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也懂 发表于 2017-2-3 07:56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 “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 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 意味着庄严,“年” 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 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 “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 “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 “糟粕” 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 “文化粮食” 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 “着火爆之” 即为 “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
      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的喜悦,舒展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的豪情,体味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发展好 “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乡土的味道。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2-3 10:57

{:5_233:}
过年过节,不同于过纪念日,不同于过法定休息日,因为是中国节,是在古文化的天体气候研究基点上的,劳动、生息、收获的综合考虑。是历经多少朝代遗留下的痕迹。百年闰月三十六七,六千年闰正月的只有三十二(2000-8000年间),下一个要等到公元2262年。而千年也摊不上一个闰腊月,下一个闰腊月要等到公元3358年。所以年的时段定义,是最稳定的。正月初一总是离立春不远。逢春一日水暖三分,正是经过蛰伏到复苏,心情上带来的喜悦,精神上灌进了希望。思旧寻源、报恩寻根,随之开始。保留原汁原味的部分,是思旧报恩。用虚拟的网上功能,给眼睛耳朵一点享受,完全取代不了回家过年的气氛。※
年味道,是富贵迹象的人味道。有道是“礼仪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1959年春节,人为的饥荒,宿松劳力抛弃老弱,逃荒到黄梅龙感湖农场,那里大片土地,原是宿松地皮,宿松地皮因为宿松,与宿松地皮因为黄梅,过年的气氛是不同的。那个春节,并没有拐带妇女儿童的,却出现许多家庭重组,和许多孤儿,出现冻毙、饿毙、无生育的实事。就足够解读春节的内涵了,所以说“年味道,是富贵迹象的人味道”。※
年味道,是难以抹杀的名族的味道。回族穆斯林,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开始的3天,欢度开斋节,开斋节第70天又过“古尔邦”节。例如,2016年古尔邦节时间为:2016年9月11日(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一),全名称“尔德·古尔邦”,放假5天。该节日只有宁夏、新疆等地放假调休共5天。※
有的人认为,用过年过节放假的时间,干一种突击浪费,集中消费,的事情;玩一种什么不劳而获的游戏;吃一种平常不多得的食物;命名一种附加意思。以为是雅俗不同的过年过节。依我看,这既不是雅,也不是俗,是一种奢侈迹象。是滋生腐朽的机会。毫无雅俗可评。

傻子也懂 发表于 2017-2-3 11:11

“礼仪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张学久 发表于 2017-2-3 11:28

过年.是稍息.迎接起步走!更是准备随时跑步走!如路遥老师严辞有些人认为过年是"干一种突击浪费",说得好!

coil绕行 发表于 2017-2-3 12:00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SSHKWB 发表于 2017-2-3 15:38

主要是现在变化太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