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镇套口村“水深”火热的道路
上图是复兴镇套口村金号组与新华组相邻的一条要道,两个组几十户村民的出行基本上是靠这条路,多年来每到雨季这条路必淹,少则几天,多则数月,水深时竟齐腰深。年轻人因为生活基本上外出务工了,留在村子里住的多为老弱妇孺,一旦内涝,村民的进出和孩子上下学立即成了一个大问题。 特别是沿江公路修好之后,路基填高与通往村组的道路形成接近一米的高低反差,因为没有排水设施,这条路即是有水就淹,这十分严重。百姓多次反映无果,诉求无门,村干部视若无睹,百姓苦不堪言。多年前国家就有了村村通的项目,而套口村却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道路通到百姓家门口只是一种奢望。 不知政府和复兴镇的父母官看到这些问题有何感想,我们天天喊扶贫,类似金号组与新华组逢水必淹,人车难行的现状,严重的影响到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想不贫困都难,希望政府能重视并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怎么复兴镇、套口村没人回复? 说几句吧!
个人感觉复兴镇以东的各个村都是被遗忘的地方!
全县很多乡镇都去过,感觉复兴镇是个被遗忘的地方
一、复兴镇离县城大约有上百里,开车至少是一个小时,曾经的复兴是棉花、油菜、小麦等作物的重点产区,现在,农产品价格不行,复兴经济也不行;
二、复兴的大兴、同兴、杨洲、套口、孤山、占峦、杨林、鹅湾、明星、王营等这些地方不知道县城的行政系统的官员一年能过去几次,路太远,远的被人忘记了;
三、我去过柳坪、陈汉、隘口的很多乡镇,那边的路修的比复兴好多了,很多村里的水泥路都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按照当地的说法,水泥路必须修道每户“滴水坡”,反观复兴以东的乡村,除了几条主干道,其他地方都很难见水泥路。
四、行政资源。宿松大大小小的行政机关,整个洲区复兴、汇口、洲头这三个乡镇有多少人在各个行政机关的重要岗位上,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竹墩桥以北的人,所以洲区的人想立项目向政府要钱,难说上话!
五、村干和村民的关系。可以说村干部和村民是中国最底层的“行政关系”,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之间相当的不信任。村干部整天做些什么事情,村民不知道,特别是现在乡村都是"空心村”,所以村民说村干部拿钱不干事情,村干部说我哪里是干部啊,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是我的领导,各种事情忙都忙不过来,这也是真话,我看过去年很多村干部在整理扶贫材料,那也叫一个工程浩大。简单的说吧,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就叫一个复杂。有的村干部也想做点事情,比如修个路,那么修路的钱哪里来,如果是上面拨款那就好办点,款下来了,那个修路也是个问题,不可能村里的几百米的小路也跑到县城来发个包,竞个标吧。那就找当地人的修,麻烦来了,当地老百姓一定有人会绘声绘色的描述村干部和修路的包工头在一起怎么商量分钱。怎么用差材料把路糊弄完毕。如果上面拨钱不够,那么剩余的钱从哪里来,要么村里有集体的产业,要么由当地村民集资,集资,呵呵!总有人不交,但是路还有走,曾经还碰到过一个村民自己不交集资款,晚上还把建筑的石子、黄沙往家里挑给自己家院子铺个水泥地坪。碰到这样的事情村干部又能怎样,报警?还是不了了之?又想到了医保,前几年政府要求农村医保的覆盖率要百分之一百,村里很多人外出务工,不能及时交医保的钱,有的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就自己垫付了,等过年人回来了再要,总有那么几个“高人”不给,说我有没有叫你交,本来老子就不相交,村干部又如何!这里不是帮村干部说话,而是表明现在“淳朴”的乡村下面有多少现实而又难以解决的矛盾。村干部的问题,乡村的村干部带有“终身制”甚至带有“世袭制”的味道,村主任、村支书基本上几十年还是那几个人,有时候很多国家政策只有村干部知道,碰到什么低保、五保、补贴的事情,多少村民知道相关的政策和条件,不知道!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这里面有猫腻,当然,总有些低保、五保户被认为是关系户。
不说了,农村的事情现在太复杂了! {:5_233:}{:5_233:}{:5_23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