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风情
泗洲风情泗洲是一个不到百年的移民村,以前人们叫他们“枞桐老”。俗话说,“入乡随俗”,还说“吃哪里水叫哪里话”,但是这些“枞桐老”们一百年来至今还是一口“枞桐老”话。他们不改乡音,他们也不改乡情,依然遵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些“同”与“不同”,就是地方特色。听人说,“泗洲是在冬至这一天过年”。或者十里路上无真信,为此我请教了泗洲刘乐发书记,他说:“泗洲人很重视冬至,这一天都对先祖进行隆重的祭奠。但不是这一天过年。”为什么很重视冬至呢?史国正书记说:“桐枞人从古至今都重视清明、冬至这两个节令。在家的人都给先人坟上加土,祭奠。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不在家也要望家一拜,聊表孝心。这种仪式可以提前做——出门打工的都是提前做,但是过了这一天不再补做。老一辈人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给先人坟上加土、烧纸就是给先人加衣添暖。”我心里一阵温暖!泗洲这种民俗是尊敬父母孝敬祖先的体现啊!在泗洲习俗中,我非常感慨的是泗洲人临终前的一个细节:“泗洲人临终前,一般是请很内行的老者将逝者扶坐在靠椅上,不让逝者倒头和低头的姿势死去。待他停止呼吸后,再在堂屋或卧房靠墙边地上摆放一扇门板或其它木板、棺盖,将逝者平整地仰放在门板上,遗体上下全覆盖住一床红绸被面。然后,亲戚、朋友、乡邻等人前来吊唁。”您看明白为什么吗?我思索了很久,才想起一个词来——“尊严”!泗洲人生前堂堂正正做人,到死也不愿做窝囊废,必须保持 起码的“人格尊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这两句诗是对泗洲人的最好写照!泗洲人“灵柩下葬前,必须在井内垫上纸钱、稻草、芝麻节秆或撒些芝麻在井内,以示井内永远暖和,亡者钱财永远不缺,并表示将来子孙后代不但像芝麻一样多,还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那样,一代比一代强和高。灵柩在下井前后(大小头)必须绝对平衡,谓之大小房一样发达,不能使一头高、一头低。”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泗洲人对先人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对后人的公平公正!泗洲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禁忌也很有意思。他们饭桌上从不问人“要不要饭”, 而是问人“添不添饭”或是“加不加饭”。因为“要饭”就是讨饭,是乞丐,那是对人的侮辱。 泗洲人讲究语言美。泗洲人在船上吃饭用碗盛饭时忌说“盛饭”,只能说“装饭”。因为“盛饭”犯谐音“沉”之忌。他们在船上说话也不说“前方”、“一番”、“后方”,因为 “方”、“ 番”与 “翻”字谐音,有犯“翻”船之忌。泗洲人一年之中一家忌办两桩婚喜事,因为俗称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说。他们在选择婚庆大喜的日子忌逢“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因犯这两个字谐音有“丧事”之忌。泗洲人新娘结婚后在婆家第一顿饭忌吃“丸子”、“梨子”、“酱”、“醋”,因为这些有与谐音“完”、“离”、“僵”、“臭”之嫌。而喜欢吃长面、桂圆、枣子、谓之“长寿”、“圆满”、“早生贵子”之吉。泗洲人赠送喜庆贺礼,忌赠送时钟和雨伞,因有谐音“送终”、“分散”之嫌。泗洲人建房用的木材忌用桑树、楝树,因“桑”、“楝”与“丧”、“殓”谐音,有不吉利之嫌。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忌讳在门前栽桑树,堂屋中也不用桑树。泗洲人植树时忌把人影埋入树坑里,有“埋人”之嫌。也忌讳锅盖从小孩头上拿过,因为有“盖下无活命”之嫌。泗洲人忌随手空拨算盘珠子,他们认为那有“空打算盘”和“算计落空”之嫌。泗洲人忌坐店前台而背朝大门面朝内,谓之此为“倒运”之嫌。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泗洲人一举手一抬足都有讲究行为美。泗洲人男人忌肚脐露外,女人忌上臂和腋下露外,他们有“男不露脐,女不露肌”的文明古训。泗洲人来客拿烟,忌捏烟嘴一头递烟给人家,倒茶端给客人时忌用手掌罩盖在茶杯上,他们认为那是不卫生之举。而端给客人一碗面条或是一碗饭菜,忌在碗中放入两个鸡蛋,以避免“倒头蛋”之嫌。他们忌用三碗菜上桌招待来客,此有“祭”之嫌。平日里泗洲人手里提着香纸炮、中药或是猪头是不到别人家里去的。因为那是烧香、吃药,对别人家是不吉利的。泗洲人和众人同在饭桌吃饭时,忌面对桌上讲话、咳嗽,更忌餐桌边吐痰。忌赤脚光背陪客入席和会客访友,均属不文雅行端。这些现在都属于不文明的行为。泗洲人在田里插秧时,忌秧把落在人身上,忌用手递手接秧苗把,要将秧苗把分散地抛在田中,由插秧人各自取秧把去插,谓之秧把击身有“遭殃”之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泗州人虽然背井离乡,但是不忘祖训,依然传承着祖祖辈辈们前传后教的习俗。不忘初心。记住乡愁。泗洲习俗,充满了正能量,折射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石普水2017年3月1日 )
{:5_233:}{:5_233:}{:5_233:} 天一 发表于 2017-3-2 09:00
谢谢支持!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