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评论员 发表于 2016-3-4 10:49

梦一场 发表于 2016-3-2 14:00
学习了。

古人说,将相宁有种乎?只要大家热爱,只要能够坚持,谁都可以成为作家!

笔尖上的精灵 发表于 2016-4-27 17:57

小说应当这么写——读《小说不能这样写》有感   有道是“文无定法”。如果文学作品有固有的格式,那么文学则缺少魅力,也绝无发展的可能。当文学一旦套上固定的外衣,就会成为“老八股”,变得无灵气,像僵尸。我们可以想一想,作家们如果用程式化的方法去写作,要想突破,那么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作家的手脚被程式捆绑了。由此看来,“文无定法”是经典之谈。   近日,“宿松评论员”老师转来一篇题为《小说不能这样写》的文章,发在“宿松百姓论坛”的原创文学版块上。文章的作者叫王往。他是一名作家,是《雨花》杂志社的一位著名编辑。猛一看标题,我有些吃惊,心想,既然“文无定法”,王往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章出炉?难道是给创作冠以方法论?不是,一看内容,我便明白了。“文无定法”,指的是创作手法;而王往老师是就小说的本质而言的,是根据小说的本质要求提出的观点。王往老师以他编辑的切身体会,用一二三四五的排列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一些劣质小说的“十大罪状”。读后,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这里,我想借鉴一下王往老师的排列法,摆出他的三个主要观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说要有意味。意味,是由意和味二个因素构成的。先谈小说的“味”。一般,读小说,我要读到小说的那种味儿后才能兴味盎然地读下去,否则会很不屑地丢于一旁,不管它刊登在什么狗屁的大刊上。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小说,总感觉小说有小说的味儿。其味的浓淡,述说着小说家笔功的深浅。我认为,小说的“味”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小说的语言,看似白话,要想写好是很不容易的,不但要逻辑严谨,还要有形像生动灵动的特质。为了说得更明白一点,这里,我把小说语言与书面语言作一些比较。小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虽然也是白话,但它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那种文学的味儿,无生动形像可言。一些好的作家,叙述精湛,各有风格,或厚重,或轻灵跳脱,或风趣幽默。书面语言是直言其事,而小说语言常常跟读者玩着“弯弯绕”的游戏,在曲曲折折中让你去感受文学的魅力。书面语言把话说得十分到位,好像在“侮辱读者的智商”,不让人有半点思考的余地;小说语言却不把话满,常用残缺给你带来美感,就如你看到维纳斯那样,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发挥想像和联想,去感受那种说不出的美。这种手法是由象表意,由实达虚。用二个字表述:意象。当然小说语言的味儿还远不止这些,我谈的只是一些肤浅的认识。再说“意”。王往老师说的这个“意”,就是文章的思想,也是作者的意图。文章没有立意,作品就等于没有生命。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有思想的,它们都在艺术家们的笔下活着。活与死的唯一区别就是有没有灵魂。如果写出的作品,没有思想,就等同于人没有灵魂一样,假若你硬性地推介没有灵魂的“作品”,就等同于你在不厌其烦地说着稻草人的功能一样,说得更难听点,是在“赶尸”上市。人人都上过学,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常常提示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但时至今天,我搞不明白,一些作者写东西为什么仍然没有立意?所谓的作品还不如一篇合格的小学生作文。合格的作文都有中心思想,你的作品有吗?不管你的文笔多么漂亮,艺术手法如何丰富,说客气点,在我的眼中,这样的“作品”最多能算上一具漂亮的女尸。按理,作者提笔写文时,心中应有明确的意图,写出的作品不说对社会能产生深远的意义,最起码要有一定的意义,不然你写文章干什么?有没有思想性,是文章成败的关键,缺乏思想性的文章可以一票否决。写小说并不是为说故事而说故事,是通过故事来显现故事中的潜质。潜质是什么?就是作品的灵魂。当然,王往老师指的这个“意”,尚有更深层的意思,应当还指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主题的多义性,等等。深刻性就不说了。多义性是指,读者能从作品中悟出作者多种的立意来。要想达到这一点,往往与文章内容的丰厚密切相关——“内容丰厚,神韵彰显”。看来王往老师对小说的要求是苛刻的,他把小说艺术提升了高度。作品的价值是思想的价值,作品的高低是思想的高低,达到有思想高度的小说,是极品小说。然而这样的小说在当下是少之又少!怪不得王往老师在文章中叹息。   二、人物要有个性。小说艺术,说穿了,就是塑造人的艺术。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让芸芸众生在他们的笔下鲜活起来。写人是小说的第一要素,人物塑造成功了,小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反之,就称之为失败。怎样才能让人物鲜活?如果张三李四王玉麻子都在说话做动作,你能分得清谁是张三?谁是李四?谁是王玉麻子?分得清,说明人物塑造成功了;分不清,就是失败了。作者如何才能写出张三就是张三,张三不是李四更不是王玉麻子呢?这就要求作者能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说话的不同特点,是性格的使然;每个人不同的习惯性动作,也与性格密切相关。作者只有在这些细微之处上狠下功夫,不惜笔墨地去显现去放大,才能把人物们区别开来。往往,塑造人物,最不容忽视的是人物心理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远比人的外貌不同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看来,要想表现人物的性格,不但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入手,还得将笔锋触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写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才能显示社会的复杂性;只有把笔锋深入人物的灵魂之中,才知人性有善恶之分。这样,才有作者的爱恨情仇,才有颂扬和鞭斥的精彩之作。   三、要有绝妙细节。搞创作的人都懂得什么是细节,细节是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和场景的描写。写细节的主要手法是描写,描写的对象主要是人。往往故事重情节,小说重细节。小说中的情节只是一条线索,而这条线索上串连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的美是由细节来体现的。小说虽然也是写故事,但它与故事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故事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小说则是让已经发生的故事重现。重现靠什么?靠细节。小说是通过细节将人物的动作放慢,用放大镜将人物的心理、神态和当时的环境、场景放大,延长故事发生的过程,让人有身临现场的感觉,从而达到故事重现的目的。前面说了,细节描写的对象主要是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塑造人物,可见,细节承担着小说的根本任务。细节的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描绘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写人没有细节,人物只是一具木偶,写场景没有细节,场景就变得模糊。遗憾的是,有些作者都成为作家了,但对细节仍然把握不好,主要的症结是细节少而单调,写出的小说像是在说故事,怪不得王往老师恨铁不成钢,历数他们小说的“罪状”。小说的细节要丰富,这样,人物才有个性,才能立得起来。场景的描写也不能少了细节,根据几何知识,二点一线,三点成面,如果描写中多写几个典型的细节,那么场景就清晰了,甚至有动感和立体感,这样会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说一千道一万,总之细节是珍珠,经无数珍珠的闪光,形成了文学的光彩夺目。有人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不是细节好,谁去看荷塘月色?他是通过精美的细节把读者带入佳境的。这话说得经典!总之,细节是文学的本质。对于小说的细节,王往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小说要有绝妙的细节。这个要求,难度太大!不是一般的作家能够做得到的。一般情节好编,细节难找,哪有现成的细节让你拿来?没有,这要靠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像。凑合的不行,还要想像出绝妙的细节来。“绝妙”是指选择的细节要与小说的要求完美吻合,做到生动传神,情景相融。可见,王往老师的“绝妙”一说,要求的确很高,但可以肯定,绝妙的细节,能使作品更具感染力。王往老师在文中这样写道:“……情节越到高潮时,越要细节推上一把,情感才饱满,人物才逼真。情节是导火索,细节才是炸药。”

笔尖上的精灵 发表于 2016-4-27 18:03

    深深感谢“宿松评论员”老师为我们论坛文友带来了一份营养大餐。老师上坐,给你敬茶敬酒敬烟。

shipushui 发表于 2016-9-21 20:30

高屋建瓴,一针见血!{:5_233:}{:5_233:}

906028490 发表于 2016-9-21 20:56

受教受教!受益匪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不能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