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春节过后,心情一直都好不起来,老是安不下心来。这一段时间,翻出郑总送我的几本佛学书籍。左右看了一个多月。多多少少还真有些感悟,心情也慢慢的好起来了!心也慢慢地安定下来了!佛学书籍能使我不好的心情安定下来了,自然就会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不同解答。我以前虽然也看过接触过一些佛学书籍,但一直都是觉得佛学佛法博大精深,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参透的了的。当然我也更是算不上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自然也就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还差得很远。
大家都明白,很多人都是因为痛苦或是傍徨时才亲近佛法,我倒不是如此。我是因为郑总好像对很多事情看的很开,所以我也就妄想从这几本佛学里找到一些周围的人没法给我的最好的解答。我知道佛法博大精深,只要我们进到佛法里找,都可以找到答案,佛教里有经文,但凡夫俗子没法理解,因为那时一种几千年智慧总结起来的佛学,仅凭一个人的领悟能力怎能参透?
我反反复复参悟了一个多月,还是不知皮毛。但我倒是记住了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自省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是啊,人生在世凡夫俗子又何尝不需要自省呢,尤其是职场上的人就得看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之后才会开始自我管理,才懂得节制。不仅物质节制,精神也得节制。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节制的美德”。现在中国梦就强调了节约型社会。就是强调对物质资源的节制利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道出对情绪的节制和控制。我认为;节制无非就是两个层面,一是物质,一是精神。物质层面比较容易把控。当然,物质层面的控制并不仅局限于控制自己的食量,衣食住行全都属于物质范围。少买两个皮包,少买两件衣服,你就是在自我节制。精神层面的节制比较不容易做到,它要求控制得了自己的情感。想管好自己,首先要学会安静。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精神状态就慢慢转好了。安静是有力量的,静比动的力量大。不打诳语,生活简单,就容易自我控制。佛学里面认定的精神节制的不二法门,但是要做到这点,佛学里面又说到得心存善念。“善良”是人很重要的品质。善良的人不会让身边的人难受,大家跟他在一起会特别舒服。佛学里教化人们要心存善念,用善良这个标准来面对普罗大众, 本人对佛学皮毛不通,如有对佛家佛学有亵渎嫌,权当本人瞎扯!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里教化人们要心存善念,没错!只是现实生活中,善良的人们却很容易被坏人利用! 凡夫俗子没法理解。人之初,性本善。。。 很多时候,我们是以物质的充实来填补精神的空虚,而往往事与愿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