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5)
隘口乡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隘口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近期来,组织部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知情者,撰写了发生在隘口乡境内的革命史料。现借清明祭祖、怀念先辈之际,刊登部分篇章(初稿),以祭奠英烈!
五铁匠-----石鸿儒转抄
五铁匠,名洪礼,字五生,生于大竹。至于何年何月出生,现在连其家乡父老及其至亲后代都无从知晓。
五生年轻时,学得打铁手艺,身高胆大,不甘贫穷,志在远方。于十九世纪初离开父母,闯荡江湖。多于湖北、江西一带打铁为生。因手艺不凡,有江西李氏名金花,生于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1897年2月28日),爱其人,许其身。要说李金花如何,可谓是要容貌有容貌,要身材有身材,如花似玉。真可谓是美女爱英雄。自此李金花便随夫四海打铁营生。
据说,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五铁匠便在湖北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产党,改名叫陈汉生,同妻子李氏以打铁为掩护,成为革命队伍中重要的联络员。李氏爱丈夫,支持丈夫的工作。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于民国十四年冬月十二日(1925年12月27日)生下长子受炎。
陈汉生在革命队伍中多有战功,后历任蕲宿边区游击大队司务长,安徽六县交通员、游击大队长等职。据大竹人流传,陈汉生在队伍中的官职不小,三十年代回家时,已经身插双盒子手枪。这要多大的官,才能这么神气呀?!人们头脑中堆下了一串神秘的问号。据说这两把小盒子枪在他的手中就象神奇的魔神一般,弹无虚发,叫敌人防不胜防,闻风丧胆,鬼哭狼嚎。在家乡人眼中,五铁匠就是个神奇的人物。
1930年,因妻子再度怀孕,五铁匠悄悄地回到了老家,但因怕暴露自己的身份,以防不测,影响家人和乡亲们的安全,虽然家在眼前也只得不回,于是在家乡附近高山薸草笼建一茅草棚作为安身之所。为了革命,真是有家不能回!当然有空时,五铁匠照样若无其事,满心欢喜回来走村串户,同大家拉拉家常。他在家乡留下了一句名言:“参加革命不会错,胆大必有高官做!”
这话已经成为大竹上一辈人传颂的佳话,可见五铁匠是个有胆有识的人。
民国十九年六月十八日(1930年7月13日),次子在茅棚中呱呱坠地,陈汉生深有感触,为次子取名叫“棚生”,以为纪念。这娃儿一出生便受到革命的洗礼。待妻子身体略有康复,陈汉生便又回到了革命的队伍中,继续参加战斗。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多地留下了光荣的足迹,不久在巴茅街一次暗堡突围战斗中因弹尽而壮烈牺牲。这位胆大过人的英雄在枪林弹雨中,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
关于他的牺牲,也还流传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在蕲春攻打下一家大地主后,战士们见地主家一头猪膘肥体壮,便决定杀之以便改善一下同志们艰苦的生活。正当猪毛被脱光准备剁肉时,国民党反动队伍已向此地包抄过来。其他人员见此立即四散隐蔽,占据有利地势参与战斗。唯有陈汉生硬是不顾,不忍丢下到手的肥肉,不幸胯下中弹受伤。后经战友们拼死激战抢救方脱离虎口。后辗转多地,但因医治无效,最后长眠于英山。
关于陈汉生英勇牺牲的真实情况,战友们没有告诉李金花同志,这也是人们不知五铁匠究竟何时离开了人世的原因。后在同志们的劝解下,李金花离开了队伍,带着两个孩子,几经奔波,居于彭泽,艰难度日。次子受棚长大成人后,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1951年在江西光荣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中光荣的一员,有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17018452号)”为证。
土改后,李氏随其子回到老家大竹坪安度晚年,于1988年离开人世,享年92岁。
陈汉生为了革命的事业,虽然牺牲得较早,但五铁匠在家乡人眼中,永远是一位神秘的传奇英雄。他为亲人曾留下一枚“苏红勋章”,可惜的是被其长子受炎回家后卖给了一个北浴人氏,现已无法寻回。1983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陈汉生同志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现为其孙陈万松同志所保存。
根据五铁匠的传奇故事及其亲人的事迹,本人满怀敬意,特赋自由诗《五铁匠》颂之:
西源山区淡竹庄,生得好男身强壮。
自小与人不一样,敢作敢为别爹娘。
五生又名五铁匠,年轻志远闯四方。
江西打铁手艺棒,淑女李氏傍其旁。
全身是胆好金刚,湖北加入共产党。
安徽六县交通员,游击大队大队长。
手握双枪敌丧胆,左右开射威名扬。
胆大艺高英雄汉,巴茅街上入天堂。
受棚又承亡父志,江西参军增荣光。
(后记:经查,陈汉生生于1898年,1931年参加革命,生前在蕲春地区红军某营担任事务长,1932年8月,在蕲春塔里岩战斗中牺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