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4

五代十国那些事


      一、出生
  时间:唐大中六年(852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晚上
  地点:宋州砀山县午沟里,即现在被誉为 “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的安徽省砀山县
  人物:农民朱诚一家
  事件:这一晚,农民朱诚很高兴,因为他的老婆为他生了第三个娃。大概是因为农历十月的天气有点冷,当时也没有暖气空调之类的设备,所以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一个温字,或许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希望这个孩子往后的日子能够过的好一点,不至于挨饿受冻。但是,这个孩子却很争气,他超标准完成了父亲对他的期望,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初级阶段的目标,而且再接再厉,逐鹿中原,并亲手葬送了大唐三百年江山。
  造物主每创造出一个大人物,都要制造点异像出来,好提前跟小人物们打好招呼:看仔细了,大人物就要出场了。据说刘邦当年出生的时候,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有蛟龙破窗而入;曹丕出生时,青云在产房上空凝聚,终日不散;隋文帝杨坚出生时,更加玄乎,紫气在屋中萦绕,刚刚出生的小杨坚头生龙角、身长龙鳞、双眼放光、头顶五道光芒冲破苍穹,一副妖孽投胎的骇人景象,他妈也真是条汉子,当时居然没被吓死......前人有的各种音像效果,日后的大人物朱温同志当然一样也不能少了。据说他出生的当晚,房屋上空有红色云气升腾,乡人见了,以为他家房子着火了,纷纷跑过来看热闹,结果大家很失望,因为热闹没看上,却看到朱家生了个三小子。五百年后,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某陈姓村姑临盆,史书记载: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生下的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有时候,我就想,为啥他们不挑别的颜色,非要都挑红色呢?某一天,终于恍然大悟,感情他们两个都姓朱啊!同事看我的五代史翻了个开头就扔下不看了,说:“这也太他妈坑爹了吧,生孩子居然还能生出红气来。”我跟他说,你还别说,虽然看起来天方夜谭,但人们还就愿意相信这些神奇离谱的事情。天上有一个太阳,水往低处流这些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都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但哪天一旦传出天上有九个太阳,溪水倒流这样的事情,大家就会对此津津乐道,说的人多了,就三人成虎,假的也就为成真的了。而统治者也喜欢以此来壮大声势,好告诉普罗大众,自己乃是授命于天,不可动摇。以前,太旧高速公路修到我们那里,挖土机作业时挖出一窝蟒蛇,其中挖断一条,跑掉两条。本来,大山之中,挖出一窝蟒蛇也是稀疏平常之事。但这时有人说,这是大二三代王,它们的母亲是一个山里姑娘,因为在河边石头上坐了一下,就怀孕生下了他们仨。到后来,故事越传越玄乎,说什么老大力大无穷,老二会喷火,死掉的老三会喷水。说者谈起来都是唾沫横飞,绘声绘色,好像他们亲眼所见一样,而闻者听得也是聚精会神,一本正经,对此深信不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传说一直在坊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要是不知道,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大摆龙门侃大山。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不过,不管怎样,故事的主角朱温同志算是安全的生下来了。

作者:清风明月客2013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5


       二、造反
  朱温从小死了老爹,一个寡妇带着三个熊孩子生活艰苦,难以为继,于是母亲带着他们去萧县刘崇家打工谋生。由于没有老爹的时刻用棒子敲用鞭子打,朱温同志从小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再加上好勇斗狠,打架不要命,成了乡里人见人怨,狗见狗嫌的小混混。考虑到以他的人品,待在村里,估计连个说亲的媒人都没有,他决定出去碰碰运气。877年,黄巢打到宋州,朱温琢磨了下,觉得自己除了打架再没啥特长了,出去打工估计得饿死,于是心一横,算了,反了他娘吧,于是就与二哥朱存蹦蹦跳跳的参加了农民起义军,这一年朱温25岁。我想了想25岁时我在干嘛,哦,对了,25岁我刚大学毕业,也加入了大军,只不过是到处投简历各种被拒绝的毕业生求职大军。
  造反,从古至今都是个危险的行当,成功了,还有可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成功,那不好意思,很可能只有舍身成仁了。而且,据实践表明,成仁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很不幸,本书的龙套朱存同志比较点儿背,抽到了成仁这个下下签。在攻打岭南,也就是今天广州的战役中,朱存同志英勇的挂掉了,至于怎么挂掉的,史书上没说,只是简单的写了三个字:存战死。如果不是跟名人沾亲带故这层关系,估计史书上连这三个字都不会有----造反,死个把人太正常了。小三,二哥的事业只能到这里了,下文就没二哥什么事了,接下来的部分你好好表现,哥先睡一会。
  880年十二月五日,黄巢攻陷长安,建国大齐,于是泥腿子变正规军,穷屌丝成高富帅,黄巢做了皇帝。曾经一位律师如是说:做律师其实很简单,你就等着,熬着,等其他大律师都死光了,你就火了,用时髦的话来说:伟大就是熬出来的......其实,这句话放之任何事业而皆准。这时候的朱温也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将军,这很正常,当初的老班底差不多死打光了,轮也该轮到他上位了。黄巢派朱温驻扎在长安附近的东渭桥,这时候,唐朝的夏州节度使诸葛爽正率军驻扎栎阳,呲牙咧嘴,时刻准备咬上这个新生的政权一口。黄巢看诸葛爽有点渗人,于是让朱温招降诸葛爽,朱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朱温说:“哥们,从了我吧。”诸葛爽人如其名,是个豪爽的汉子,想都没想就说好。朱温有点不放心:“这就行了?”诸葛爽说:“嗯,这就行了。”有时候看起来难办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很简单,就这样,诸葛爽也造反了。
  诸葛爽,山东博昌人,曾经做过基层国家公务员,还当了个小领导。他是个很有骨气的人,有一次因故被当时的县公安局局长打了一顿,诸葛爽很生气,心想昔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诸葛爽不爽闹辞职,于是愤愤然辞职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金子终会发光的,不久之后,诸葛爽就成功的沦为了一名乞丐。可惜他没能成为丐帮帮主,估计当时华夏大地也有没有什么丐帮。当时,正值唐朝末年,老百姓也是挣扎在生死线上,所以,乞丐诸葛爽的日子过得很是惨淡。868年,庞勋叛变,攻入徐州,囚禁了节度使崔彦曾,考虑到乞丐的日子着实不好过,诸葛爽就参加了叛军,并逐渐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庞勋叛变是影响唐末政局的一件大事。庞勋,山东人,唐高宗调露元年,朝廷在今天越南一带设置了安南都护府。从此,安南成为唐朝管理边地的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之一。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今云南一带的南诏国攻打安南,并攻陷了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考虑到山东大汉身高力大,四肢发达,人又老实,是当兵的好材料,唐政府于是在山东招募了两千官兵增援安南,其中派八百人戍守桂林,而庞勋就是这八百人中的一员,并担任粮料官一职。开始朝廷对官兵们说:“兄弟们,你们好好干,不要有什么顾虑,三年一满就让你们回家。”于是山东大兵们就开始数数,数完了手指头数脚趾头,数完脚趾头再接着数手指头……这么一数,三年过去了。朝廷说:“再等等吧,很快就能回家了,这次是真的。”山东人很实在,就又傻呵呵的等了三年。三年过去后,大兵们再次请求回去,得到的回复是:军需不充足,再等一年。山东大汉不乐意了,你们这是欺负俺们老实人,再等一年,老婆都跟别人跑了。于是戍卒们杀了都头,挥舞着家伙事造反了。大概因为庞勋管过粮食,基于有奶便是娘的朴实真理,士兵们一致推举庞勋作为起义军领袖。其实,刚开始大兵们也没啥太远大的抱负,他们只想回家见老婆孩子,于是庞勋带着他们经湖南,过浙西,入淮南,一路打回徐州老家,囚禁了不让他们回家的节度使崔彦曾,也就是在这一年,诸葛爽参加了起义军。
  自古以来,山东不仅出煎饼,还出响马。入驻徐州后,各路响马纷纷加盟入股,起义军一下子增至十多万人,此后又在梁城全歼戴可师三万官军,这时候,暴发户庞勋有点飘飘然了,觉得官军也不过尔尔,老子才是天下第一,于是每天饮酒作乐。而起义军也不再满足于回家见老婆这么简单的愿望,开始骄横霸道,欺男霸女。当然,庞勋也不是每天光喝酒作乐,别的啥也不干了,清醒的时候他也经常盘算,这么一盘算,就琢磨出个道理:军队再多,地盘再多,也终究是个别人看不上眼的反贼,不仅自己是反贼,以后儿子也会是反贼,儿子的儿子也是反贼,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也是反贼,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倒不如接受诏安做个节度使,除了能巩固现有成果,还能光宗耀祖哩。说干就干,于是开始跟朝廷接触。这时候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就对庞勋说:“咱们好兄弟讲义气,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事包在我身上,兄弟给你当引荐人。”虽然已经成了暴发户,但骨子里还是朴实无华的山东人,庞勋相信了令狐绹的话。既然都快是自己人了,那还打什么打,于是庞勋停止了一切军事准备,每天喜滋滋的做着他的节度使大梦。左等右等,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朝廷的人给盼来了,庞勋很高兴,可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不对呀,不是来封我做节度使嘛!戏文里宣读圣旨的场景好像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啊!那边的官军也不跟他废话,三面进攻,对庞勋的队伍进行合围。庞勋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敌人的缓兵计。庞勋派将领王弘立率主力三万迎战,全军覆没。接着,官军进逼柳子寨,庞勋的另一将领姚周败走,官军乘胜追击,姚周的队伍被屠杀殆尽。咸通十年九月,庞勋在宿州战死,近万名义军被歼,其余部众几乎全部投水溺死,只剩下濠州吴迥部孤军奋战。直到十月城中粮尽,吴迥突围,在突围中战死,部众也被追兵一一斩杀。至此,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庞勋起义共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损失财产更是难以计数,给已是暮年的唐王朝以致命一击。有史学家评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庞勋战败后,诸葛爽率百余人投降朝廷,被任命为汝州防御使,防御使是节度使以下的地方长官。广明元年(880年),李国昌父子叛乱,威胁河东太原府。朝廷命诸葛爽率军北上救援河东。随后,唐僖宗召振武节度使吴师泰回京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以诸葛爽取代吴师泰。吴师泰抗命不遵,僖宗无奈,只好改任诸葛爽为夏绥银节度使,夏绥银在今陕西北部。同年末,黄巢进逼长安,僖宗诏诸葛爽率军入京勤王。诸葛爽尚未到达,长安便已陷落,僖宗被迫出逃蜀中。诸葛爽驻军栎阳,在这里,他投降了黄巢。诸葛爽投降后,朝廷派了另一个人接管夏州,这个人是个少数民族,名叫拓跋思恭,也许你对拓跋思恭比较陌生,那好,我们再换个名字,李思恭,也许你对李思恭这个名字也比较陌生,那好,我们再提另外一个名字,李元昊,现在有点印象了吧,李元昊就是后来西夏国的建立者,而拓跋思恭跟李元昊同宗同族。此后,党项人拓跋思恭家族世代占据夏州,直到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
  881年二月,大齐皇帝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进攻南阳,以阻止荆、襄官军北上,朱温圆满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六月,朱温回师长安,黄巢亲自在灞上接见并犒赏了他。灞上,也作霸上,在今天西安市东南方,是古代咸阳、长安附近的军事要地,当年痞子皇帝刘邦就是通过此处进攻咸阳灭亡秦朝的。此次会见,皇帝高度赞扬了以朱温同志为代表的年轻军事将领,充分肯定了他们这次军事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并嘱咐朱温要好好工作,再接再厉,为国争光。皇帝亲切的拉着朱温的手问:在部队上吃的好吗?穿的暖吧?家里也都好吧?朱温同志也代表年轻将领表了决心:一定要紧密的团结在以皇帝陛下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以皇帝陛下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好好工作,报答皇上。表彰大会结束以后,皇帝再次派朱温向西进军抵御唐军进攻,朱温也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6


   三、降唐
  882年,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同州,即现在渭南市大荔县。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同州还在唐军手中,也就是任命给你了,但想要地盘,还得自己去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做皇帝了,还这么抠,拿别人的东西给人,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黄巢这种私盐贩子做得出来了。不过有任命总比没有好,朱温捧着任命书,屁颠屁颠的就去了,一番厮杀,成功占领同州。同州防御使的位置还没做热,朱温四下这么一看,心就凉了半截。同州以东是黄河,黄河以东是河中,河中有个牛人叫王重荣,当时王重荣聚集了数万兵马,联合其他藩镇正在磨刀霍霍向老朱。
  拼爹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现象,在古代也是一样一样的。王重荣,山西祁县人,他爹是盐州刺史,靠着老爸的关系,王重荣在军中当了个小官。史书记载,王重荣是搞阴谋诡计的高手,到底有多高呢?这么说吧,部队总司令见了他这个小官都怕的厉害,生怕一不小心被他给忽悠瘸了。黄巢攻破长安后,分兵攻打蒲州,节度使李都打他不过,只得另想他招。无数先人告诉我们,打不过有三种出路,要么投降,要么逃跑,要么自杀。面对选择题,李都衡量再三:自杀怕疼,逃跑又舍不得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这点家业,最终他选择了最容易的选项---投降。得到蒲州以后,黄巢很不够意思,你说你薅羊毛也不能老从一只羊身上薅啊,经常又是要人又是要东西,胃口越来越大,要的李都就差当内裤了。其实,黄巢也是有苦难言,谁让家里只有这么为数不多的几只羊呢。后来,王重荣实在扛不住了,于是胁迫李都反叛黄巢。李都是个明白人,关键时刻算盘这么一打,心想,以前都打不过人家,现在就能打得过?家业重要,脑袋更重要啊!于是扔下兵符就跑路了。不过他也没去别的地方,而是直接找唐僖宗诉苦去了,这时候的唐僖宗已经被黄巢赶到四川吃火锅去了。李都心想:王重荣啊王重荣,你也太不像话了,虽然我曾经也说过让你当老大这样的话,但那也只是客套客套而已,正常人都能明白,你干嘛就这么认真呢?李都走后,王重荣杀了黄巢的使者,开始一本正经地做蒲州城的扛把子。既然放弃了黄巢,那就只能重投僖宗门下,于是王重荣又一次投入了僖宗的怀抱,僖宗不计前嫌,派窦圣前来传达圣旨。使者来了当然要好吃好喝伺候着,可很多前尘往事表明,喝酒不仅会造成酒精肝,还会使一个人变糊涂。估计是酒桌上喝高了,窦圣大大咧咧地说:“天子派大臣管理一方政事,谁能驱逐他?你们给我说说,谁是主谋?”王重荣一听就火了,倏地一下站了起来,摸了摸腰间宝刀说:“不要找了,我就是主谋,你想咋地。”窦圣直接就吓尿了,灰溜溜的夹着尾巴狼狈而逃。从此,王重荣名正言顺的成了蒲州城的一把手。
  黄巢与王重荣的战争打响了,黄巢派弟弟黄邺与朱温合兵一处攻打王重荣,结果反被王重荣打了个狗吃屎,还被缴获四十船军备。秉着要么不打,要么打死的战略精神,王重荣联合忠武军监军杨复光攻打黄巢华州大将李详,最后生俘李详并将他游街示众。杨复光,福建人。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比如山东出武将,山西出商人,绍兴出师爷,成都出美女,而在唐朝后期,福建特产太监。当时,一些宦官发迹后到处耀武扬威,生活奢靡,深深刺激着一些穷苦人家,他们为了改变窘困的现状,于是一咬牙一狠心就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变成了太监,托人送到长安,入侍皇宫,当了宦官。杨复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宣宗时期从福建来到长安,成为皇宫中的一名小宦官。十几岁的杨复光,经过冷静观察,看中了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于是投到其门下,认他为干爹。杨玄价见他聪明佟俐,慷慨有节义,又会舞枪弄剑,认准这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就收下了他,并为其改名为杨复光。杨复光跟着杨玄价很快熟悉了宫中的一切手段,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单靠杨玄价还不行,必须要自己闯荡。为此他向杨玄价提出要求,请求到地方担任监军,杨玄价同意了他的请求,奏准唐懿宗,派他到地方当了监军。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后的朱温重新点兵,再次出击,成功地在西关门大败王重荣,然后出兵夏阳,夺得河中府水运粮船几十艘。朱温吃到了蜂蜜,但也捅下了马蜂窝,这回彻底把王重荣激怒了,王重荣调集三万大军前来复仇。朱温很淡定,怕什么,咱们有大后方嘛!于是写信给黄巢SOS,无果,再写,无果,连续写了十封,还是无果,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信被左军使孟楷扣留了,朱温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因为面对皇帝的身边人,他这个外将一点办法都没有。连续几夜,朱温都失眠了,当时没有香烟,如果有的话,肯定会出现这么一个画面:孤灯下,墙角旁,朱温眉头紧锁,一个人吧嗒吧嗒蹲在那里抽闷烟。他分析当前局势,感觉黄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财力紧张,人心思变,危机四伏,估计离破产没几天了。想到这里,朱温猛的把烟头往地上一撮,嘴里恨恨地嘟囔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于是召集幕僚,商议去留。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必要跟着黄巢公司这艘破船一块完蛋,换个老板才是最佳出路。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抄老板黄巢的鱿鱼。于是,朱温杀了监军,带着全部家当,当然还捎带着黄巢送给他的同州城,投降了王重荣。有一次,记者问展昭:“您身为南侠,为什么要放弃江湖上的快意恩仇而跑去跟包大人呢?”展昭回答:“小混混怎么能跟公务员相比呢!”其实,朱温不想造反,他也想当公务员,从小就想,一直都想,如果不是日子太苦,混不下去,又没有其他本事,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背着反贼的骂名活着呢?现在机会来了,不用读书考进士就能做国家公务员,何乐而不为?朱温只是个农民,没有太深的政治觉悟,也没有太高的道德水准,刚开始造反只是为了生存,到后来降唐也是为了生存。曾有人说,无论对待什么问题,都可以用管你屁事跟关我屁事这两句话来应对。这时候就有人问朱温:“朱温同志,你为什么要参加叛军然后又投降朝廷呢?”朱温淡淡地说:“管你屁事!”又有人问:“朱温同志,还有无数劳苦大众正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你去拯救,你难道真的无动于衷吗?”朱温仍然淡淡地说:“关我屁事!”就这样,朱温投降了。
  朱温他妈姓王,与王重荣同姓,所以投降后的朱温就称王重荣为舅舅。有时候,我真佩服古人攀亲带故的本事,这一招,咱还真学不来。唐僖宗听说朱温投降了,兴奋的拍掌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毛新宇将军喜欢到处留下XX是个好同志这样的珍贵墨宝,如果这个时候让唐僖宗也提几个大字的话,我想唐僖宗肯定会大笔一挥,写下:朱温是个好同志。僖宗皇帝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朱温的爱,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朱全忠也没有令他失望,后来他用实际行动阐述了全忠的含义,那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想方设法,不折手段,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第二年,朱温又被授予宣武军节度使,从此他将以宣武为基地,建立自己的组织--基地组织,从而逐鹿中原,成就自己的帝王事业。
  朱温同志告诉我们:不读书不要紧,起点低不要紧,私企工作也不要紧,只要手段运用得当,又善于跳槽,照样能够混进国家单位。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7


       四、黄巢起义—兵起曹濮
  黄巢,曹州人氏,曹州即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当时,贩卖私盐就像现在金三角贩卖毒品一样普遍。当然,一个人贩卖私盐并不难,难的是整个家族世世代代贩卖私盐,而黄巢家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贩私盐的家族。自古以来,政府都实行食盐专卖。在朝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请问大人,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食盐专卖?”唐政府发言人义正言辞地说:“我们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记者说:“请老实回答。”政府发言人不安的说:“是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记者不依不饶说:“请老实回答。”政府发言人汗如雨下,忐忑不安地说:“额,这个,是……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财政拮据的时候怎么办?当然是提高盐价啊!这样老百姓就不能说我们的赋税很高了。唐天宝年间,一斗盐也就卖十文钱,到了第五琦变更盐法后,一斗盐居然卖到一百一十钱。看到这里,毒贩子哭了:“冤枉啊,跟他们相比,我们简直就是小本微利啊!以后谁再说贩卖毒品很暴利,我就跟谁玩暴力。”不吃盐是不行的,但吃谁的盐,老百姓还是可以自由决定的,于是私盐贩子的生意就好做了。
  黄巢同志是个有心人,为了把私盐生意做大做强,他勤学武艺,以保驾护航,对抗朝廷的食盐缉私大队,最后一不小心居然练成了武功高手。黄巢有两个爱好,一是赌博,二是结交四方英豪。所以贩卖私盐赚来的钱,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个人,什么样的出身由不得自己,但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却可以自己决定。虽然黄巢是个不入流的私盐贩子,但是从骨子里他还是很想做官的。不过一连参加了几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他每次都名落孙山,当了炮灰。屡试不中后,私盐贩子黄巢很生气,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同志,不要怪命苦,也不要怨政府,要怪就怪自己吧,如果你肯把走私食盐、练习武功、赌博、泡妞,结交朋友的时间都花在老老实实读书上,估计考个十来八次,轮也该轮到你了。
  时间到了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这一年,老天爷突然性情大变,做事情喜欢做完一件再做一件。如果是普通人的话,这样的习惯也未尝不好,但是,如果这种习惯搁在老天爷他老人家身上的话,那就……这一年,刚开始是足够长时间的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于是形成了旱灾,后来又是很长时间的淫雨霏霏,连绵不绝,于是又造成水灾。这样一来,老百姓遭殃了,粮食减产十分严重。不过在政府眼中,这些事都与自己无关,减产是你的事,收税是我的事,这是两码事,所以,减产归减产,税赋照常交。眼见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样是私盐贩子的王仙芝跟尚君可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带头造反了。坐着是死,造反或许还可以活,老百姓也拿着锄头、烧火棍跟着王仙芝风风火火闯九州了。第二年,起义军攻下了濮、曹二州,早就想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也跟着造反了。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8


      五、黄巢起义—入主长安
  黄巢跟王仙芝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说白了也就是黑社会私人武装。可想而知,当当年的黑社会私盐贩子黄巢碰到官军的时候,每次都是能逃跑绝对不冲锋,能智取绝对不硬拼。他们贯彻的十字万能方针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个策略在跟官军的斗争中屡试不爽。起义后,两人继续执行这条金科玉律。黄巢是这么想的:既然以前行得通,那以后肯定也行得通。当时,藩镇做大,政府势力衰微,全国范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很多势力范围。黄巢是个很出色的黑客,他充分了解并利用了唐政府这个漏洞百出的破烂系统,然后像泥鳅一样,带领大军穿梭于藩镇与藩镇之间的权力真空地带,搞的朝廷满头大汗,手忙脚乱,但却无能为力。虽然,这么一来,政府一时拿他们没有办法,但起义军自己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十字万能方针说白了也就是没有方针,乱打一气。起义军根本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战略规划,只是想到哪里打哪里,打到哪里算哪里,敌人弱了我就攻,敌人强了我就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黄巢糊涂,作为看客的我们更糊涂,所以每次读到黄巢同志这段四渡长江,两渡黄河,南征北战的历史时,我都头疼不已,为了不让各位小读者跟我一样头疼,我将以简洁的方式描述这段没有目的的流动大作战。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客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今天我们的领队是黄巢黄导游,接下来,他将带领我们游南逛北,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时,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节度使已经对起义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假以时日,就可以收缩包围圈,将起义军彻底剿杀。为了不让官军包了饺子,起义军开始进攻沂州。在忻州被天平节度使宋威击败,然后起义军转战河南,攻占阳翟、郏城、汝州。在攻打郑州受挫后,起义军南下进攻申、光、庐、寿、舒、通等州。在蕲州,王仙芝鬼迷心窍,想要投降,被黄巢打了一顿后,二人分道扬镳。接着黄巢北上攻陷郓州,并又一次攻陷沂州。然后黄巢再次赶赴嵖岈山,汇合王仙芝的部将尚让,二人合兵一处攻打宋州。失败后双方再次分裂,黄巢率军转战蕲、黄一带,失利后再次北返中原,攻下匡城、濮州,然后继续南下进攻毫州。此时,王仙芝在黄梅兵败被杀,黄巢便成了起义军里的龙头老大,黄巢率军北上再次攻破沂州、濮州,然后想要进兵襄邑、雍丘,受阻,转而进攻东都,再次受阻,于是率军进攻汴、宋二州,接着转攻卫南、叶、阳翟等地。黄巢见河南官军势力强大,便挥军南下,转战湖南,接连攻下虔、吉、饶、信等州。进攻宣州时,被打败,于是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在福州,起义军受到高骈袭击,然后南下进入广南,并攻入广州,黄巢本想把广州发展成他的巢穴,无奈天不遂意,当时广州城瘟疫肆虐,起义军死了一小半军队。于是黄巢再次率军北上,攻取桂、永、衡、潭等州。攻取襄阳时,失败,于是渡江进攻鄂州、然后转战饶、信、池、宣、歙、杭等州,遇到唐军,失利,退守饶州,再败,然后退守信州。信州瘟疫肆虐,军队元气大伤,黄巢便假义投降,等元气恢复后,黄巢率军打败淮南兵,攻占睦州、婺州,然后北渡长江,围攻天长、六合,再北渡淮河,进入颍、宋、徐、兖、汝等州。接着攻下洛阳,向关中挺进,并陆续攻下虢州、潼关、华州,最后亲率大军直逼长安。880年十二月五日,唐僖宗丢下老婆孩子,在神策军的护卫下,仓皇出逃。老婆可以再找,孩子可以再生,小命丢了就无法再续了,僖宗是这么想的。当天下午,黄巢的前锋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帝都长安。
  这一天,身披土豪金战甲的黄巢,在士兵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黄巢来了,长安百姓拉着条幅热烈庆贺,就差弄个文工团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了。当然,这个时候,黄巢的军队也还是人民的军队,不仅秋毫无犯,还主动拿出军粮分发给穷苦百姓。黄巢发出告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老百姓感动的都快哭了,这才是解放人民的人民解放军啊!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这一年,距黄巢起兵整整五年,距朱温参加起义也已经三年,真不容易,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瘟疫,经历了欺诈,王仙芝死了,尚军可死了,朱存死了,死了那么多人,但他们两活下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记者问黄巢:“能坚持到现在,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黄巢得意地笑笑说:“还有个秘密没跟你透露,其实我的外号叫小强。”这时,朱温同学调皮地闯进镜头,对着镜头挤了挤眼睛说:“我也有个秘密没跟大家透露,其实,我的外号也叫小强。”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39


   六、黄巢起义—一路败北
  网上有句很励志的名言:当你跌落谷底时,请不要灰心,因为以后不管往哪边走,都会是上坡路。我想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半句:当你登上顶峰时,请不要得意,因为从此不管往哪里走,都将是下坡路。入主长安不仅是黄巢起义的高潮部分,也是其走向失败的开始。以前,他到处乱跑,官军到处乱找,他想打谁就打谁;现在,你见或不见,我就那里,不悲不喜,结果,谁想打他就打他。以前,虽然老打败仗老死人,但由于到处乱串,到处忽悠,总会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被他们忽悠入伍,结果军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打越多;现在,你愿或不愿,百姓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军队百姓打光了,就再也没有其他兵源可以补充进来了。以前,四处流浪,八方打劫,可以吃百家饭长大;现在,羊就这么几只,吃完羊肉就只能吃羊毛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从进入长安城后,黄巢就惊呼:诶呀妈呀,以前算是白活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长安这么繁华的地方啊!当了皇帝后,黄巢再次惊呼:诶呀妈呀,以前算是白活了,原来天底下还有皇帝这么幸福的工作啊!天下的土地都是朕的,天下的银子都是朕的,天下的女人也都是朕的。每天醉生梦死玩女人都忙不过来,还哪有时间追逃兵啊!这时有人就问:“那唐僖宗怎么办?”黄巢想了想说:“那就让唐朝小皇帝再多活几天吧。”不过,他闲着,唐僖宗却没有,因为,他现在拥有的,正是唐僖宗所失去的。很多东西,失去之后,才会知道到它的珍贵,当唐僖宗发现自己以前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突然之间不再属于自己时,他坐不住了,于是,召集军队,打算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中和元年(881年)正月,唐僖宗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地藩帅各领本道兵马前往京师讨伐叛军。三月,以凤翔节度使郑畋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地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铎兼任滑州刺史、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
  而黄巢这边却是流年不利。开始时,黄巢派尚让、王播进攻凤翔,尚让麻痹轻敌,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折了二万多人。接着归顺没多久的夏绥节度使诸葛爽投敌叛变,看来这世界确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爽快的诸葛爽能爽快的投降过来,也就能爽快的再投降回去,当然,这一切都不外乎一个利字。四月,黄巢任命王玫为邠宁节度使,结果没干几天就被唐军给干掉了。这时候,部分官军逼近长安,黄巢以为朝廷大军来了,吓得拔腿就跑,一口气跑出几十里路。出了长安城后,黄巢越想越不对劲:不对,好像有点不对,刚才似乎没有看到多少官军,那我跑个啥呀。于是又带着大军杀了回去,赶走官军,重新占领长安城。这里还有个插曲,官军进入长安后,觉得沦陷区的百姓应该算是敌人的百姓,于是大肆劫掠一番;当黄巢打回去后,又很气愤当初百姓迎接官军,又纵兵屠杀,血流成河,还美其名曰“洗城”。现在很多愤青都希望能够进行一次穿越,而且都希望回到乱世,觉得以自己的才能或许可以像项少龙一样,众横捭阖,封侯拜相、妻妾成群,不过,你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刚穿越回去,就被洗城给洗掉了。乱世之中,手里有刀,就是王道。作为百姓,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鱼体横陈,任人宰割了。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温降唐,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华州刺史李详也欲投降,被黄巢发现,无情的予以击杀。黄巢任命黄邺接替李详,十一月,黄邺被李详旧部所逐。中和三年(883年)正月,李克用率兵五万进至沙苑,击败黄揆。
  同年四月,唐诸镇兵马会集京师,李克用率先出战。黄巢亲率大军迎战于渭桥,首战,失败,再战,失败,再再战,继续失败。咬人的狗别人不敢动手,落水的狗人人都想上去再踢上几脚,连战失利后,其他诸道兵马也乘机发起攻势,义军大败。四月十四日,李克用攻入京师,黄巢力战不胜,连夜撤出长安城。
  五月,黄巢派孟楷奔袭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迎战败北,归顺义军。孟楷又进攻陈州(治今河南淮阳),被刺史赵犨所杀。赵犨,甘肃天水人。出身将门,祖辈为忠武军牙将。幼时与邻里小儿玩耍,排兵布阵,自任元帅,小儿多听其号令,无敢乱行者。其父见后,很是高兴,说:“吾家千里驹也,必大吾门矣!”成年之后,赵犨因博学多识,精于弓马,郡守闻之,擢升他为牙校。会昌年间,昭义节度使刘稹作乱,赵犨随父出征,斩获甚众,因功受封为忠武军马步都虞侯。黄巢攻陷长安后,僖宗逃奔蜀中,中原无主,人心骚动,陈州数百百姓向忠武军节度使要求派赵犨来担任陈州刺史,并得到同意。到任之后,赵犨积极整修城墙,疏浚沟洫,屯积粮食,招募四方劲勇之士,同时加强军队训练,带领一家老小日夜守城备战。
  六月,黄巢、秦宗权合兵围攻陈州,“掘堑五重,百道攻之”。同时在州城以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这时,朝廷不断调动大军,围剿农民军。七月,朱温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加东面招讨使。九月,感化军节度使时溥被任命为东面兵马都统。十二月,陈州向邻道求救。忠武镇周岌与时溥、朱温等人率军前来救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黄巢打不过李克用,收拾几个小军阀还是绰绰有余的。中和四年(884年)正月,周岌等诸路救兵被义军打的落花流水,招架不住,不得不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二月,李克用率军五万前来增援。合兵一处的官军先击败了陈州北面的尚让,又击败陈州西面的黄邺,黄巢见大事不妙,于是从陈州撤军,退至陈州以北的故阳里。前面所述,自从黄巢进入长安以后,缺粮就成为军队的致命问题,以至于士兵经常以啃食树皮为生。在围困陈州的一年多时间里,粮食供应更加不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黄巢想:革命工作要牢牢树立先军理念,再穷不能穷吃穿,再苦不能苦士兵。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创造性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命人制造了几百个春米用的巨锥,然后派军队到处抓人。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黄巢同志抓人来干嘛?当兵?不对!春米?不对!答案是当米。具体操作方法是把人脱拔干净,然后整个放入绞肉机中(巨锥里),像春米一样把人搅成肉酱,最后连肉带骨头渣子分发给士兵当做军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对于这件事情,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不评论了,这根本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五月,连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黄巢大营被洪水所漂,听说李克用大军将至,遂奔向汴州。当黄巢军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满渡过河时,被李克用乘势袭击,义军大败,死伤万余,尚让率部下投降时溥,别将李谠等人投降朱温。黄巢率领残兵败将向东北逃逸,李克用穷追不舍,一路追杀到了封丘。这时天降大雨,黄巢收集散兵千人,冒雨东奔兖州。




墨色天香 发表于 2014-6-7 07:41


   七、黄巢起义—千古之谜
  范伟说:“我知道我是怎么来滴,但我想知道我是怎么没滴。”但对于黄巢,人们不知道他是怎么来滴,也不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没滴。黄巢具体出生年月,后世无人知晓,最后他是怎么死的,江湖上也是众说纷纭,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新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兵败狼虎谷时对其外甥林言说:“你拿我的首级去投降吧,还可以求得荣华富贵!”林言不忍心杀死黄巢,于是黄巢自刎。《旧唐书?黄巢传》中对黄巢之死有如下记载:林言杀了黄巢跟他老婆,然后带着他们的首级前去邀功,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半路遇到时溥,时溥大喜,顺手杀了他,然后拿着他跟黄巢的人头一便到京城领赏去了。1900年,敦煌莫高窟大总管王圆箓王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窟,洞窟之中藏有很多经书。其中有一件《肃州报告》,报告中记载: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884年5月,黄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骑兵突袭,牺牲万余人。在此危急关头,尚让却率万人投降唐廷。有人推测,尚让很可能在混战之中杀死了黄巢。宋人刘是之的《刘氏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五代时有一个高僧法号翠微禅师,这个人就是黄巢。更为传奇的是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记载:黄巢后为缁徒,曾主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二字。王明清在《挥尘录后录》卷五记载:那一天,笃信佛教的洛阳尹张全义到寺庙礼佛,无意中发现对面来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四目相对,黄巢的眼神中并没有流露出张全义脸上的惊奇,而是面色平和,拂袖而去。
  也许正如《新旧唐书》所述,884年七月十三日黄巢已经死于狼虎谷,一代枭雄就此画上了句号。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还远远没有。唐僖宗中和四年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时溥献上黄巢首级(或许为其替身),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女子,让她们喝醉酒后再予行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唯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大唐布衣侯 发表于 2014-6-7 21:52

{:5_232:}{:5_232:}{:5_232:}{:5_232:}{:5_232:}

Richlieu 发表于 2014-6-8 15:38

写的好,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代十国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