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一串辛酸的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一首诗,都有一道门。这道门就如大观园迎门堆砌的那座石头山,你不穿过它,就永远无法欣赏到,大观园里的大好景象。同样我们只有找对了诗门,我们能进入其中领略到它境界与精神内涵。粗看这两句诗,太直白,太简单不过了,但它却自有丘壑。如果我们只把它看成泛泛的写景之作,那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进入它的门路。此诗之门,可谓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当头的一个“昔”字。
昔,它的解释是从前。那么到底是多久以前呢?如果是只是注重了后面写景的部分,我们就很容易缩小这个时间段。一年之中,春天离开,冬天回来嘛!所以我们要格外注重“从前”这一意义。
大家知道,一般的童话故事一开头都是从前怎么样,怎么样的。因此,这个从前,最好也得几十年吧。诗中“我”的离去与回来,只是或许恰好分别落在的春天与秋天的这个时间点上罢了。亦或许只是作者一种虚指,意在为了表示背后的象征意义。这一点上我更加赞成后者。
这里就要谈到我们诗歌的另一个名词——诗眼。这一首诗,应当有两只眼睛,它们分别是“杨柳”和“雨雪”,一个代表着春天,一个代表着夏天。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们又不能只从这两只诗眼中看到简单的春天与夏天。因为,那不是这首诗的心灵,更不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所引发之物。他更深层的意思,个人觉得它俩分别隐喻的是人生的青春与暮年。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诗歌写的是周幽王时期一位常年在外行军打仗战士的心声与景况。由于那个时候常年的战乱,很多士兵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一生都难道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诗中的这位战士还是算幸运的,虽然他的大好青春年华都葬送在了战场上,但他毕竟回来。
我们也知道,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五十多岁,而诗中的战士回到家乡时应该也将近五十多岁了吧。因为四季中的冬天恰好对应的是人生的暮年。一位风流倜傥的小伙子被迫征兵离开家乡打仗,如今回来了却已是风烛残年,只剩一把老骨头了。
我们也可以推想,于父母,他没有尽到孝敬的义务;于妻子,他没有尽到怜惜的责任;于子女,他也没有尽到抚养的本质;于自己,他辜负了自己大号的青春时光,没有享受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一切都是战争的罪过;是战争毁掉了无数平凡人的幸福生活。
懂得了这些,我们才能明白诗歌的第一句在于乐景衬哀情,第二句在于哀景兴悲情。作者巧妙的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出了主人翁辛酸的一生。
后记:
这四句诗节选自《诗经·采薇》,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上的一需要精读的诗作。需要让学生理解诗歌里的精神实质与语言文字的境界真的有些难度,故此,我就在备课上稍微下了一番功夫,以上是个人备课时的所思所想,特此记录下来,希望大家多多提建议。
{:5_233:}{:5_233:} 楼主原来是位老师,谢谢您的文章,感触颇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