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写在清明节与寒食节来临之际王宇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了。清明,气清景明,清洁明净。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古往今来,人们习惯在清明节扫墓,包括许多海外游子总是赶在清明节前回国给祖先扫墓。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先人的坟冢,是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是否因为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亲自去察看。古时候,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清明节祭拜先人亡魂。这里有古诗为证:“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归乡扫墓。清明祭祀时间,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北方人扫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南方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扫墓,称为“前三后四”。现在人一般都在清明日当天去扫墓。古往今来,民间在清明期间准备着许多有趣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踏青,也有吃发糕、吃青团等民俗。 那么,清明节为何要扫墓?这里就不能不说说寒食节了。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古人在这一天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等风俗。民间传说寒食节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这里,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就设计毒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走投无路自杀了。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过程中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得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多年以后,重耳东山再起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了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好几趟,介子推却不肯领赏。晋文公只好亲自去拜访介子推。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令举火烧山,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熄灭后还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拉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很久,然后安葬遗体。这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公主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悔,勤政清明复清明。”…… 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当时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天下,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这个时候,晋文公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望着复活的老柳树,晋文公仿佛看见了介子推。他郑重地走到柳树前,毕恭毕敬地折了几枝柳条,编了一个柳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时时刻刻把介子推的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在位时,励精图治、国富民强,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从此,寒食节、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纪念介子推的隆重节日。 如今,物换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序的变迁,清明,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充其量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中之一了,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以死谏君,期望以晋文公为首的当朝“勤政清明复清明”的介子推呢?
{:5_233:}{:5_233:}{:5_233:} {:5_220:}{:5_220:}{:5_220:}
涨姿势了。。。 {: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5_23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