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何时能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打开书记信箱,映入眼帘的是自上而下排列的、也是最醒目的、并标注字体颜色的“已办理”三个字。
我2017年以《期盼安装路灯,是否为遥远的梦想》先后写了三封信,可三封信在书记信箱中都显示已办理。如实际上既没动土,又没立杆。既没拉线又没安灯。我纳闷这怎么叫已办理。
我认为:信件已回复,①事件待办理、②办理中、③已办理。这样才能公开事件的办理过程。
从信件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属敷衍塞责。我的第一封转给县文明办,勘察后维修了下水道,把长期积存的臭水排掉了。无奈,路灯不是他们管理的职责范围。第二封转到了东北新城,得到的回复是:背街小巷道路排水工程签订施工合同,因受益住户需要部分出资,当地居民不予配合,资金无法落实而无法施工。待成功集资后将迅速组织实施。
我看见这回复觉得好笑,我要求是安装路灯,可以立杆安也可以在墙壁上安。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也花不了好多钱。可在他们已变成不可能。也就是说,安路灯的前提是居民不交集资款,就别想安路灯。第三封信还是转给东北新城,回复照旧。我心凉了,看来县委书记也解决不了东北新城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40年。宿松的楼房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路灯变亮了。但是在民生工程上,我觉得没多大变化。还是九十年代的那个样子。地面破烂不堪,各种电线、网线象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夜晚出门伸手不见五指。街面与后街如隔两重天。我想,民生工程是中央及各级部门非常重视的,国家也下拨了不少款,怎么连个路灯都安不了,谈何改善民生,谈何发展。
我有一次在临县看见一广告牌,上面写着:建设美好乡村,让居住成为一种享受。是啊,习书记经常讲,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是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宿松不哪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