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25 16:42
安庆宿松邑发现禁赌碑,记载全庄百姓深恶痛绝赌博之风,延习至今五里庄禁赌碑——安庆碑记系列第1311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五里乡,过去因距宿松邑城近,而成为弈城弈乡的地带,今天卒子向全国人民介绍这里出土的一块雕刻较为粗糙的禁赌碑。http://p3.pstatp.com/large/31c4000138069be442a9图一:古时宿松邑为安庆府一县宿松县五里乡位于宿松县城东,过去因距县城只有五里地而得名。五里乡素有“十里桃源”之美誉,前是龙湖,后靠座山。良田千顷,果林万亩。宿松县五里民风淳朴,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朝翰林院编修,兵部主事,与曾国藩交谊甚笃的石广均是五里万缘墩人。安徽当代著名书法家,老红军黎光祖诞生于此。
http://p9.pstatp.com/large/2ee70001dff3d2ac5890图二:古时宿松禁赌碑与全国其它地区的禁赌碑对比太白书台座落在金龙村,旧为宿松十景之一,过去卒子曾介绍过。太子庙(即梁储宫)建于1622年,有遗址可见。现在的五里乡。五里乡在清朝至民国期间一直被称为五里庄,是宿松的东大门,西接县城,南临龙湖,北靠凿山。原庄里有几千人口,数千亩林场和耕地。
http://p3.pstatp.com/large/2ee70001dff5af60f96a图三:古时宿松禁赌碑碑文头这块清朝年间立的禁赌碑,表面粗糙。为大青石板制成,长方形,高约一米,宽半米,有底座,现不存。碑文字迹清晰。上刻有“五里庄”三个大字。
http://p3.pstatp.com/large/2ee70001dff2901c15c6图四:赌碑之风“永远禁止赌博”六个字为阴刻,每字有香烟大小。阐述赌博害处。“落款为公请官厅布告”也是阴刻,字体同样大小。虽然碑已经断裂,但字迹仍然清楚。
http://p3.pstatp.com/large/31ba0001d1a7cf7d2db9图五:赌碑又与嫖娼等等挂钩卒子见过这块禁赌碑,感慨颇多。追溯历史赌博之害由来已久,虽朝代更替此风不绝。中国古代最早的博戏“六博”,相传出于夏朝末期乌曹之手。乌曹乃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的大臣。由此可见,赌博游戏在中国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唐律疏议》中的“博戏赌财物”一条,首次把“博”与“赌”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法律条文,可视为赌博一词的雏形。
http://p3.pstatp.com/large/2ede0001f3dfd417fd66图六:全国各地禁赌碑明清时期安庆府各地赌风日盛,地处三省交界的宿松邑境内,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赌博尤甚。至清朝中晚期,赌风愈演愈烈贻害无穷。
http://p3.pstatp.com/large/31c3000465b74b5ad269图七:全国各地各县很多地方都有禁赌碑赌风一盛淳朴的安庆宿松邑民风不再,鸡鸣狗盗之事蜂起,社会秩序破坏殆尽。故民众对此深恶痛绝,屡起禁伐之声。于是地方乡贤及有识之士拍案而起,或联名上书官衙,痛陈聚赌之害,由官府批示谕禁,以端风化;或村民联名同立禁碑,以儆效尤。
http://p3.pstatp.com/large/31be000477da91ebdcd4图八:安庆宿松禁赌碑与全国其它地区的禁赌碑区别这块被发现的清朝《禁赌碑》,就是当时民间禁赌之物证。此碑应该是清朝中晚期所立的禁赌碑,卒子搜集了一些全国各地的禁赌碑形成对比。
http://p1.pstatp.com/large/31be000477dbc179b113图九:安庆宿松禁赌碑与全国其它地区的禁赌碑对比五里庄禁赌碑是一块恩准出示勒石,以垂久远,均感无级,等情到县。启可行出示严禁。据了解,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十四日示的一块禁赌碑与安庆这块碑有相似的地方,在碑的背面是《戒赌十条》:一坏心术,二丧品行,三伤性命,四玷祖宗,五失家教,六汤家产,七生事变,八离骨肉,九犯国法,十遭天谴。庞德公诗曰:“凡人百艺好随身,赌博门中莫去亲。能使英雄为下贱,解教富贵作饥贫。衣衫褴褛亲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不信但看乡党内,眼前衰败几多人。”
http://p1.pstatp.com/large/31be000477dde213e261图十:大户人家是赌博的重要成员综观安庆禁赌碑与它地禁赌碑相比,有几点相似:一、赌博危害之烈。素来民风淳朴的乡村,由于赌棍糜集,劣迹频闻,以致风俗大变,禁赌已势在必行。二、禁赌民心之齐。立碑同人为全庄人,可谓同仇敌忾,群起攻之,足见禁赌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http://p3.pstatp.com/large/2ede0001f3e4929f19e7图十一:赌博严重影响地方安定这块有着百年历史的禁赌碑,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段社情历史的记述,更重要的是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匡正祛邪。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其意义似乎更为深远。
http://p1.pstatp.com/large/31be000477de7eac096f图十二:全国其它地区的禁赌碑很多(本篇完)
2017-07-24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25 16:43
双手擎天,自古兵家必争地,如今驴友旅行处,巨石中书写巨字,好一处风景双手擎天——安庆石刻系列第1312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群山之间,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山峰,在山峰一块巨石上,有人书写“双手擎天”四个大字,今天卒子介绍这里。http://p3.pstatp.com/large/31c6000011af85be6ead图一:大龙山花开正盛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安庆一位姓余的人烧香信佛,在乡里与农民邀集推翻元朝统治。
http://p3.pstatp.com/large/2ee300003e047e0d573d图二: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公元1351年的一天,朝廷派员到了安庆。大龙山是在今天的安庆背面的屏障。大龙山毗邻安庆府,相传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有人曾在此筑关修寨、驻扎兵马。
http://p1.pstatp.com/large/31c00003014fce68ebad图三:大龙山北麓山顶书法大龙山峰峦峭立,俯瞰宜城。 明朝与清朝大龙山建有很多古塔,经过咸丰年间的太平军战乱,多数塔现已不存,现在大龙山山间一处巨石上有人书写“双手擎天”。
http://p1.pstatp.com/large/2ee300003e0538f44ac8图四: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是驴友们的圣地该石刻于大龙山西麓的岩壁上,不知何年所刻。至清朝安庆战事多发,书写者意为何意?不详。因其字大,且行笔苍古,体势开张,率真自然却古拙浑朴,遂扬名于世。
http://p1.pstatp.com/large/31c6000011b19abec841图五:大龙山中部山顶巨石原书依照岩石的纹路顺势而作,所以字体大小不一,参差错落,意态别致。虽是楷书却有篆隶遗意,举重若轻,方圆并用,极尽变幻。
http://p1.pstatp.com/large/31c50000146ba74e11bd图六: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风景安庆,自古多是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争睹神采,感慨之余,寄情诗文,刻于崖壁,形成著名的大龙山摩崖石刻文化。
http://p3.pstatp.com/large/31b90000143fc2a27dee图七: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巨石安庆大龙山北麓有很多景观。传说北顶就是古战场,至今,五横乡与杨桥镇交界的的大龙岭一线山巅,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当年那绵延数十里的古战壕,旁还有古石兵营、石堡垒遗址。
http://p9.pstatp.com/large/31c00003015714261e77图八: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大龙山北麓最早为烽火台,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湘军为防太平军加修炮台,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
http://p1.pstatp.com/large/31c00003015add78dcab图九: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安庆大龙山历朝历代宗教活动盛行,寺庙兴建不衰,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
http://p3.pstatp.com/large/31c000030158502dc1b0图十:大龙山巨石双手擎天比喻双手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出自唐孟郊《怀南岳隐士》诗:“见説祝融峯,擎天势似腾。”
http://p9.pstatp.com/large/31b900001442c605b490图十一: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书法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离市区十五公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大龙山。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
http://p9.pstatp.com/large/31c000030156a213ba1d图十二: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风景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山腹摺叠,行至大龙山中部北麓山顶,有摩岩石刻“双手擎天”,只是岁月沧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攀爬游玩。
http://p3.pstatp.com/large/31c200001170cd076ea6图十三:大龙山双手擎天(本篇完)
2017-07-25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26 16:30
尤林石拱桥——卒子走遍安庆尤林石拱桥——安庆古桥系列第1313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经开区尤林社居委,有一座即将被填平的石拱桥,今天卒子介绍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石拱桥。图一:安庆经开区尤林社居委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6/142514eztoxtnrmwztxbxg.jpg 尤林石拱桥桥,坐落在经开区尤林社区一块湖泊河系中。据了解,清朝光绪年间,安庆肖坑乡尤林村有个财主,请来能工巧匠,从杨桥运来众多石料,在家乡的小溪流上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图二:尤林石拱桥位置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6/142525hwpzvoqx8gwvqyvr.jpg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座石桥连通了古代的官道,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发展。这座圆拱桥从石质风化和建造特点看,应该是座历史悠久、姿态优美的古桥之一。图三:尤林石拱桥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6/142537t2vv34ujtvvey2dy.jpg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27 09:59
花山国学生墓和候选县丞墓——卒子走遍安庆花山国学生墓和候选县丞墓——安庆古墓系列第1314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的山间,有二座安庆士绅官员古墓,古墓保存较为完整,今天卒子介绍二座何氏家族的古墓葬。图一:安庆花山密林深处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42s**5bjp3op95bj2.jpg 候选县丞是清朝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晋及南朝,还有宋朝不设此官(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明代规定凡方圆不及二十里者不设县丞,故多数县份都有佐贰官。图二:例赠国学生何肃平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43mbjpiiwqpd6i3wmw.jpg 清朝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在安庆大龙山之间,却有这样一座候选县丞的墓葬,足以说明安庆府下设县里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一步一步走向仕途。图三:二座古墓突安葬在一起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45ya8lili89l3ziba8.jpg 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后代虽有变革,如宋代曾一度废除,或以主簿兼任,但历代大多设置此一官员(一或二人),迄於清末。图四:国学生与候选县丞图(选自网络)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47fhtmtljolhjqexlx.jpg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描写唐朝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还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图五:古墓为青石建造,雕刻有纹饰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50n8qs41oka4jvaz4k.jpg 县丞县长的副手。一般是一人,大县设两人,主要职权是管理文书,仓库,少数时期里,能管理地方财政和治安。还有一个职权是县长不能处理政事时,他可以代替县长暂时管理地方。可以看做事县里的二号人物。图六:例赠候选县丞何石溪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52r8zeuyifllliyfw5.jpg “例赠”是指清代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祖辈。受赠者不一定有功名,是皇帝给予臣子、有功者先人的另一种荣誉。所以安庆花山这座例赠候选县丞墓,实际上是皇帝恩荣将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祖辈。图七:县丞署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54eo4ez7vsw4igw1s5.jpg 清朝时期的国学生一般指太学生中的官员子弟。明朝、清朝时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内设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图八:国学生与候选县丞墓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57fszaaosa6hsmok6f.jpg 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然通谓之国子监生。监生肄业后经见习可得补官,后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挂名监生日多,赴京就学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县学。图九:国学生与候选县丞墓由麻石砌围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059lfo9onwy7oo70o1a.jpg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指官员子弟。清初时国子监实行积分法,为其后考职之制,分等录用。清朝后期,设置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以一定的相应官职。“大清国学生墓”就是清朝某个国学生的坟墓。图十:国学生与候选县丞墓形态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100pmkjhja26c2qvy2j.jpg 安庆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有这样二座清朝晚期的何氏士绅官员古墓,一位是例赠国学生何肃平,另一位是例赠候选县丞何石溪,碑文记录清晰,作为地方文史的一个部分,卒子介绍给全国观众,等待更多的研究。图十一:国学生与候选县丞墓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7/095102qp2z0kykq32kn77c.jpg(本篇完)2017-07-27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28 16:42
余河徐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余河徐氏宗祠——安庆宗祠系列第1315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白帽镇余河村的山间,有一座现代复建的徐氏宗祠,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余河徐氏宗祠外观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151ty750vgv8qvmba8q.jpg 余河徐氏宗祠坐落在岳西县白帽镇余河村的山间,一条小溪从高山流下。徐氏宗祠建筑院落坐北朝南,是一幢现代建筑,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图二:余河徐氏宗祠大殿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153ihjr173bznlk2t2k.jpg 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东西配殿、大殿等。第一进院落有仿木结构仿建,因为现代建筑,基本没有保留古建筑遗存下来的老物件。图三:余河徐氏宗祠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件古件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155ur6mr4m4sk9z49m9.jpg 后一进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祭祀的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祠堂颇重装饰,雕梁画柱,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图四:余河徐氏宗祠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157cr9rqr5mr05wmw9k.jpg 该宗祠始建何时不详,院落坐北朝南。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次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宗祠基高墙稳,房屋高大,建筑精细,气势雄伟,实乃文化胜地。图五:余河徐氏宗祠祖先牌位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159hozhzjl9mm21be99.jpg 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庙宇宏大,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古时安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图六:余河徐氏宗祠祭祀场面(网络下载)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02kx7coh6q4dq6xhfr.jpg 徐氏系黄帝后裔,世代繁衍,人丁兴旺。时代伴随,英才辈出。始祖伯益水井发明者,水不但是人的命脉,也是大地动植物的源泉。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徐地,称徐国,二世祖若木袭徐国君,以国为姓,传播中华文明。图七:余河徐氏宗祠先祖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03cerey3e6pe35iawz.jpg 东汉艺术家、誓学家徐干,南朝文学家徐陵、徐铉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徐庶,明代杰出旅行家、游记文作家徐霞客,明代开国原勋魏国公徐达、徐辉祖,哲学家、文学家徐光起,明代进士、水利专家、河道策划者、史部诗郎徐九思及徐钦,中国现代美术家徐悲鸿,政治家、军事家徐向前等均为传世名人。图八:余河徐氏宗祠先祖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05pwjnv5jr2b82aan5.jpg 徐氏宗祠,为元末为避战乱的徐氏家族,他们带领家族成员渡江北徙,最后迁居安庆潜山又迁至岳西白帽等地。后裔约万余人。图七:余河徐氏宗祠先祖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07tc6apksc514pg141.jpg 徐氏家族从外地迁徙至安庆地区,已有七百余年,传至二十多代人。该祠堂虽然是现代的仿建,却也是家族成员的一种精神寄托之所。图八:余河徐氏宗祠先祖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10hp6zy7iik4pl8dx6.jpg 祠堂建于山青水秀之间,茂林修竹、山环水抱、聚气藏风。祠依山而建,徽风皖韵,流光溢彩,聚古典之精华,展当代之雄风。图九:余河徐氏宗祠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28/145213k2439amt0tl400lt.jpg(本篇完)2017-07-28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7-30 11:18
清河邓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清河邓家老屋——安庆古宅系列第1316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的山间,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邓家老屋,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30f2q2zoon1wfdxqoj.jpg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宿松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宿松悠久的人文历史。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始建于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约2200年历史。图二: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32kfmgeg8fojomsecb.jpg 安庆市宿松县人杰地灵,先贤辈出,有明代的武节将军石良、清代翰林院编修朱书、浙江巡抚罗遵殿、浙江按察使段光清等历史人物。当然,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邓氏。图三:邓家老屋四周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34ymanwwz2w2awawid.jpg 邓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邓家老屋组。该房为清朝中期嘉庆年间建造的一所坐北朝南的古民居。图四:邓家老屋保护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36vfagwmbj4fl2gzza.jpg 邓家老屋为三进五开间,东西两边各有厢房六间,砖木结构,悬山顶,五架梁。建筑面积约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图五:邓家老屋外墙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38f5w5w9w35297k2pv.jpg 邓家老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其历史上是江西移民,到安庆已经有四五百年,在清朝中期出了有名的商人,在安庆宿松县建起了这幢有江西风格的老屋。图六:邓家老屋破损严重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7/30/110640bnujy8yihho95528.jpg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8-1 10:54
上桥双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卒子走遍安庆上桥双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安庆古树系列第1318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望天乡地处皖鄂两省交界,今天卒子介绍上桥村二棵三百五十余年的银杏树,早在几年前,卒子曾介绍这里的一幢“梅里山庄”古建筑,如今通过卒子的介绍梅里山庄已经在得到广泛的宣传,到访梅里山庄的人数也在迅速提升,这就是宣传的力度。图一:上桥第一株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1/104530uwzu2wga8gyyhufy.jpg 据太湖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上桥村的这两棵三百多年的老银杏树,高大的树干下挂着保护牌,据了解,其中一棵古树树高17米多、胸围近三米、树龄三百多年。是名贵的保护树种。图二:上桥第一株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1/104532nyn9nfqnnuifsn60.jpg 银杏树,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在海拔稍高、空气较干燥的地方。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长势很慢,一年能长到一米就不错了。图三:卒子坐骑在上桥第二株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面前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1/104534yx11djmv9mjiv55q.jpg 银杏树也叫“白果树”,它是一种古老的裸子植物,人称“植物界的活化石”。由于未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侵害,我国保存了许多生活在北半球的裸子植物,如:银杏、水杉等等。图四:上桥第二株三百五十多年的银杏树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1/104536ko1g1nfrogi3af01.jpg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8-2 12:45
张恨水墓园——卒子走遍安庆张恨水墓园——安庆名人墓与近代革命系列第1319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有一座现代的著名人物墓园,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张恨水是安庆名人,也是潜山名人,更是全国名人。图一:张恨水墓园指示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547w4leuhoh8fokkbx0.jpg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庆市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图二:张恨水墓园二根松树与其母亲像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552dr7abddwbr3ntndy.jpg 张恨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2012年10月12日张恨水的骨灰安葬于故乡安庆市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立铜像。图三:张恨水墓园整体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554rewj0wsevayuy6nw.jpg 张恨水,安庆市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图四:张恨水铜像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556ki5zdi2begg5nn1n.jpg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1924年4月16日开始,到1929年1月24日结束,将近五年,轰动京城。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这部长达九十万字的作品,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百万余字,是张恨水连载时间和篇幅都最长的作品。《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描写了一个民国总理之家的豪门盛衰史。这部作品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恐后的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成为名噪一时的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图五:张恨水墓园松竹茂盛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559ozavm2qngyni2g0g.jpg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图六:张恨水骨灰埋葬处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2/092604dr1yw1yummr5qjqv.jpg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8-3 14:41
赛口武昌湖湖口——卒子走遍安庆赛口武昌湖湖口——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第1320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有一天然湖泊,名为武昌湖,关于武昌湖的传说,从几千年前至今从未中断,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武昌湖一角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25gwvc3zuou3zc7zc3.jpg 武昌湖,位于望江县境中部。是古雷池的一部分。327年,东晋中书令庾亮在致江州刺史温峤的《报温峤书》中云:“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翌年,温峤、陶侃率兵数万,取道雷池,讨伐叛军,彰显了古雷池的军事要塞地位和精忠报国的文化内涵。这段记载也造就了“不敢雷池一步”的成语。图二:太平军与清军长江博弈图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28bsg912lpzz828lvk.jpg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记载:“武昌湖,邑东北三十里,源出大、小茗山,凤栖、乌龙诸谷水、汇马头、芦薪诸水,下连青草以达于江。”湖区包括含青草湖、白士、焦赛等水域面积达180平方公里(27万亩)。图三:武昌湖民船与太平军西征战略图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29l2tz88e0zuccm882.jpg 清朝末期、焦赛单独成湖,解放后又围垦部分湖汊,武昌湖现尚存水面15万亩,湖水分两路宣泄,一路经新漳河出闸入江,另一路经幸福河汇入皖河入长江。湖域原与华阳河湖群相通,1956年华阳河堵坝后,才以合成圩东埂为分界线相隔。联圩前受华阳之江水倒灌,武昌湖流域面积1083.7平方公里。图四:太平军武昌湖水军习战与太平军将士图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32genll8dvdsl2lqsl.jpg 武昌湖有高士、赛口、漳湖、雷池、太慈、凉泉、长岭、鸦滩等八个乡镇环临其四周,是望江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大湖分为上下两个湖区。现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其间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三种鸟类,还有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鹤。图五:武昌湖荷花一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34ecor26mnoo2nco6a.jpg 武昌湖四周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品位较高,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影响越来越大。古遗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是一个待开发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图六:武昌湖荷花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3/143036q5rwem54bm55qker.jpg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8-4 12:40
道家八宝暗八仙法器石抱鼓——卒子走遍安庆道家八宝暗八仙法器石抱鼓——安庆石刻、石构件等系列第1321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有二个石门墩非常特别,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二个非常特别的石门墩。图一:八仙,通常是指明八仙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150tkjmojtki76zo9f5.jpg 石门墩又叫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等等。从等级上论说,文官用书箱形,武官用兽吻形,而王府门前门墩的狮子头特别大。图二:清朝石抱鼓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151o1tyjonjp2pozpno.jpg 门墩不但有它的实用价值,同时,门墩还可以美化门庭,这些美妙的石雕艺术映刻着历史与文化的意蕴,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的希冀。过去卒子曾介绍过一些,但今天介绍的抱鼓石非常特别。图三: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梅花与龙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154ewp8u1ouuyw4p2uf.jpg 八仙石雕像是道教供奉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人,指的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的雕刻像。八仙传说起源于宋元时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方面。加上八仙所持的法宝--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均为民间常用之物,使八仙的形象丰富、性格各异。图四:清朝石抱鼓不知出自哪个大屋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156wl22szsi277izm69.jpg 八仙过海故事,相传石雕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的谚语,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图五: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竹与凤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158ah79239hr8w4y9c1.jpg 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图六:清朝石抱鼓内侧雕刻奎纹装饰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04/122200by1krvvkcahziyv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