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兹艺术馆 发表于 2019-4-30 21:23

板车佬

碎片拾遗《板车佬》文/杨贤明       板车佬在其他手艺人中,其实不算手艺,是吃人饭,着牛力行档,但来钱快,也是在三十六行之外。跟其他手艺比起来,还算是新鲜行业。因为我所说的板车,是解放后才有的,一种带钢圈、钢丝和冲气橡胶轮胎的人力车。在没有这种车以前,我们宿松洲区是用牛车,丘陵地区是用花车(手推车),山区是靠肩挑背扛。       自从有板车,牛车和花车,就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板车比其它车实用,轻便灵活也耐用。既然有了实用的板车,六七十年代,虽然经济落后,但也是中国的一高速发展和转折时期。当时的汽车拖拉机也还没有普及,各乡镇的沙石路面也基本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摧生了这一新兴行业。       笔者记事时起,我们自然村杨湾,人多田少,生产队也有专门的副业队,因为离县城近,富余的劳动力多。当时生产队里求爷爷告奶奶的找人帮忙购得几部板车,就利用板车跑起运输。有送货到各乡镇供销合作社,也有到山上运石头,到河里运沙,等建筑材料。其中运输石头和空车回头时放飞车最危险。当时我们村就有几例,轻则摔的鼻青脸肿,重则造成终身残疾。       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放飞车怎么回事,那年代道路上没有什么车,比较宽松,运输队送货回头时是空车,也要拉着车慢慢走。当走到下陡坡时,两部板板车,把一部调转头,把手对把手一上一下的撬着,两个人一边坐一个人,如果是三个人,后边一人手扶着车把手坐在后一部车的中间。这样搭配好后,两个坐在把手上的人,用单脚踏地,做动力或刹车,本来就是下坡,这样就行成了四个轮子在地上跑,跑起来飞快,有时候一个没控制好,车子就翻了。但这样既轻松又省时,所以,危险也要经常放。       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跑长途运输,基本上不用板车,只有县城边,转运货物和拉建筑材料。笔者高中未毕业时就已经痛失家严,一度陷入困境,在这一彷徨时期,在家父的朋友帮助下,添制了一部板车,做起了做梦都不会做的行业,板车佬。       当时弟妹年幼,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刚刚走出校门,不得不拉着板车,顶起一片天啊。就这样跟着大西门的一帮叔叔一起,到新河拉沙,老窑场拉砖,土杂公司老厅门市部拉货。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不多说了,留着咀嚼。       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人口的流动量的急剧增大,中国也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而且机动车辆,不能满足供应的情况下,来县城拉板车的越来越越多,虽然那时候的建筑材料不需要板车,但拉流车的还是炙手可热,这时候连同搬运,上下车都是板车佬,这样的情况维持到九十年代,各种汽油三轮,拖拉机应运而生,充斥着大街小巷。板车也随之和其它老物件一样,不能再产生顶起一片天的效果了。只能在老太太老大爷手里,帮帮忙卖卖菜,风光不再,暗自神伤,从此再也没有板车佬一说了。   2019、4、30、草


shipushui 发表于 2019-5-1 09:56

{:5_233:}{:5_233:}{:5_233:}

祝凤新 发表于 2019-5-1 13:16

开始我还以为杨先生是复兴下边那个杨湾人,后来看,先生好象是县城旁边人,我们隔壁有个村屋也叫杨湾,我在复兴到望江交界那个六十多里地的屋里做银器时,看到套口下边也有个村叫杨湾,先生写得蛮好,{: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松兹艺术馆 发表于 2019-5-2 22:29

祝凤新 发表于 2019-5-1 13:16
开始我还以为杨先生是复兴下边那个杨湾人,后来看,先生好象是县城旁边人,我们隔壁有个村屋也叫杨湾,我在 ...

谢谢老师美赞雅评!

松兹艺术馆 发表于 2019-5-2 22:30

shipushui 发表于 2019-5-1 09:56


谢谢先生美赞雅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板车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