蹲下双手从下往上用力,"初屁股"戏称赶人走),席间一般再大酒量的女婿都会喝醉的,其用意明是试女婿的酒量,实是堵女婿将来吹牛之嘴(在岳父家没喝醉酒),其中有将新女婿开玩笑的意思.通过上门这套礼仪后,男青年就是女方家正式女婿了. 催节:上门礼品分送女家各位亲朋好友是为了告诉他(她)们,某女已许了婆家,催节礼品分送各亲朋好友是为了通知他(她)们某女将在年内要出嫁了.催节礼品规格一般是按上门礼品规格办,端午要送小麦粑,粽子,折扇,羽毛扇.如在中秋送催节礼将小麦粑换成麻饼,粽子换成糯米粑,扇子就免了.糖,肉,酒也还是要送的.女方家庭对女婿接待规格就降低了,就不再以"香尽酒"席招待了,但酒席也很丰盛,只差"三圆"和上菜的方式而巳.催节还有一项重要程序在其中,名曰"送日子".这就是男方根据男女两青年的生辰八字请人择的迎娶某女的良辰吉日以固定格式在红纸上写好,并在同一张纸上附写吉祥诗句,此红纸和礼金再用丝绸被面包好与其它礼品一起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在分送礼品时顺便告诉亲朋好友,意即请准备你到时该送的祝贺礼物(如近亲要送棉被就必须提前准备).礼金的多少要看男方家庭情况,如兄弟多,女方就要求多些,其意是为女儿多争一些男方家的财产,反之,娘家人就会处处精打细算,尽量节约行事.如将上门,催节两次送的礼物只送一次,送水礼(上述食品酒类礼物)的实物用现金折合,娘家将这纯礼金全部置成嫁装以待女儿出嫁时以实物返回. 办嫁装:女方家收了礼金后,一般专款专用于购嫁装,殷实的人家,办的大件有挂衣柜,桌椅.沙发.茶几.办公桌椅.电视机.DVD.音响,洗衣机.冰箱.摩托车.连牙膏牙刷生活曰用品等一应办全,旧社会称"全副嫁装".男方家新房内只办一张床.也有一些人家是尽礼金使用,在一些大件中挑几件,不赔钱嫁女.辞家礼:女儿出嫁的前三天,男方将向女方家行辞家礼,礼物有猪肉一边,酒一坛(俗称边猪坛酒,现如今是根据女方家酒席的桌数而定酒肉的数量),鱼,大红喜烛,鞭炮,香烟,烟脂花粉,香脂(搽脸化装品,送女眷用),总之女方家办酒席用的食品和消费品男方家都要备齐送到.还有两项文字礼是不能少的,即男方家要给女方家的家庭主要成员写大红请贴外套红包皮,邀请他(她)们到男方家参加婚礼,实际上女方家一般只派女儿的兄弟送姐妹到婆家,其他人是不会去的.媒人请贴要专写. 哭嫁:旧时有哭嫁的习俗,一般在女儿出嫁前三天,每晚母亲就要哭几句吉祥话语,临嫁前一天晚上家族内近亲的叔伯母姑嫂弟媳等女眷都参加哭嫁,哭的内容有吉祥语,女儿经类的教育语言.女儿也参与哭嫁,哭的是劝慰父母,感恩念情的内容.如今在山区和较落后的乡村还有哭嫁的现象,而一般读书识礼和走南闯北的人家就不沿此习,仅仅在女儿上车时眼含热泪,语带恋情. 起程:这天男方家请长辈和三位媒人陪同新郎,率挑抬嫁装(现在都是用汽车装运)的小伙子一行双数若干人,不管路程再远在十二点以前一定要赶到女方家, 女方家鸣炮迎接,派专人负责招待男方来客.新郎哥向女家亲友敬烟,中午饭是香尽酒招待亲友和男方来人,席间新郎哥要逐个向亲友敬双烟,新娘跟兄弟在一碗饭里分饭吃,名曰"吃分家饭",饭后,有好作乐的男女用红墨水之类的红颜料搽抹到迎亲的男方来客的脸上,名曰红红火火(此陋习不是每个村子都如此做),散席后,男方长辈向女方父母提出起程要求,女方家族的女眷们哭嫁时突起(到女儿上车后方止),小伙子将嫁装搬到大门内,有锁匙的箱柜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跨着门坎逐一加锁,钥匙在新娘动身前交给她, 锁好后,男方家来人在大门外接嫁装,有些地方要求男方家每接一样必须以物件名称为题作诗一首或说两句顺口溜,否则,不让这件嫁装出门,一般男家都是有备而来,否则就出洋相. 待嫁装全部搬上车后,女家便在闺房内点燃鞭炮在前面引路,新娘穿上哥哥或弟弟的鞋(意即女儿不沾娘家地上灰尘),在两位牵娘的搀扶下到点了大红喜烛的祖堂对着祖宗牌位跪拜,向祖宗辞行,然后,换上嫁鞋,由其兄弟背上香车(旧时是轿或独轮车),在一阵鞭炮响起后,香车可以动身,但能否动身这就要看男家专门敬烟的人礼数是否周全,领队的长辈口才和智慧,能否说动大家暂时放下对出嫁女儿的恋恋不舍之情,否则香车就迟迟难动身,非请动女家族中长老出面说情不可,香车才能动身. 请客:香车即将动身前,男家长辈将邀请女家家庭主要成员登接娘家人的专用车,一番客套后,女方家将派女儿的哥哥或兄弟或叔伯随座媒人一起赴男方家. 娶亲:新娘到婆家门口,男方家礼炮齐鸣,两位牵娘(即伴娘,任此者,必须夫妇同在,既有儿又有女,能说会道,家庭有一定的声望者才可胜任.)将新娘在车内搀出,到堂屋(或姓氏宗堂)祖宗灵位前拜天地后直接进洞房,至于拜父母,夫妻对拜宿松乡下无此礼.晚上,有闹新房的习俗. 晚上,在宴请男方家亲友的同时,设专席宴请女方家的来客,派长者或有身份地位者相陪,旧时此席应安排在次日中午,现今人们时间观念强了,所以改在当晚. 次曰早上,设两主席位,一是媒人坐首席,另是新娘坐首席,名阅"待媒年酒"和"新嫂酒" .席散时有些村子也有抹红黑脸的陋习. 赏花被,赏花衣,新娘在第二天早晨,要从在娘家带来的衣被中选些送给婆家的女眷,以感谢她们为自己婚事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回贈"看家"时女眷们的礼金.回状元门:旧时规定女儿出嫁后必须满一个月后才能回娘家,解放后,人们思想进步了,认为此习不近人情,后改为婚后三天(连出嫁日在内)小夫妻一起回女儿娘家,三天意即三元,故曰:"回状元门". 送满月油:女儿已出嫁了,父母心中常思念,不知女儿在婆家生活怎样,父亲便以送搽头发的油的名义到女儿家看看,送的东西有,瓷质油壶一把,本来应在壶内装上菜油(古时女人是用菜油搽头发),由于携带不便就在壶内放些小钱,意思是让女儿自己去买油.另外送做女工的剪刀,夹鞋样的书页,针线,绣花的丝线,装这些东西的藤制鞋考.食物之类的礼物有挂面条,糯米粑或小麦粑等.男家以香荩酒席接待亲家第一次上门. 催生礼:女儿怀孕九个月了,娘家父母为了女儿在生产时食物(营养品)不至缺乏,便将准备的红糖,芝麻,小麦面条等月子食物送到女儿婆家,另外还送些糯米粑或小麦粑,男方家将此分送亲友,告之儿媳即将生产的喜讯.报喜:女儿生产了,当天女婿就备办些礼物送到岳母家,吿诉女儿的二老双亲,女方家将礼物分送给家族中的亲房姑内.约定时日赴男方家"送粥米". 送粥米(送三朝礼):送礼时间一般定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名曰"三朝").这天,女方家二老双亲带上前些日子为小外孙购置的毛衫衣服内外几套,摇窝,推轿及小玩具,用鸡笼装着一对鸡,用礼篮盛上女儿月子里要吃的营养品,在家族内的亲房姑内陪同下前往男方家"送粥米",做"家公"和"家婆"了. 到此,男女婚嫁的全部程序已走完,后来就是这对男女自己做"公婆",做"外父","外母",做"爷爷","奶奶","家公","家婆"了.而这对小夫妻的双方父母也行将就木了.
楼主江哈研究起来了,几时喝你的喜酒弄? 现在好像很少见这样做的...{:5_233:} 现在结婚,做到三分之一就算不错了。一切都是从简。 很好{:5_233:} {:5_233:}{:5_233:} {:5_233:}{:5_233:}
{:soso_e179:}搜集整理不易。 鬼谷子 发表于 2013-1-11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搜集整理不易。
哈哈···搜集了好久哦 石泽坤 发表于 2013-1-11 0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好像很少见这样做的...
现在的却很少这样了
、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