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
读《昆虫记》有感
文/高建瓴
说实话,我以前对昆虫是没有多少好感可言的。自从读了法国著名作家亨利·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之后,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小小的生命。
比方说吧,夏天枝头那些声嘶力竭地鸣叫着的蝉(俗名知了),以前我一直把它的鸣叫声视为噪音,感觉是那样的刺耳。夏日的酷热本身就让人有些烦躁不安,再加上这一阵接着一阵刺耳的鸣叫声,真是叫人避而不及呢。
不过,现在我的看法已完全改变了,大约是读《昆虫记》的作用吧。因为从那本书上,我了解到蝉的整个生命过程:它们从一粒小小的蝉卵开始,要经历着许多磨难才能变成一只只小小的幼虫,幼虫落到地面,钻进泥土里,在地底下要不停地挖掘巢穴,搬运泥土,才算有了一个容身之处。然后,它在这个黑暗的环境里要呆上整整四年,才能爬到地面上来,蜕去那一身厚重的壳,成为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蝉。据说蝉在枝头大声欢唱,是在庆祝历经四年黑暗生活之后迎来光明这一伟大的胜利。
然而,每一只蝉在枝头上最多也就只能歌唱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生命就要结束。仔细想一想,造物者对蝉确实是苛刻了一点,用四年黑暗中的坚守,仅仅换来一个月的美好生活,就又要匆匆离去。由此,我对蝉产生了一种怜悯之心,当然更多的还是敬仰之情。
蝉,为了精彩的瞬间而不惜长期的努力,哪怕生命再短也要用歌声把每天唱响。那么,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不是也应发扬蝉的这种精神呢?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有着蝉一样精神的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凭着自身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与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迎来了生命的精彩。从此,她的人生也便从那无穷无尽的黑暗步入了光明——她的人生不再暗淡无光。更难得的是,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她就像一只蝉一样,用漫长的黑暗完成了生命的蜕变,然后,用愉悦的歌声来唱响她生命中的每一天。
其实,生活中有着千万个海伦·凯勒,他们拥有着平凡的人生,遭遇着坎坷的命运,却被上天赋予了一颗不屈的灵魂……
我敬仰蝉,更敬仰生活中具有着蝉一样精神的人们。他们从不畏生命的挫折、不惧人生的风雨,用积极进取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用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眼下正当盛夏时节,窗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然而,当我现在听起来时,却不再是难闻的噪音了,而是一曲悦耳动听的壮歌,更是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
2015年7月28日,宿松。
坎坷人生,才能丰富生话。多一份艰辛,才能多一份力量。至所以篱菊秉熬霜气节,寒梅才有斗雪精神!高先生引据启人深刻。不愧''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可敬! {:5_233:}{:5_233:}{:5_233:}
感悟、启迪。 蝉,勇敢的蝉,大胆一点爬出来呀。为了光明,争取空间,爬出来呀。
忍受黑暗,只要能翻身就该逞天时地利爬出来,爬出来会减寿也要爬出来。爬呀爬呀,会飞得更高。
烈日下匆匆飞过,爬到可以依靠的地方,背靠大树好乘凉。狂叫狂叫,就凭大树做依靠。
不管是过去的苦,如今的冤,喊出来,要不要。
光喊,可能人家不懂,不懂也要喊出来。喊的多了,人家就懂了。
白天,随声附和可要当心,螳螂在后,别人不眨眼,你就不眨眼。左顾右盼仔细瞧。被淘气的童子逮住,戳瞎眼怎么办,残四肢怎么办,只要发喊功能健在,发出最后的喊声,有死而已。一物降一物管不着,草木一春我骄傲。
夜里,莫待夜凉好寻欢,夜有夜行鸟,命名噤若寒蝉,揣度心窄胆小。可笑不懂略韬。
知了,知了,寿不长拉倒!
万物生于土还原于土。有长寿的,有短寿的,再长寿的,比起死亡,长期没有生命迹象,长寿略比短寿好。
那句知了,知了,寿不长拉倒!一代一代教与学,哪里是喊苦叫屈,分明是哲人传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