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个孩子,你呢?
“他还小。”
“他还不懂事呢。”
“你一个大人好意思跟小孩子计较吗?”
“一看你就没有过孩子,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以这些借口在公共场合干扰到他人的做法,其实都忽略了一点。
孩子当然是小的,不懂事的,不应该计较的,可以理解的。
但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却是大人,是要遵守规则的,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
你只是把孩子的不懂事,当成了无能的挡箭牌而已。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不合情理的,难道不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生长吗?为什么要压抑他们的天性呢?
可是“教养”本来就是一件压抑天性、限制自由的事情啊。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点是,我们可以克制冲动的本能。
因为克制了所有的狂暴与贪婪,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混乱无序。
我们才得以高高兴兴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不必担心被抢劫财物;坐在安稳的咖啡厅里轻松聊天,不必担心被飞过来的一颗流弹夺走生命;在温暖的大床上安然熟睡直到天亮,不必担心第二天自己的家被夷为平地。
我们彬彬有礼,我们彼此尊重。
否则,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公共空间的规则是人类群居属性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并不缺少善意和宽容,缺少的恰恰是对于公共规则的敬畏与遵循。
只有拥有了规则,才能活得更加平等自如。
有一位朋友,我从没看过她端着饭碗跟着孩子跑,试图让孩子多吃一口饭。他们家一日三餐按时开饭,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过时不候,厨房里不会有任何剩饭菜。
起初孩子不适应,不喜欢吃了就不吃,等到饿得哭闹时,她也绝不喂一口,直到下一次开饭才端上饭菜。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再也没在吃饭时闹过脾气。时间到了就规规矩矩端好饭碗,不用任何人夹菜倒水,乖乖地吃得一粒米都不剩,身体格外健康。
有次坐电梯,孩子按了B1,她问:“你要去B1吗?”孩子摇头,说只是好玩。
她说那你要自己下去,因为我们没有人要去B1。孩子说不敢一个人下去,她说那好,这次我可以陪你下去,但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下次再乱按,你就必须要到按的那一层,这是对自己的举动负责任。这种“好玩”浪费了电,也浪费大家的时间,是不好的。
孩子乖乖点头说好,从此再也没有随便乱按过电梯。
有许多家长曾经在国内看到一些相关报道,认为国外的教育体制更加自由宽松,认为那里才是“孩子的天堂”,事实上这是极大的理解误区。
国外的确比较重视天性解放,但他们认为的“天性”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可以无限释放,然而对于准则、品行、制度却是近乎苛刻地监管。
国外的许多父母最怕的是自己与子女给旁人“带来麻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羞耻与负担。
你相信吗?当你与非婴儿期的孩子平等相待,像大人一样冷静对话,阐述道理,他是听得清楚的,也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的。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理解得更加深刻。
然而你不说,他便永远没有机会了解。
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有人跟他说。
你的孩子,你不教育,满天神佛都没有义务去做心灵导师。
“长大了就懂事了”只是一句缥缈的祝愿而已,可不是一个数学公式,百分百应验。
当然,也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孩子错误行为,值得理解和宽容。
但更加聪明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某次乘机,飞机开始颠簸,一个小男孩忽然大哭不止。他的父亲始终在安慰他,半个小时后气流平稳,小男孩停止了哭泣。
待到下机时,每一个走到门口的乘客,都有些惊讶地看着这对早早站在门口的父子。小男孩规规矩矩站在一旁,父亲递上一张手写的字条。
上边文字正式的让我感到惊讶:
“今天因为我的孩子晕机和恐惧,长时间发出不雅的声音,给您带来了困扰。向您致以深深歉意!”
轮到我时,我双手接过那张字条,然后低头看了一眼那个小男孩。
他努力地挺直身体,像个小绅士一样,冲我露出一个笑容。
“姐姐,对不起。”
那是我见过最令人舒心的可爱笑容。仿佛走出机舱时洒下的第一道明媚阳光,又像是一颗清凉微甜的薄荷糖,很难忘。
想起两句老话。小时候老人常说给我听的,始终牢牢记着。
“惯吃惯喝绝不能惯毛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无论是稚子还是成人都想要“做自己”。
然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惯出一身肆无忌惮、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臭毛病,而是在遵守规矩、有礼有节、绝不干扰他人的基础上,再谈“个性”和“自我”。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
这个道理,孩子可以不懂,你却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5_233:}{:5_233:}{:5_233:} 很好的内容!
无论是稚子还是成人都想要“做自己”。
然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惯出一身肆无忌惮、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臭毛病,而是在遵守规矩、有礼有节、绝不干扰他人的基础上,再谈“个性”和“自我”。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
这个道理,孩子可以不懂,你却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