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山下 发表于 2018-6-13 21:56

总把屈子话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极富寓意的民俗节日——端午节,端午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但这一天为什么称“端午”?节日里人们为何要划龙舟、吃粽子、插艾叶呢?近日,笔者经过一番深入了解,终于得知到这些名称和习俗的由来,记录下来,以飨读者诸君。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因“五”与“午”相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有些地方称“午日节、艾节”等,在我们家乡江淮之间,应该称“端午节”较多吧。      打从我们记事始,每逢端午节,家乡就要赛龙舟、吃粽子、食茶叶蛋,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花了,对于这些民俗,少不更事的我们也没少打听,慢慢地,仅弄懂了其中的一二,最起码知道这个节日与屈原有关。      据老人们说,屈原是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死后为蛟龙所困。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为蛟龙所害,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至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天雨,湖面上的小舟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人们奋力荡舟于江湖之上,拼命打捞屈大夫尸首……。后来,这种仪式年年有,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赛龙舟了。在划龙船时,人们唱歌助兴、热闹非凡,那雄浑壮美的龙船民歌与号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在屈原故乡湖南形成了“举楫而相和之”的遗风,这就是今天端午节人们划龙船、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      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有天夜里,故乡的人忽然都梦见他们喜爱的屈大夫回来了,他峨冠博带、一如生前,只是面容略带几分忧戚与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去,向他行礼致敬……。在话别时,大家发现屈原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就关切地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叹气说:“遗憾啊!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些水族吃抢了……。”乡亲们听后很着急,纷纷询问有什么办法不让鱼虾吃掉这些米饭。最后还是屈原聪明,他说:“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现在叫粽子),水族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去吃了……。”于是第二年五月初五,乡亲们便用箬叶将米饭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送给他们心目中最亲爱的屈大夫……。千百年来,因了这个传说,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插艾叶、挂菖蒲、悬石榴的习俗,虽有传说,但不详细。但艾草的确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所以民间在房前屋后栽种艾草较为平常。端午节,人们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在门上,被人们称为“水剑”,用以辟邪,难怪有的人家还贴上“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干邪”的午时联。在某些地方,端午还有挂石榴花的习俗。有句诗这样写:“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这里提到的石榴花与黄巢之间包含着一个故事。传说唐末黄巢之乱时,有一次他经过一个村庄,正好看见一个妇女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却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匆匆行走,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夫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是因为黄巢的兵来了,杀了她叔叔全家,叔叔只剩下唯一的孩子,就是她背在背上的孩子,而在地下走的小孩子是这个妇女的亲生骨肉……。黄巢听后大受感动,告诉夫人今后只要在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这种民俗流传至今,也多多少少反映了百姓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总之,端午一如春节、元宵、清明一样,既有习俗,更有传说,凄婉动人;端午习俗之于屈原,说也说不完,在此我只好借用明朝大诗人边贡诗句结束全文: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王宇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把屈子话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