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17 12:52

评说《九姑秀才屋》


如果郑先生要说同治四年,曾国藩上奏折,断定,九姑一回考取了七个秀才,就形成了一个秀才屋。我认为,需要谨慎研究。※※同治四年,三月十五日。曾国藩上奏折,请示增加宿松录取学生的名额,允许在上交六万两银子的条件下,文考学生录取两个,武考学生录取两个,他说,我认为安徽用兵上十多年,所有尽力量捐助军需的。如徽州(黄山)、池州、宁国三个地方,我的前任张芾,按照申请程序,奏请过,扩充录取学生数,同治元年闰八月,我也请示在皖北扩充录取学生。有奏案可查。宿松今年应该上交军粮、军人工资,折合白银74576.3两,烧柴、马料费7200.9两,运输费车船费14012.66两,我的湘军团练,需要109561.333两,而宿松县捐款(用两千文铜钱折合一两白银算),多交了60041.4两。他们不投名誉授奖了,仅仅申请增加录取学生名额。依据以前捐助军需,和我上两次,报请的例子,是符合惯例的。定宿松每年多交六万两白银,录取他两个文考生,两个武考生。这件事我与安徽教育局长朱兰上本启奏的,请太后、皇上批示!※※ 由于清王朝闭关锁国,特别是把江南人民,江南学子低眼看待,自道光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曾国藩武装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宿松经历了连续二十年的刀枪之苦,而且由曾国藩代替了太平军的经济搜刮,加派捐税,宿松不得不应承。这个明朝的原直隶,清朝的江南安徽省。州府老爷对百姓如何?可以说一个惨。全省人口下降百分之七八十。超链接见网页:《试论19世纪中期战乱之前安徽双重统治的格局》之表4《安徽各县人口数字一览表》。像,黟县、宁国、贵池、青阳、来安。从全县计算,有的县,十个人中仅一两个有后代。宿松县, 嘉庆二十四年(1815年)人口 306 330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191 507人不到九十年之啊。我们宿松县,总人口下降百分之三十七点五。整个村落绝后的,逃亡的都有。经道光咸丰到同治,宿松人口从三十万多人,下降到十九万多人,从乾隆到嘉庆宿松还有几个文化人,记入了【宿松县志】如今还可以从日本早稻田大学《重修安徽通志(350卷)74》可以看到像,石渠阁、余大中、方清涟、田浚、石希恕、陈大训、等。都是乾隆到嘉庆时代的。※※ 自从嘉庆十九年,强迫宿松向商洛大量移民,宿松不得不搞行政称呼的改革,废去明朝的里,执行清朝的乡保甲制度。鸦片战争失败割地赔款,在同治四年,清王朝,在列强打怕了后,对列强面前屈辱投降,搜刮民脂民膏,扩大军需,宿松人民饥寒交迫,读书者极少极少,秀才(考生)本不算什么名气,而且宿松家谱都不敢记载迁徙商洛一事,(但这实际上大批迁徙过),对被迫参与曾国藩团练的,都认为是一种耻辱。※※秀才这个名词,历史时期不同,它的名头就不同的。在清朝,秀才,是地方推荐的考生,当时叫生员。早在东汉有个开国皇帝刘秀,为避讳那个秀字,秀才就叫茂才。三国曹魏时期,官分九品,只有有品的姓氏可以推荐秀才,重品不重富不富。特别是南北朝最重姓氏,族人没有一个品位,则不给推荐秀才。一个州县每年推荐一个,朝廷喜庆又推荐一个。恢复了秀才这个称呼,隋唐秀才要考科,及第为秀才,后来废除了秀才科,一般的读书人统称秀才,宋朝学而优则仕,凡是通过乡试,去京城考举的,都叫秀才。明朝设下了两个中央直属区,靠南京的叫南直隶,靠近北京的叫北直隶,考试生员有限制的,就像现在抬举人似的,读书人不是秀才也称秀才,像现在把学生,本不是自己的同学叫同学一样。※※ 到了清朝,学生,分几步,那时不管年龄,只考四书五经,小学叫童生,到县州府读书的生员叫进生,生员参加省级考试的叫秀才,省级考试录取的叫举人。每年考两次,春考叫春闱秋考叫秋闱,有的家里有钱可以直接买官做,为了有个学位,花钱预先买个仅次于秀才资格的,也不叫童生,也不叫进生,叫监生。监生有童生资格。那个时代也古怪,好比“寡汉怕乡亲”,那些在地方通不过的童生,过不了小学毕业一关,唉!监生县考(乡试)很容易通过秀才,(那个时期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一个高中生)只待春闱秋闱考举人,举人考好,等来年礼部考,这是全国会考,又叫会试,会试考取的是贡生,有了贡生资格,才能交国王出题考试,这叫殿试,※※好啦,不说啦。九姑一个秀才屋,一夜出了七个秀才,我是不相信的。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17 22:15

这里介绍一下张芾fú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造反,嘉庆皇帝各地建立了团练(相当于地方民兵),逐渐剿灭了白莲教。这个民兵组织实际成了地主武装,后来继续使用,来对付太平军,※※咸丰二年七月(1852年9月中旬)太平军围攻长沙。张芾筹备江西防务,十月,太平军撤出长沙外围,渡过湘江攻克岳州,张芾调往九江,咸丰三年正月两江总督陆建瀛到九江,张芾移守瑞昌。趁隙太平军得了九江。张芾退守南昌。四月中旬,太平军五万人溯长江西征,五月下旬进逼南昌。张芾急奏清廷,调湖北按察使江忠源部救援,使太平军围攻南昌三月未克。※※咸丰四年(1854)以后,张芾经人举荐,在皖南进剿太平军,先后授以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并下诏【皖南四府一州军务归张督办】。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反击皖南清军,收复广德、泾县等地。张因损兵、折将、失地,被革职留军听命,后复自请治罪,清廷遂命他把皖南军务交给两江总督曾国藩。※※这就是曾国藩奏折里讲的,按照惯例可以申请扩招文武学生名额的办法,代替因捐助军需的奖励。这个惯例不是别的,就是他的前任张芾,和他自己在同治元年闰八月的奏折。※※用自己的先例,做自己后来的主张的理由,曾国藩够不要脸的。宿松多捐60041.4两银子,今后每年都要多捐六万两,曾国藩这一招狠毒啊!这件事,还说明了,他在宿松的军事管制权力,这件事,还说明了,曾国藩提出的事,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要答应的。※※从历史唯物论讲,宿松连续二十年的战乱,后来的曾国藩,不同于太平军抢拿实物,而是折合钱财,派捐派稞Kē 。宿松人民生活都相当不易,哪来的那么多秀才?更不可能在一个屋场一夜之间出来七个秀才?九姑秀才屋名字的由来恐怕另有缘由,绝对不会是,刚好灭了太平天国,在同治四年,曾国藩要宿松每人每年,负军费一个半银元的时候,发生的事。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2 21:26

郑先生,说秀才,让我看看《博士垅名字的由来》。请让我斗胆班门弄斧,解释一下文中的那些庠生、国学生、贡生、廪生、儒生。百姓眼里都是秀才。首先明确明清两朝尊崇儒教,科考儒学来维护统治,那些学有所成的政界叫儒生。庠生,就是学生,邑庠生,就是县学生,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朝一百四十府、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原来用于培养官府机构管理人才,相当于干部培训班,【太学】,先叫国学,此时叫国子监。那学校的学生叫监生。这些监生,初始是国家干部子弟,后来不够需要,从各个府州县推荐人才,洪武二十五年(1392),府学每岁一人,州学每三岁二人,县学每二岁一人。到了国子监,分科目考试,再分班。看看可以充任什么管理的培训,这时候的学生叫贡生。正规贡生以外,又附加另外三样名堂的贡生。如果遇到国家大庆典,增加学员。一、从名门后代里提拔的叫恩贡,二、从退休或因公死亡的官员家子弟提拔的,叫荫贡,三、从捐献钱粮多的地主家子弟提拔的叫纳贡,※都是国子监的学生学历,因才选班,培训出各色各样的管理干部。一、后来发展到一个县要满足二十个学生,直接享受干部级别,叫廪生,就是说吃皇粮的学生。二、再后来还不够,又在原有的学员名额外增加学生,暂不享受吃皇粮。他们叫增生。三、由于国家有一套特务机构,监视干部,严格要求德才兼备,合格的并不多,就增加了备考生,备考取叫附生。以上都是学生,通用名,老百姓叫它“秀才”。※郑先生《博士垅名字的由来》说九姑国滨村杨家,买下来夏家房田产,为了拉帮结派,咸丰十一年,接来了许岭的宋其珊家族,入驻九姑的赛滨村。【宋其珊同辈有儒生、国学生五人,其子侄儒生、国学生、邑庠生、贡生、廪生十三个之多。其长子宋元钧,名麟趾,字秉钧,号海门国学生选用县丞】。老百姓叫它“秀才”。而不是已经通过了干部培训,录取的管理干部。唯一的只有宋元钧当上了海门县丞,(副县长叫县令,八品官衔,县长叫知县七品官衔)评说:因为清朝时期没有设县丞。宋元钧如果是县丞,则不在清朝。必须是清朝,就只能是县尉,相当于县政法委书记兼任县公安局长的职位。官阶相当于副八品。※后文说“同治二年,时宋秉均与赵世暹——十三省都解元系同时代人,同乡且同科秀才。”老百姓还是叫它“秀才”。不过这个“秀才”是提拔监生落选后,三年考一次的乡试的秀才。由国家派遣考官来省级区域考,考取了解送入京,(突出这个解字)。头名叫解元。这些各地解元由派遣考官,解送入京进行全国统考贡生。考取的第一名叫会员。会员,等来年再考举人考试,皇帝或者代表皇帝进行殿试考举的第一名为状元。则郑先生讲的宋秉均,则是乡试考试第一名的学生。※郑先生文说,只因曾国藩吃了败仗,要求在宿松,多录取两个学生,报告太后、皇上审批。宋秉均:【只要把“屡战屡败”,易成“愈败愈战”就行】。被曾国藩【大拇指一树,转怒而喜:“好!好!真乃博士也!”曾国藩转而又怒:“博士!真才实学之士,奉承!不思进取之徒!”】。评说:挂了个【博士】名,其实是个【不思进取之徒】的一个解元。那么说,“博士--垅”充其量就只是个解元学位--垅。仅次于贡生资格学员。※郑先生说十三省,其实先生可能有所不知,两直隶、十三省(十三使司),是明朝建制。北五省,包括京师(北直隶,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中五省,南京(南直隶,相当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南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郑先生说同治二年的十三都,都是元朝建制,明代沿袭十三,都建制改成了布政使司,洪武六年前属于行中书省。其实清朝经过南京条约以后,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沙俄,只有十八个省级行政区,和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二十五个一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旗盟。1、十八省直隶总督:直隶。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陕甘总督:陕西、甘肃。闽浙总督:福建、浙江。湖广总督:湖北、湖南。四川总督:四川。两广总督:广东、广西。云贵总督:云南、贵州。其他:山西、山东、河南。2、五将军辖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3、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驻藏大臣。青海办事大臣。4、内蒙古各盟旗内蒙古六盟。套西二旗。察哈尔八旗 。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2 22:10

内蒙古各盟旗。内蒙古六盟。分别是:1哲里木盟、2卓索图盟、3昭乌达盟、4锡林郭勒盟、5乌兰察布盟、6伊克昭盟。※1哲里木盟:凡四部十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右翼中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杜尔伯特旗和扎赍特旗。※2卓索图盟:该盟凡二部五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喀喇沁左旗、喀喇沁右旗和喀喇沁中旗。※3昭乌达盟:凡八部十一旗:敖汉旗、翁牛特左旗、翁牛特右旗、奈曼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扎鲁特左旗、扎鲁特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和喀尔喀左翼旗。※4锡林郭勒盟:凡五部十旗:乌珠穆沁左翼、乌珠穆沁右翼、浩齐特左旗、浩齐特右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口戈左旗、阿巴口戈右旗、阿巴哈纳尔左旗和阿巴哈纳尔右旗。※5乌兰察布盟:凡四部六旗: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乌喇特前旗、乌喇特后旗、乌喇特中旗和喀尔喀右翼旗。6伊克昭盟:凡一部七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鄂尔多斯左翼后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和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六盟康熙十三年设立,乾隆年间划归山西。※清朝军事管理区域,谓之旗。是建立清朝政权的基本武装力量,后来转化为常备军队。直接由清朝廷直接领导。做驻军屯田的区域。※除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外,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按着八旗的组织形式还先后建立察哈尔八旗、索伦八旗、新巴尔虎八旗,以及驻藏大臣属下的达木蒙古八旗等。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2 22:39

从上页论得,所谓监生,要么是干部子弟,要么是推荐学生,要么是备取生、捐献多、退休死亡干部子弟、都不是春闱秋闱会试殿试闯过来的儒生。不是真才实学的秀才。
路遥何日回家认为,那个所谓的干部培训班的国子监的监生。入学时,只比童生资格略高的,小学毕业生以上的,初级中学生资格。
这就是明朝清朝两朝统治者的执政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这个模式下,除了执政能力不够,朝廷腐败,放任这种从上到下的腐败,还引发了太平军乱,和鸦片战争。一个政府政权在这三重打击下,丧权辱国是在所难免的。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17 21:00

附录曾国藩奏折原文奏为查明,宿松、望江二县历年捐输银数,请加广文武学额,恭摺仰圣鉴事。窃安徽一省用兵十数,凡各属之量力筹捐,转输军实者,惟徽、池二府捐饷及宁国府协捐徽饷,经前副都御史张芾分案请奖,并遵照奏定章程,请广中额、学额。同治元年闰八月,臣国藩复续办一次。声明皖北各捐案内应办广额,俟查数另奏在案。兹据宿松县详报,该县绅民节年支应各营钱米并计,共合银七万四千五百七十六两三钱,转运民夫船价钱合银一万四千十二两六钱六分,马营柴草钱合银七千二百九钱,又办团经营费钱合银十万九千五百六十一两三钱三分三厘。望江县详报,该县绅民节年捐解各营银、钱、米三项,暨临淮大营棉衣裤一项,共合银三万二百二十六两七钱一分五毫;又承办转运、设立腰站、募勇、军装四项钱米并计,共合银七万二千五百二十两二钱一分二厘。均不按名请奖,但求援案加广学额等情。迭经臣等辗转驳查。复饬司核议,将原报宿松县一六合银、望江县一三合银之数,统改照报销部例,以钱二千文作银一两并将转运、柴草等款地方应行供给者,腰站、募勇、军装等款案据间有遗失者,令其一概剔除。计宿松一县捐数核准银六万四十一两四钱,望江一县捐数核准银二万五千十四两七钱九分一厘五毫。应照例分别名数,辊广永远定额及一次学额。据安徽藩司详请奏办前来。臣等查历届办捐成案,原得于请奖外,统核银数,增广学额。即捐输团练,近亦有一律广额之案。此次捐助军需,兼筹团费,该绅民等不邀奖励叙,仅请加额,与例实属相符。应恳天恩,敕部查议,准以银六万两加广宿松县永远文、武学额各二名,以银二万四千两加广望江县永远文武学额各二名,一次文武学额各二名,俾作士气而昭激劝。除将捐数造册报部,仍饬查各州县所捐银两另案分办外,所有请广宿松、望江两县学额缘由,谨会同安徽学臣朱兰合词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同治四年三月十五日)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7-4-19 12:24

传说只是传说,但要事实来证明——抛砖引玉罢了!
问好先生!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1 06:18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7-4-19 12:24
传说只是传说,但要事实来证明——抛砖引玉罢了!
问好先生!

谢谢先生参与研究历史课题,《鸦片战争与宿松》《太平天国革命与宿松》《清王朝覆灭因素》。研究宿松近代史,揭示民间传说的真相。为宿松县志作贡献。

张学久 发表于 2017-4-23 09:34

老师是个活''四部全书'',加现代史堪称"五部"精通。{: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3 12:22

先说明朝,自从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安徽定远人胡惟庸。得太祖宠做了左丞相,结党营私,截留奏章。于1380年案发,被杀。国家从此不设丞相,皇帝老儿直接管理六个部。枉杀了一批功臣,案涉三万余人。自从胡惟庸犯案,受牵连的多,反对派也多,后来不得不长期设立特务机关,和巡视组织。※1376年洪武九年,朝廷向各省派出三个机关,掌管财政和民政的,承宣布政司,干部叫左布政使、右布政使。掌管法庭和监狱的,提刑按察使司,干部叫按察使。掌军政的,都指挥使司,干部叫都指挥使。各地的行政、司法、军队。三权独立,地方动乱日益严重。为了治理,派出巡视官员查巡,巡抚大人是兵部都察院,相当于国防部长兼纪委书记。副职叫巡抚,正职叫总督。巡查组可以监督管理行政、司法、军队三司。太平就回朝,动乱就常驻。※满清初,爱新觉罗皇族,除了武力征伐,没有管理汉人办法,全部套用明朝投降派提供的明代官员制度。也设立了十八级干部制度。只是派遣官员。后来因为民族矛盾激化,除了上一页讲到的八旗军事管制,还附加了各地的总督,像曾国藩接任张芾的两江总督就是这样。可以常驻。对所有的地方官而言,就是他们的上事,他们的管家婆。《南京条约》后,被迫开放了允许洋人通商的口岸,比明朝多设立“应通商大臣都”。由总督兼任,又称总督通商大臣。※有许多宿松老乡和朋友,翻开家谱,不知道往日祖上当了多大的官,我且把满清期十八级写于下:※清代官员的品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例如佐坝谢大屋有,行字辈人,谱名行效,谢琏效,学位拔贡生,职务湖广沔阳训导。就是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相当于教育局长。当时为正七品,当时是十八级干部制度,他老人家就是十三级干部。在明英宗天顺六年到明武宗正德十六年间,国家太监当道之时,宿松一个十三级干部,享受正县级文职工资的,也不容易。※例如佐坝,清朝的南乡、污池庄、石家湾。(就是明朝地址的河西里巢林庄)。石氏祚字辈人,石葆元公《镜心公神道碑铭》,【1808年嘉庆13年戊辰,武英殿文颖馆纂修】,这还得了,他主管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荟要》就叫《皇清文颖》】,按照卡尔库班同志推算,应该是四库全书的,子目录索引。嘉庆十一年(1806)第四次续编《皇清文颖》,工作在文颖馆,可惜可惜,这套书于嘉庆二十四年十月随文颖馆遭火毁。石葆元公,工作的地点,即在紫禁城西华门内之北的尚衣监后面的第二层楼上。文颖馆,嘉庆十一年1806年即在紫禁城西华门内之北的尚衣监后,有殿宇二层。而,武英殿坐落(紫禁城)故宫西南的西华门,到南长街走西华门大街只有108米。嘉庆二十四年十月,文颖馆遭火毁,以后未再重建。石葆元公应该属于从六品文职官。十二级文职干部。在国家到处出现白莲教的,动乱时期的宿松,出现了一个比县长工资还高的文人,皇家出版社编辑,的确不易!※1811年嘉庆16年辛未告假回家,39岁,1828年道光8年戊子,56岁时以翰林纂修的身份,伙同道光2年宿松县令邬正阶和道光7年宿松县令郑敦亮编修宿松县志。死后四年,于1843年道光23年癸卯以好善乐施,旌表建坊。石葆元公死去9年了,道光戊申奉旨崇祠乡贤祠。※石葆元公死去后,又是为他立牌坊,又是为他建高大的祠堂。他是石姓老乡的骄傲。也是宿松县志有条不紊的有功之臣。【无话即短,有话则长,扯远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评说《九姑秀才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