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这是一篇真实的散文,原创是文字中老太婆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小妹。感谢她发乎于心,发乎于情写的这篇文章,为兄弟姐妹们分享 父母亲结婚的时候盛况空前,亲朋的流水宴席足足摆了三天。母亲是坐着大红的喜桥过来的,头上戴着镶银抹额,发髻上插着银拢头,坠满了银铃铛银木鱼,湖蓝的满襟绸缎小棉袄,紫红的裹腰盖脚百摺裙,据说那件百摺裙是一个大工两个小工花了三天三夜才缝出来的。过了半个多世纪,这套嫁衣如今挂在我的衣柜里依然鲜艳无比。 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村子里鲜有的师范生,虽然因为家贫,师范念了一半就休学了,就算这样也是数一数二的。母亲家境就不能仅用贫寒来形容了。外祖父母很早就双双过世,母亲给人家当童养媳,可是那家人后来又不要她了,母亲只好跟着一位堂兄生活,偏偏这个堂嫂也就是我的舅妈是有名的吝啬乖戾。就是这样一位可怜的姑娘,不知怎么就嫁给了我那数一数二的父亲,这个问题我们问了很多遍,得到的答案版本经常不一样。其中一个版本是:因为妈妈有两根很长的辫子。父亲后来在村里当了民办老师,但在那个时代这更加剧了他的贫穷,为了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他很少顾家,母亲的生活里只剩下辛勤的劳动。家里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母亲成了一个拼命干活的机器,往往姐姐们才放学还没走到家,半路就被拽去干活了。 这样贫穷辛劳的年月一直过了很久。离我家四五里的地方有个劳教农场,农场里的地多,农忙时需要人打工。农场里的作物收割完后,地里往往有些没收完的茬,大家都去捡些回来,比如麦穗、豆子。几乎天天看到母亲驮着重重的袋子穿行在农场的大坝上,刮风下雨也不间断。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的生活慢慢变好了,留在农村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就承包他人的土地,农忙的时候自己忙不过来,就雇佣留守家里的老太婆。母亲一辈子没有自己安排过钱,一看到自己能挣到现钱了,就像疯了一样,在家里几乎看不到她人影。有一年难得我回家住一个星期,发现她总是早上4点多钟就起床做饭,自己随便吃点就走了,晚上要七八点钟才回家,吃完晚饭她又去洗当晚换下的衣服。其实家里现在已经不需要她挣钱了,所有的人都反对她没日没夜地劳累,为了这个爸爸几乎天天和她吵架,可没人能劝得了她。有一天上午她难得在家里,对我说“妹,我还有些钱呢,你帮我理一下”。我说“好”。她的钱总是到处藏,床头,各种瓦罐,柜子,时常被老鼠咬掉,有时她自己都忘掉了。她爬着梯子上到家里的木楼上,那个竹梯子跨度很大很高,我在下面望着她东抓一把西摸一把,等她下来的时候,只见她围兜里兜着一大堆一张张卷着的钞票。我把它们摊在床上数一数,足足有七千多。我说去给她开个存折,她说没有身份证。这位快70岁的老太婆居然一辈子都没有身份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她会讲很多能把人笑翻的故事,会讲很多的童谣,会讲很多当知识份子的爸爸都不会讲的东西。这件事过后爸爸去镇上帮她办了一张身份证。 母亲很早就驼背了,年经轻些时是一个大大的C,随着年纪一天天地增大,那个C一天天地被风干缩小,才60多岁,头发全白了,牙都掉光了,每次笑的时候她都用手捂着嘴,有时实在是好笑的突然,没来得及捂嘴,她好像做错了事一样,嘴要紧抿着老半天,虽然每次我们都说没关系,没人嫌弃你没牙。我在昆山成家多年,每次叫她到我家来住住玩玩,她都不来,说是自己老了样子难看吓人,怕丢我的脸,怕城里人嫌弃,怎么说都不来。去年夏天,她终于随几个放暑假的外甥女到我家来住住,我带她到小区花园乘凉,看到的邻居都问我:“这是你奶奶吗?”我每个都说一遍:“不,这是我妈妈”。 每年冬天,母亲的老支气管炎总让她咳个不停,咳得厉害的时候时常两头蜷成了一头。去年冬天由于背痛她已经卧床不起,因为劳损,她的骨髂已经快不能支撑她了,就像快燃尽的蜡烛,剩下没多少,灯芯倒在烛油里顽强地亮着。父亲打电话给我,让我找一种叫福善美的进口药。我寄回去一些,现在听说母亲能下床挪动一些了。福善美,这个药的名字取的真好,像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我家老太婆能很快又健康起来,像原来那样,一直倔强地活着。
这个药也想给老人试用一下。 思雨(宿松) 发表于 2014-2-27 11:11
这个药也想给老人试用一下。
这个药在一些地方控制很严。一次只能买几盒,一盒一粒!超标补给卖 {:5_233:}{: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祝福老太太身体健康! 一位中国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情其景,真挚感人,叫人难忘!
赞一个!!! aqxlp123gbds 发表于 2014-3-1 15:42
一位中国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情其景,真挚感人,叫人难忘!
赞一个!!!
恩 那是那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