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19-5-29 21:45

端午······

    一,记得在57年,国家已经实行了粮食计划供应。在邻近端午节的时候,父亲对我们说:“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吃鸿源餐厅的肉包子”。我们姐弟三人眼巴巴盼望着端午节快些到来;因为,鸿源餐厅的包子油水很足,且那时的猪肉远比现在的要香。
    在端午节姗姗来迟的早上,姐姐早就准备好装包子的筲箕,只等父亲给钱,我们姐弟就去买包子。突然,专门替公家以打锣发布消息的跛子李某,急促打着他的破锣,吼着他那沙哑喉咙:“鸣锣通知!唐家沱运米的木船翻了;全体居民都到唐家沱去抢险;不得有误!”
    或许那时人们的觉悟都高,不管男女,只要有把力气的。都涌向江北机械厂下面的唐家沱。人们一字长蛇阵似抓住从沉船上系住的几条牵藤,奋力向前拉,将沉船从江心拉倒岸边······。
   大约在10左右,抢险基本结束。由于街上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去抢险,鸿源餐厅的职工也不例外,当然就没有包子卖了;所以,我们姐弟期待已久的,那令人垂涎的可爱的包子,就化成了泡影。
后来十几天,人们吃的,都是被水浸泡后的,有些酸味的“水湿米”。
   二,59年,又是端午节到。时逢县政府开“三干会”,全县生产队长,大队长,公社书记都步行,背着被子,到县政府所在地的水土镇开会。会余,会议主持人组织会议参与人去划龙船。不料,龙船在嘉陵江那个叫“七坝”的地方翻沉了;死了十几个人。漆黑的十几个棺材停放在“米市坝”这个最热闹,繁华的街上地段。因为人们都在公共食堂吃饭;且端午节这一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饭菜,仍然是有限大米掺着几块红薯,加上一点难以寻觅油花的藤腾菜;而十几口棺材,倒像是人们追寻,效法爱国的屈原投江殉国。
   但可悲的是:投江殉国就能救国吗?当然,文人们是欣赏这一点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