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19-4-26 21:56

《芝麻胡同》的--陈芝麻烂谷子

       孙女孙子们,他们无意中打开电视剧《芝麻胡同》,我看了第一集,就懒得看它。拼凑的电视场合,显得不真实。感觉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没有接着看下文。
      今日看到家乡论坛,有帖子--《芝麻胡同》什么感。把那一个电视剧鼓吹得什么似的。
      打开电视,请看看芝麻胡同的开头白吧!
      “二道眉的艮,大卫青的辛;三缨子的麻,张苤蓝的筋;泥偶都有三分土性,您就更甭提咱百家姓的人了”。
那个京都,刨除八年抗战,都叫北平的年代,作为讲述《芝麻胡同》发生在1947年北平的电视故事,开头白。喊出这种令今人听不懂的顺口溜,现在竟然有人要赞赏它,也不知从哪来的激情。
      有句俗语“话听头,试醒尾”。
      这里我只就《芝麻胡同》第一集里陈芝麻烂谷子,就其中没有人性的渲染。说上几句。不说作品艺术。只讲它剧情,确有不当之处。
      1947年,那时北平属于行政院直辖,整个北平一百多家酱菜作坊,大多因战争,坚持不下来了,剩下的要算沁芳居有名气,其次再就算保定府孔家的制酱技术讲究。
      但是抗日持久,保定孔家的制酱名落孙山。
      如果不是保定府孔家那个孔凡喜孔老痴跑到北平沁芳居来说的:
      丰润豆,油赛肉,上了屉,香味传出二里地。
      丘坡黄,涩气强,牲口槽里权当粮。
      哪有沁芳居严振声接岔说:蜜蜂追耙采芬芳,错把酱缸作花乡。命令把准备做酱的华中丘坡的黄豆,煮熟的黄豆喂猪。跑到正闹兵匪的地方关外丰润,去买黄豆。
      兵匪抢黄豆干什么?
      当粮食呀!
      而北平做酱,还挑三拣四,
      说做酱用一般的黄豆,“砸的是招牌,丢的是脸面,”
      并且说华中丘坡这黄豆权且给牲口槽喂牲口,
      煮熟了的黄豆喂猪。
      地区的粮食差也太大了吧!
      如果说北京粮食贱,就该人命贵,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到那个明知闹匪的地方去买黄豆呢?
      在1947年,我人民解放军为着切断北宁线,为夏季攻打秦皇岛的战役做准备,当时叫栾东战役。国民党军队也在作大量调动,争夺山海关。
      与此同时,北京做酱作坊老板,为什么要为了些许黄豆,冒着死亡的威胁去秦皇岛的山海关呢?
      第一集说,严振声的舅舅,求俞宗一押趟镖,货折在了关外了,没有钱赔呀,严振声的舅舅,活生生地在月窠里把二儿子严振声抱走了,按着俞宗一手腕过了帖,说是过继,给严大拿家当儿子。也就是过继给林翠卿的公公严家,害的振声亲妈月子里中了风——死了。
      这个严振声,听孔老痴鼓吹了关外丰润马驹桥的黄豆做酱的好处。明明知道,关外闹残兵土匪。
      就请摔跤手俞家老大,严振声同父同母的哥哥,还有带领的一个徒弟大宝,保镖到山海关外去买黄豆。北京天坛讲关外,山海关才算是关外,六百多里,押趟镖少三百块银洋不能成。
      花三百块银元押趟镖,走趟来回一千二三百里,我们不说价格如何,只说能运回多少黄豆,能赚多少银子?
      无利不起早,为了做酱菜生意,真是要钱不要命。竟然到战区去买黄豆。
      在回归的路上,徒弟大宝,面对多个持枪残兵土匪抢东西,江湖人看势行事,赤手空拳,基本上就对付不了荷枪实弹的兵匪。
      而那个大宝上前就动手,别看先扑倒了一个,但经不住其他几个残兵土匪子弹一齐射击。大宝就一命呜呼了。
      俞家老大痛惜爱徒,要报仇,虽然是情理的,但好不晓事,全不像江湖做派。
      “好拳难敌四手,猎狗也怕群狼”。何况是多个持枪兵匪,怎能冲上前去,要财不要命呢?两枪命中胸膛。
      战斗结束,俞家老大也死了。
      后来出乎意料,兵匪万万没有留意从背后有枪击,兵匪死的死逃的逃。这严振声总算把丰润马驹桥的黄豆,弄回北京沁芳居酱菜坊了。
      那一边,俞家老大死了的事实,没有办法交代俞宗一老头子。
      林翠卿只是送一些银元给俞宗一这个公爹。俞宗一询问俞家老大,林翠卿没有说别的,说,也在老爷子那儿搭个凉棚。
      俞宗一说“我那个尿壶赛的破院子,镶不起这金边的嘴。”
      公爹在儿媳妇面前说话,言语粗鲁,连尿壶都讲。
      同父同母的俞家老大,为严振声的酱菜生意死了,严振声,也不举行哀悼,给一点钱哄哄老爷子,自家照样唱着做酱的歌: “四九城的那个干炸酱,汉子们的火一腔,丰润的大豆香,黄子儿沁透了芳”!
      歌声中有“四九城”,
      什么叫四九城呢?
      老北京原叫四九城。
      老北京原有四层城墙,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
      在皇城有四个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内城有九个门:前边的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西南边的宣武门、南边的朝阳门、南边的阜成门、东北边的东直门、西北边的西直门、东边的安定门、北边的德胜门。所以北京人喊老北京叫四九城。
      俞家老大的死,终于被俞宗一老头子知道了。老头子悲痛欲绝。
      林翠卿说,严振声和林翠卿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严宽平,一个叫严鹤年。它俩也是俞家后代。
      但是俞宗一说,振声姓严,孩子就姓严,不能在我俞宗一手上绝了香火。
      林翠卿说,再给娶个儿媳妇?
      严振声说,随了老爷子,就是这个意思吧。
      既然他儿子过继姓严,娶媳妇后生孩子姓严不姓俞。再生八个也不能姓俞。
      俞家老大死了,再也没有儿子姓俞了。
      如果说给严振声再娶一个二房儿媳妇,怎么可能生出俞宗一家的俞姓后代来呢?
      前文讲了,严振声姓严,孩子就姓严。
      后文又说严振声娶个二房,来生孩子姓俞。
      所以逻辑推理是混乱的。
      逻辑推理混乱。
      江湖人,明知不敌,硬要玩命,不像走江湖人做派。
      做生意人,舍大本取小利,不像搞生意名堂。
      抗战后战争还在继续,别的地方粮食紧缺,北京其他酱菜铺子倒闭,而沁芳居把黄豆喂猪喂牲口,糟蹋掉。所以说它写得不真实,经不起一对比。
      俞宗一与严大拿,小舅腿子夺姐夫的孩子,逼死姐姐,因财夺子。
      为小本酱菜坊生意,到关外战区买黄豆做酱,重财而轻命。
      亲哥为兄弟老板的生意而丧命,亲弟照样唱歌做酱,重财而轻义。
      这电视剧《芝麻胡同》,根本就不是讲究子孙传承的意义。而是丧失人情礼仪的剧本。
      谁吃多了盐——咸的——看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谁在咕咕嘟嘟喝过那么多墨水,为陈芝麻烂谷子鼓吹。还说什么是“人性的光辉”。



HJANX 发表于 2019-5-8 12:20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5-7 10:38
路遥:
      你谈到了《西游记》;而我恰恰认为:《西游记》正是反映了在中国,正义公平只能在官方的定义 ...

你的造词“60年不写史”。本人认为,此词是有异议的。不知是六零年,还是六十年,且两样都不存在不写史。无定义故不成立的。编史工作是一项专职工作。编史采集的面很广。不可能出现59年61年有编史工作,而60年不写史。如果说60年,代表的是六十个春秋间隔,就不存在“当代修志隔代编史。”人们习惯错把朝代混为一谈,把清代叫清朝。每一个皇帝叫做在朝皇帝,每一个皇权政派系统称之为代。明代编元代史,清代编明代史。叫隔代编史。例如五代十国之五代,就是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合起来还不足六十个春秋(907年-960年 )。而明代(1368年―1644年)清代(1636-1911),明代清代都有两百多年。与五代比,时段长短,两个字-悬殊。明清,从来不说六十年间隔才编史。更没有“60年不写史”一说。所以炮手老江先生造词“60年不写史”,实际不成立。

HJANX 发表于 2019-5-2 16:27

关于《芝麻胡同》之接收大员闲无事进六国饭店消费的,都是些什么样人呢?一进门就遇到七爷,看人家不顺眼,张口就骂,动手就打。身边还带个打架的帮手,双方争几句就动匕首。日本投降,国民党接收北平,北平外二区接收大员国民党军官吴友仁,肩袢上三棵梅花,领花是两支交叉的步枪,应该是大校军衔。副军级正师级军政长官。来到六国饭店,进入这好勇斗很耍威风的地方,不带警卫,又没有带帮手。自个儿单独一桌。演示的是塞钱给女招待,要求跳个舞,随后跟到地下层酒窖耍流氓。被一个做酱菜的严振声追来,打得头破血流。一个穿着美式军服的正师级的陆军军官,在这六国饭店,不是看军服能撒威风的地方。做酱菜的都带帮手去谈卖古玩,耍流氓的大校军官不带警卫。独自去耍流氓,还被人打了。可能吗?
一个如此被木子爷吹嘘,了不得的北平外二区接收大员,一个陆军正师级军官(大校),那年月讨个小老婆,玩个小姨子都不在话下,何苦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前,靠塞给几个钱就拉扯一个饭店女招待跳舞?这可能吗?大校军官不带警卫,他不是光杆司令,不是没有下手。去医院探视,那个名叫张国忠的,站得笔直。领花是两支交叉的步枪,说明是美式步兵军服,肩袢上三杠,军衔应该是大尉了。那个说木子爷是头驴就变不成马,说是只臭虫就成不了跳蚤。动根指头就要木子爷死的接收大员。说古玩木子爷收不动的他都收。可见这位接收大员除了色迷,还是称霸有手段的古玩迷。这接收大员在电视剧里干什么差事?暂且按下不表,先让我说一下北平外二区的位置。

民国北平,从南海的南面,到前门西大街是内二区,而过了前门西大街这条六米高的城墙外,向南,就是北平外二区了。东边到前门,西边以宣武门。外二区最南边,相当于现在的从珠市口到菜市口。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地区。内二区,以南海为中线,东西之广,南北之袤,内二、外二面积差不多。外一区与外二区比邻于前门。外一区,东从广渠门桥到东便门桥一线。北边到御河边六米高的城墙,内一区与外一区只隔御河边六米高的城墙。而六国饭店在御城墙内,应该属于内一区管辖。再回到正题,讲这个北平外二区接收大员吴友仁。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投降,北平外二区既然已经由吴友仁接管了,也过了一年半时间,接收大员吴友仁,此时就算属于北平驻军吧。到了1947年春,在北平以北,我人民解放军为着切断北宁线,为夏季攻打秦皇岛的战役做准备,国共两军正紧锣密鼓地要争夺山海关。可是,国军一个正师级大校,怎么闲的没活干,独自一个人,跑到六国饭店去耍流氓呢?说他如此不堪,无非要说他非法牟利,公报私仇做个伏笔。但是不要忘了,时间不同,战事尚在,军人岂能有空隙搜刮于严振声呢?所以说《芝麻胡同》描绘的社会情景,不像那么回事。

HJANX 发表于 2019-5-1 18:02

关于《芝麻胡同》之六国饭店某一个影视剧介绍的内容,我们说它陈芝麻烂谷子。并不是排斥它的真实历史。而是不喜欢它那种,演戏特指的历史场景时,移花接木出了明显的破绽。影视反映的历史的沉淀,表演和道具等方面,基本上失真。不可能再现历史。比方讲《芝麻胡同》第二集,关于北京六国饭店俱乐部,门前怎么会有一座平桥呢?不知既往的,不知历史变迁的,无所谓争辩。随便贴上一个标签——六国饭店。说成是1947年北平六国饭店俱乐部。知道的就说不像。

那年月,六国饭店,其他地方也有。像上海华山路250号希尔顿宾馆所在地,就是解放前上海六国饭店。广州长堤二马路的六国太爷鸡,抗日前也叫六国饭店。但总归不是独一无二的北平六国饭店的外貌。说到不同的外貌特征,我要从庚子一役中国战败,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说起。八国联军派遣军总数23540人,战北平不过两万人,对北平清兵和义和拳兵共二十多万人,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竟然打进北平。入侵者劫、掠、焚三天,北京城内大火四起。东交民巷太医院的稀世珍宝———针灸铜人被抢走;御河西翰林院内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焚于一旦。于是有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可了不得。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十一个国,都要求赔偿战争军费。赔偿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那时大清国库空虚,这是一个庞大得使国民承受不了的赔款数额。以美国为首的,首先提出,如果清政府向美国借钱,允许中国青年到美国读书,就放弃军费赔偿。其他国家也要求这么做。嘿!好喂!慈禧太后以为捏到了一个便宜,求之不得。前前后后的事,暂且不表。单说,北京王府井南口江米巷。

江米巷原有一条御河经惠河连接大运河,江南大米直接用船运到这里。御河上有石拱桥曰御河桥。民国才改成暗河。江米巷,明代晚些时候,划定棋盘界。分东江米巷西江米巷。东江米巷,原是明代清代,中央级别九卿之一的太仆寺卿所在地。辛丑条约外国人把这块地皮叫做公使馆——Legation。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华风饭店。
至于太仆寺,就是太仆寺卿。这里指中央级别的太仆寺卿办公地址。古时中央级别的九卿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古时候黄帝出行要有马车的,这太仆寺卿就是给黄帝管理马匹以及出行的。到了清朝,太仆寺卿的官阶逐渐变小了,雍正皇帝就在这东江米巷划拨地皮,建了这个太仆寺。这块地皮,其实也很不小的。据《顺天府志》上说:“太仆寺署在中心台,迤西则会同四译馆,教习庶常馆在焉。又有怡贤亲王祠、鸿胪祠、松雪庵、元明寺,东有武郡会馆。”从这里可以看出清代原来的太仆寺的范围,西边到四译馆,东边靠近武郡会馆。这是就其外围来说的,太仆寺自己的建筑是: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后来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太仆寺就不怎么重视。

穿插这段来历,回到正题。1901年,辛丑条约后,北京来了很多外国人,比利时人,有个做卧车生意(sleeping-car)的,挤占太仆寺地皮,在这里建了个西式宾馆,其名叫“兰德旅行车酒店”( rand Hotel des Wagon-Lits)。1903年,酒店又改建为两层洋楼。太仆寺还有一部分地皮,做了比利时的驻北京大使馆。1905年,以俄国为首的帮凶主持下,分离蒙古。这俄国佬不是好东西。它联合英、法、美、德、日六国,在北京称狂立万。推到了兰德旅行车酒店,以英国为首的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建六国饭店。改建的六国饭店,地面三层,上层有三个冲顶,地下还有一层。外蒙分离,是继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等地丢失之后,大清再一次失去了大片疆土。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年,改革官制,太仆寺被撤销,太仆寺所管理的一应事务全归入陆军部。这里改名东交民巷,与六国饭店毗邻的路西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是一座圆顶建筑十分刺眼。

关于六国饭店的发展,事情不得不讲到1925年。孙中山1911年废掉溥仪末代皇帝。依据优待清室条例,允许溥仪住在紫禁城。可是,这溥仪经常盗卖国宝,来改善生活。民初,北平是北洋军阀袁世凯管理。1916年北洋军阀袁世凯死了,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奉系、皖系。1924年,老家在安徽巢湖的冯玉祥,10月23日囚禁曹锟,驱逐溥仪出宫。举行反直武装政变。冯玉祥兼任国民军总司令,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奉系张作霖挥师入关。1924年12月31日下午4时,孙中山抱病抵达北京。1925年,军政上层人物汇聚北平,北京六国饭店,应时得到发展了。楼顶又加了一层。六国饭店成了地面五层的大洋房。


按说,这特定的地点北平六国饭店,特定的历史时间1947年。民国已经把御河改成了暗河,大路的南边仍然是御城河旧址,该不会错吧?即使民国把御河改成暗河,御河上的拱桥也不会变成一座平桥吧?即,六国饭店楼前的大路,与六国饭店之间就不会有平桥的。
但是《芝麻胡同》,不是这样的。河的位置不是那样,凭白变出了一座平桥。第二集有一个镜头:牧春花,把严振声和黑子送出来,六国饭店门前有一条河,河上是平桥,严振声叫牧春花离开,牧春花却说,要回六国饭店地下层酒窖处理打架现场,不愿意走。黑子叫来黄包车拉严振声,叫车夫快走,送往绿山。牧春花就从这个平桥上走回六国饭店。《芝麻胡同》里,六国饭店门口大路,与六国饭店之间,怎么能出现一座平桥呢?这不是历史沉淀一点都不考虑,搞影视造假吗?

HJANX 发表于 2019-4-28 17:36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4-27 21:31
显然,路遥从纪实文学来看《芝麻胡同》,且无视该作品的主题:在困苦的年代保持做人的准则。或许是我不该赞 ...
电视剧也是一种文学载体。最差的也当像小说宣扬的一样,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可以强调——故事性、画面性。写实,语言风格朴实,是一个看点。文笔优美,是一个看点。而《芝麻胡同》第一集里,公爹在儿媳妇面前说话,言语粗鲁,连尿壶都讲。难道不是低级趣味吗?有什么看点呢?《芝麻胡同》第一集里,故意说些观众都琢磨不透,甚至听都听不懂的开头白——“一样的谷,养百样的民。二道眉的艮,大卫青的辛;三缨子的麻,张苤蓝的筋;泥偶都有三分土性,您就更甭提咱百家姓的人了”。如果评论者鼓吹这个《芝麻胡同》写的好,或者演得好。最少应该知道是说什么吧。炮手老江在二楼说“或许是我不该赞扬这部作品,因为我犹如一个倒霉的异教徒;”既然赞扬也赞扬了。你肯定懂戏。能告诉我这开头白是讲什么吗? 炮手老江在第二楼说:“显然,路遥从纪实文学来看《芝麻胡同》,且无视该作品的主题:在困苦的年代保持做人的准则。”我没有看完整个《芝麻胡同》电视剧。也不是从纪实文学标准来看第一集。你如赞扬的是该作品的主题:“在困苦的年代保持做人的准则。”那么指的是什么年代?保持的应该是什么样做人的准则呢?作品描写的是战争年代1947年,地点是北平沁芳居酱菜坊,重点介绍的人物是酱菜坊老板严振声。你看到了他严振声,做人的准则是什么呢?是脑瓜聪明能赚钱吗?不像。是忠孝仁义吗?不像。花大本钱——花三百块银元雇人押趟镖,来回走一千二三百里,去秦皇岛山海关外丰润马驹桥去买黄豆。而且明知那里正闹兵匪。能运回多少黄豆?这批黄豆做酱能赚多少银子?无利不起早,他这是做商人的准则吗?亏本伤命显然不能算商人做人的准则。同父同母的哥哥——俞家老大,为严振声酱菜利益押镖,被兵匪打死了,这个老板严振声回到家,向他老爷子俞宗一,隐瞒事实。谓之不孝。显然不能算孝子做人的准则。不去哀悼死亡的哥哥,照样带领一帮制酱工人唱酱歌,谓之不义,显然不能算为弟对哥的做人的准则。不孝不义是做人的准则吗?
说算困苦年代做人的准则,就更不够格。继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数多而年的1947年。兵荒夹着饥荒,粮食奇缺。保定府孔家那个孔凡喜孔老痴,跑到北平沁芳居来,干活的工头看见了,就喊伙计黑子,“哪来的叫花子,黑子,给我轰出去”。那年月,许多饥民沦为乞丐,叫花子,还在度饥荒,缺吃是司空见惯的。而工头见了,不生怜悯就要轰他走,这是做人的准则吗?老板严振声,听孔凡喜孔老痴说“华中丘坡黄豆涩气强”,严振声不是说把这煮熟了的丘坡黄豆施舍给饥民,而是说“黑子,把那丘坡黄给我下屉喂猪。”饥荒年月,这是做人的准则吗?为了答应俞宗一,严振声娶二房给俞姓生子传后代,据说严振声偏偏喜欢上了他外甥郭秉聪也喜欢的牧春花。舅舅与外甥抢女人。这也是“在困苦的年代保持做人的准则”吗?

当然,作为一个二愣子,喜欢这种不忠不孝不义,辈分不清的,以为是做人的上等准则。可以允许。但是,作为炮手老江先生,一贯宣扬自己为人正直,也喜欢那种,不忠不孝不义,辈分不清,舅舅与外甥抢同一个女人的做人准则,就不同了。会被人笑话的。 电视剧,虽然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是虚构的内容,环境描写,衬托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应该有引领意义。应该使观众产生共鸣。爱憎分明不含糊。说理透彻无争议。最少是看得懂,听得清的百姓语言。而芝麻胡同的开场白,能说明什么呢?二道眉的艮,大卫青的辛;三缨子的麻,张苤蓝的筋;泥偶有三分土性,甭提百家姓的人。芝麻胡同这里是主张了什么?艮、辛、麻、筋、土性、这些互不搭嘎的什么东西,是“一样的谷,养出来的百样的民吗”?这与百家姓的人,有什么关系?与下文剧目有什么关系?具体些,与沁芳居的酱菜老板严振声有什么关系?瞎咧咧。我不是说炮手老江瞎咧咧,我是说,芝麻胡同开头白瞎咧咧。我是说,炮手老江凭剧,糟的说成好的,做了逐臭之夫。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4-27 21:31

显然,路遥从纪实文学来看《芝麻胡同》,且无视该作品的主题:在困苦的年代保持做人的准则。或许是我不该赞扬这部作品,因为我犹如一个倒霉的异教徒;而恶犬总是跟在屁股后头吠。所以,那个熟悉的某,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5-2 09:06

    路遥,你就《芝麻胡同》的具体场景作出否定;你对当时老北京的以方言作出的顺口溜因你不解而作出否定,显然可以看出:你自以为是。
    或许,是因我赞扬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我,已经成为你的宿敌,所以,根据你“见我必反”的定论,你再次以文痞的手法,胡说八道一通。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你再次诠释了这一成语。

HJANX 发表于 2019-5-2 15:40

关于《芝麻胡同》之顶戴花翎,有那么值钱吗从现代收藏看,还是值点钱的,在1947年这玩意,算不了什么稀罕物。在这个电视剧第二集里有一段戏:严振声因为去关外弄了三车豆子,遇兵匪,打死了俞家老大和老大的徒弟大宝,连骡马带车和黄豆丢了两套,敲敲打打一车豆子到家,赚点钱帖进去,补偿人家都说困难。于是打算出让家传宝物。什么宝物呢?说是在早先,慈禧太后喜欢吃严振声祖上制作的酱佛手。送酱菜,便于出入,给了个腰牌。这个可以。若说慈禧太后,就因为酱菜制作合口味,赏赐六品顶戴花翎,而且顶戴花翎上有一颗价值现大洋一万元的珠子,比较让人怀疑。

七品都是县一把手,有一个县级别的行政司法权。身边有三班——跟班站班快板,统管——户、刑、兵、工、吏、礼六房。好像说,严振声的祖上做酱菜,获得的六品顶戴花翎,手里权限就大于县长了。其实不然。依照起初清朝赐顶戴花翎制度,是不会赐给一个做酱菜有功的。清朝后来国库空虚,谁捐钱多,谁就可以得个虚位子的官。有捐七千两银子的,有捐五千两银的。这样获得官衔的虚荣,谓之赏顶戴花翎,以资鼓励。因为没有实权,没有工作单位,也就不同于实权六品,如通判、理问、翰林撰修、同知州、布政司这些职位那样。赏六品,没有年薪六十两银子的工资。这赏六品,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帽子呢?顶戴有红色帽纬,顶子有凉帽和暖帽之别,没有檐的叫凉帽,有檐的叫暖帽。严振声家的是有黑色帽檐的,属于暖帽。清朝封官赐顶子,顶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严振声家顶戴花翎既是六品,当然就有顶珠,而且是砗磲材质的。砗磲是海生贝壳软体动物,死后其贝壳沉积海底,年久形成化石。严振声家的,似乎白色的石头制品。也就是贝壳化石,不太值钱。而砗磲死亡来不及腐烂的肉体,有肉质玉化石的,成色有的像白玛瑙,有的像血玉,其价格就大了去。南城沁芳居酱菜厂老板严振声家的,就是这种属于砗磲贝壳化石。

琉璃厂木子爷,那个曾经大肆向日本人兜售文物的古玩假行家李爷,一口出到两千五,再增至两千八,后向吴友仁介绍那顶子上的珠子现大洋也得值一万块钱。有道是,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从慈禧太后到民国三十六年,兵荒马乱,而且不值得收藏,这东西是砗磲贝壳化石做的珠子,收藏历史又不长,岂不是贱货。演戏如此说,岂不是瞎掰乎?芝麻胡同穿插这一段戏,无非是要摆活一下晚清的顶戴花翎值不值钱。

花翎是官帽的装饰品。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鹖是一种好斗的鸟,斗死也不罢休。所以蓝翎赐给武士,花翎赐给文臣。孔雀羽毛有的带圈花纹,有一个圈的叫一眼花翎,两个圈的叫两眼花翎,三眼花翎的级别最高,而职位高的武官,用鹖羽毛染出像孔雀花纹的圈,叫做染蓝翎。六品以下就没有眼了。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从乾隆到清末赐三眼花翎的只有七人,赐二眼花翎只有二十个人。严振声家的,看上去是染蓝翎,则赏顶戴花翎不算外任文官。属于捐官性质。是在京城伺候皇家且因技术而得宠的奴仆。

清朝官员有带补子的朝服,文官补子绣双禽,武官补子绣独兽。除了有朝服还有朝珠,他们家没有朝服,没有朝珠,所以说严振声家的是捐官,六品。没有实权的六品。值不值钱还不一定看材质,还要看为官声誉,宰相刘罗锅的一件破朝服都价值不菲。原因是人家有名声。相比之下,一个酱菜技术获得的捐官六品顶子上一个粗糙的珠子,别说值多少钱,说说都寒碜。

HJANX 发表于 2019-5-3 14:56

《芝麻胡同》之黑马褂,能壮门面吗?上文说到,北平外二区,接收大员国民党军官吴友仁,肩袢上三颗梅花,领花是两支交叉的步枪,应该是大校军衔。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是上校”。在通常情况下,你讲对了。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听我说:
经过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国军减员,于1946年3月军装改制,统一美式军衔、军制。特别是因为,抗日时期国军放弃华北和东北,当日本军投降的时候,我人民解放军,依据国共双十协定,作战略转移,放弃长江沿线和苏北,向山东根据地换防,组成华野,拦截从徐州来犯之138师李品仙。山东部队北移,转战东北壮大东北野战军,接管苏联红军控制的东北。调遣中野拦截进犯之阎锡山。调遣西野拦截进犯之胡宗南。那一边国军,绝对没有闲着,要派遣大批军队和军事干部北移,抢占抗战胜利果实。国军接收大员,就是这样产生的。国军,通常是以官阶为标准佩戴相应符号纹饰。而,涉外交往场合中,普遍降低一级佩戴官阶符号。这个接收大员吴友仁,属于涉外交往官,所以说这个佩戴三颗梅花的上校官阶符号,原本是大校正师级。闲话简说,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芝麻胡同》的黑马褂。
《芝麻胡同》第二集黑子说:“当年咱沁芳居,见天地往宫里送小酱菜,指的就是这黑马褂和腰牌呀,慈禧老佛爷,爱吃咱们的酱佛手,才赏的咱们这六品顶戴花翎。咱们还指着这三样东西壮门面呢!”

黑马褂不是黄马褂,黄马褂属于皇家,或者是皇权赏赐的。不是轻易能有的东西。黑马褂是汉人被强迫剃头易服时,仿照满人着装——内穿一长袍,外罩一短外衣,这就是长袍马褂的来历。马褂,下平肚脐,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黄马褂袖子更短,齐肘。严振声面前的黑马褂袖子很长,简直就是一个对开襟短棉袄。完全没有满人的痕迹。场面是在推翻帝制那么长时间了,在民国三十六年了,黑子还说“咱们还指着这三样东西壮门面”。不觉得奇怪吗?
所谓壮门面,应该是引以为光荣的东西。一个迫不得已,仿照外族服饰制衣的年代过去了,对过去的服装,说成是引以为光荣的东西。的确不好理解。腰牌可以说明通行证的作用。顶戴花翎,可以说明被认可的身份。仿照外族着装自制的黑马褂,又不是皇家赏赐的黄马褂,有什么可以“还指着这三样东西壮门面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些怪癖人,留恋过去,硬是要留恋不好的东西,糟透了的说成好。例如,裹小脚是不好的,活受罪的。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规定【二十五岁以下小足女子,不准在马路上行走;向缠足女子征收小脚捐。等方式促使女子脚之解放】。可是,许许多多人家的奶奶、妈妈、和大嫂,都是小脚老太太。他们留恋那个不好的东西。留恋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他们与常人不一样,他们特别喜欢国人曾经有过的屈辱。芝麻胡同第二集,留恋那件,仿照外族着装自制的黑马褂。“还指着这三样东西壮门面呢!”欣赏那糟透了的黑马褂 ,无异于现在人回头欣赏——裹小脚。

HJANX 发表于 2019-5-5 10:18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5-2 09:06
路遥,你就《芝麻胡同》的具体场景作出否定;你对当时老北京的以方言作出的顺口溜因你不解而作出否定, ...

回炮手老江先生自然规律,由不得常人去择优劣汰。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再善些的活菩萨,也会死去;再恶些的坏蛋,也不是不死的妖精。有看点的影视剧,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美与不美,没有比较就没法鉴别。不知过去,自然看不懂历史剧。我不过是讲了一段历史。写点剧中的历史背景。 作品问世,是人家的著作权。不会因多少人看透了其糟粕,或不喜欢,而不上演。就像流感病毒,不因为人不喜欢而不存在。更何况“穿衣戴帽,各有喜好。”说不定,就像臭豆腐,倒是有人偏偏喜欢这口味的。 秦国国相吕不韦作《吕氏春秋》,有一段故事就讲到《逐臭之夫》。写在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遇合》,略选一段赏析:
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zhōng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故曰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若人之于滋味,无不说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说亦有若此者。 用现代语翻译大概是这样:有个女子要出嫁,一个人告诉她的父母“怕休妻,陪嫁贵重物藏一些在外面”。这家父母以为忠言,就叫她这样做了。这事被公爹知道,说我家媳妇有外心,就一纸休书,这女子被驱逐出去了。其父母还不知女儿被休就是这所谓的忠言造成的。一个家天下被消灭,有时也是被所谓的忠言祸害的。所以说,相遇,且适合的,不是常有的事。即,互相之间的喜悦,是偶然的。比方说“美色”,没有人不喜欢,但不是因为你喜欢就能遇到。黄帝的妻子嫫母,长相很丑,黄帝说:“对她训导过的女德她不会忘记,交给她的事务她不会荒疏,虽然丑又有什么关系?”比方说“美味”,没有人不喜欢又甜又脆的,但甜又脆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相传周文王姬昌,喜欢吃菖蒲的嫩苔,孔子爱周礼,试着也吃菖蒲的嫩苔,却皱皱眉,吃了三年才习惯。有一个人的身上有体臭,其妻子儿女亲朋都离他远远的,他痛苦地跑到一个海岛上,这海岛上有一个人喜欢他这体臭的,成天的跟随着,赶也赶不走。一刻也舍不得离开他。给人的喜悦,竟然还有这样的。 一个电视剧,好也好,赖也罢。迎合各人喜好。允许喜欢也允许不喜欢。既是给人看的,观众有自由说出自己的看法。这《芝麻胡同》我认为它第一集第二集失真,认为它第一集不孝不义,认为它前言不搭后语。所以不喜欢。炮手老江先生却喜欢这种。说它是——不是写实的艺术,说它是“人性的光辉”。我看你把《芝麻胡同》说成是“人性的光辉”。以为你读懂了,想请教你,那个乱七八糟的开头白,是说些什么,不成想,你也不知道。为此,炮手老江先生,就说:“或许,是因我赞扬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我,已经成为你的宿敌,” 尊敬的炮手老江先生,你言重了。论坛发言,不过探讨与交流而已。都是对《芝麻胡同》的评说,怎么就因为说句实在话,打成“宿敌”了呢?你曾经,不是也主张人要敢于说实话吗?怎么叶公好龙了呀? 芝麻胡同后文,是否讲到解放以后的事情,我没有去观看。它是怎样的一个敢说实话,我不清楚。因为第一集第二集的故事情节之中,不涉及关于解放初期到文革这段时间。我不知道的内容,我也没有去评说。因此,你所点评的“公私合营”,“阶级斗争为纲”,等。你点评那段时候说“人们的行为被扭曲”。因为扯远了,我没有必要回复你。也不在我需要回复之列。祝好!

HJANX 发表于 2019-5-6 22:35

文学作品比教科书上的历史还真实吗?文学作品,是对歪曲的历史订正的吗?有一个点评说【路遥:历史并不完全是如教科书或官方所认定的那样;而文学作品则是对被隐瞒,歪曲的历史作出的更正;而《芝麻胡同》就是如此;但你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虽然你貌似博学,而以长篇累牍的文字发表你的高论;可悲。】这个点评好像说,文学作品,是对歪曲的历史订正似的。我说这个点评就没有多少含金量。多读几篇文学作品,回来看历史,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那历史教科书比文学作品就更有熟读价值。而有看点的文学作品,结合历史背景来读,文学作品才读出些味道来。 首先,西游记是文学作品,西游记也借用了一个唐朝李世民时期,李世民时期是有历史背景的。其中讲到唐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公元639年10月12日。)说它的历史背景,并不因为唐玄奘收了一个不存在孙悟空,就说唐朝历史是假的,《西游记》不因为有孙悟空是假的就说西游记没有看点。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借了孙悟空勇于抗争的精神,反映了对自由的追求。除此以外,看点当然还很多。所以说,有看点的,衬托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读起来更有趣。而《芝麻胡同》第一集要钱不要命,表现在俞家老大和徒弟大宝,赤手与荷枪实弹的众兵匪格斗。有违价值规律。《芝麻胡同》第一集重钱忘义,表现在严大拿夺俞宗一的儿子。还有有严振声死了哥哥照样带领制酱工人长酱歌。所以没有看点。 红楼梦也是文学作品,红楼梦也有历史背景,描写清朝雍正皇帝抄家的历史背景,但它不直接说抄家太残忍的史实,而是离开历史说神话。你看那,游幻境指迷十二衩,〖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那可是“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从得意到失意的根源,贯穿始末。其文学艺术,表现在它的文笔优美,描写的人物个性恰如其分。而《芝麻胡同》一个正师级干部,不带警卫,跑到六国饭店耍流氓,制作酱菜的严振声反而带了帮手,到六国饭店,而且这个正师级接收大员吴友仁,被严振声打得头破血出。给人以造假的感觉。1947年春,军队和高级军官正在奉命争夺天下,却说此军官长时间在陪酱菜老板玩夺女人游戏,力量对比悬殊,人格个性不适宜。牛头不对马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芝麻胡同》的--陈芝麻烂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