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玉米油
玉米油玉米油,稻米糠油,小麦油,进入食用油行列,是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出现的。粮食库存积压太多,不但深加工油脂,也可以加工成燃料。大米高粱红薯酿酒,小麦玉米加工成酒精来做机动车燃料。当供销失衡,农产品价格就会变动,那些农产品滞销,土地抛荒,都是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至于说玉米油,稻米糠油,小麦油,进入食用油行列,是在粮食充足,原因是这些油是胚芽油。提取胚芽油是低产出,高消耗工艺。玉米油胚芽油,稻米油胚芽油,小麦胚芽油,出油率很低。它们不像种子出油率高的胚油,如棉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茶籽油,橄榄油。须知,玉米的胚,没有榨油价值,人们只是利用玉米的胚芽来提起油。就像稻米皮糠里含有稻米的胚芽,提取稻米油一样。那时现实。值得注意的是胚芽油相对于出油率高的种子胚提取油,胚芽油最惧怕高温破坏。 有的同志认为油玉米榨油就是那种玉米胚含有高出油率。其实是一种臆想,他以为果橄榄没有榨油价值,而油橄榄胚油却有榨油价值一样,于理解错误。汉语博大精深,名词前加上了个油字,不一定含油的成分,油腔滑调的油腔,名词前面加上个油字,它是含油的成分吗(说句笑话)。说玉米出油率低,是相对于其他油料作物,菜籽油出油率33%,茶籽油出油率48%。一吨玉米可出80-140斤油。则玉米籽粒平均出油率5.5%,问题是,还不可能保证把渣里的油全部榨出来哟设榨出率如果达80%,则一百斤普通玉米,只能生产出4斤4两玉米油。而油玉米的胚芽含油较多,一吨油玉米,能生产160斤油,如果榨出率也是80%,则一百斤油玉米,也不过6斤4两油。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上事例计算出玉米胚芽占玉米多少比率。解:由事例得知,玉米中分离出玉米胚芽,再压榨玉米胚芽油,出油率42%,5.5÷42%=13.095,就是说,标准好玉米,一百斤玉米也就是只有13斤1两玉米胚芽。油玉米,也是用油玉米的胚芽提取油的,油玉米的胚是没有榨油价值,油玉米,仅仅胚芽比普通玉米胚芽大一点而已。油玉米,是一种经过农业科学手段的变种。说到变种,非农业爱好的同志,感觉没趣,而有些美食者,应该知道鹅肝好吃吧。先说农家的白鹅,是食草家禽,它们小时候吃点精饲料,搭配一些易于消化的菜叶子喂养,长大一点,就适合草场放养了,农家鹅从小到大,享受着自由,在那里培养了一身正气,声音宏亮,五脏六腑健康匀称,那种鹅,鹅肉也有嚼劲。忽一日,钱能通神。服务,用户至上。鹅肝炒作,图其所好。物以稀为贵,特价物,物价飙升,一只普通的鹅,卖不到一只鹅肝鹅的一具肝的价钱。鹅肝鹅,其实就是普通鹅的一种变异。那是把普通鹅限制活动空间,用引流管强迫进食,饲料中,添加鹅难以消化的脂肪,迫使消化系统发生变化,最受刺激的是鹅的肝脏变大,有的鹅肝,比普通的鹅肝大十几倍,超大的鹅肝成为鹅的一个累赘。依据适者生存的道理,久而久之培养了一种鹅肝超大的品种。话说回头,再来讲油玉米,是通过选拔胚芽发达的父本培育的变种。让它的后代有较大的胚芽。农业既是一门学科,对玉米油的讨论,就应该是学术讨论。广告说玉米油就是属于玉米胚芽油,宿松百姓会懂的。与此相反的,破碎玉米后,在分离出去了玉米胚芽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说剩下的玉米粉榨的油叫做玉米油,宿松百姓就不会相信了。所以,那种“玉米油是玉米油,玉米胚芽油是玉米胚芽油”的说法,注定是不科学的,注定是错误的。 农业科学不是迷信,农业科学工作者,早在农业产量浮夸风之前,就试图通过变种的方法杂交奇异的新品种。像微胚乳玉米就是一种杂交新品种,不过目前像广西南宁的华健1号,还是牺牲产量的基础上,获得了26%出油率的成果。一般肥质土壤,赶到合适气候,普通玉米单产每亩400公斤至600公斤,好土质超过650公斤。而南宁的华健1号试种,还没有突破300公斤。这是因为这个品种生长的淀粉成分的胚乳,变小了的缘故,故此取名微胚乳。由此可知,它的出油率增高,并不是来自于玉米的淀粉成分的胚乳,而仍然是胚芽体比例变大的缘故,也就是说,它仍然没有突破玉米胚芽油的含义。
也就是说,所谓油玉米,还没有达到油料作物的物种性质。因此那只能是高油玉米,不可以说成油玉米。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突破为有料作物,什么时候玉米胚乳都能榨油。什么时候人们可以吃上玉米胚乳提取油,而不再必须是胚芽提取油,我们还没有掌握这种变种技术。
就科学种田意义上来说,玉米油的产量突破,寄希望于品种替换,而不是品种杂交变种。因为玉米原本是高产粮食作物。
显然,这是路遥又一篇混淆视听的帖子;其目的,显然是针对鄙人先前《说玉米油,玉米胚芽油》而绞尽脑汁的“扩展思维”。
一,关于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
虽然普通玉米也含油,且油仅含于其胚芽部分;这就是鄙人所说的“维生素E丸”的唯一成分。
而高油玉米,除了其胚芽含油外,其胚乳,也就是植物学所称的“后含物”,也含有不少油脂;而工业加工,就是将整粒高油玉米,经先期处理,直接进行压榨而得到玉米油。
可见:玉米油与玉米胚芽油是两种不同的油;而路遥故意混淆这两种油的来源,成分。
二,路遥称:
“须知,玉米的胚,没有榨油价值;人们只是利用玉米的胚芽来提取油”。
稍微具有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胚与胚芽,其实就是同一慨念;就是种子的发芽部分,也就是种子的精华部分。
路遥既称“玉米的胚没有榨油价值”,真不知道那“玉米胚芽油”又从何而来?
当然,路遥在帖子中有不少认定和推论;或废话;或无中生有,所以,鄙人没有必要一一批驳;且让他一条道走到黑吧!
回答一个奇谈怪论
在技术发达国家,人口不像我国那么密集,玉米油生产有100多年了。而我国粮食玉米占一半。除了充饥,就做饲料,要么就加工无水酒精做机车燃料。由于玉米的胚芽还有油。各国的技术交流,将玉米作粮油分离,是不错的选择。
玉米不是油料作物,油份主要集中在玉米胚芽中.玉米胚芽只占整颗玉米子粒的10%左右,是玉米的生命核心,一颗金黄饱满的玉米粒只有那一小点的胚芽可以用来榨油,
玉米油提取工艺:
浸泡:好的玉米籽粒先用二氧化硫溶液浸泡40-60小时。
1*浸泡,破碎。
浸泡后的玉米粒已经软化,各组织成分之间疏松,经磨或破碎机的破碎,
2*加水旋分。
破碎的玉米加入水,进入旋流器进行分离,除了玉米胚芽之外,其他分离出来的玉米并不会扔掉。
质量较差的玉米碎米粒部份分离到饲料加工工序。
好的部分,分离到玉米粉加工工序或者,分离到碎玉米粒加工工序。
3*烝炒压榨。
重申一次,我们只需要玉米的胚芽部分来进行压榨油。将玉米胚芽烝炒后压榨。
压榨的油,称为“毛油”,其中有不能食用的部分,生产出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脂类、蜡质和胆固醇等物质,以及非甘油脂类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及少量的蛋白质胶体物质。另外还含有一定色素。
4*精制。
经过脱腊、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
玉米毛油里的自然色素,呈胶质态悬浮再油里面,采用漂土吸附法过滤掉。技术性较高的脱色工艺是压榨前就将半成品脱色。
有的同志认为除了玉米胚芽外,玉米的其他部分还有玉米油。认为我讲的其他部分没有榨油价值错误。
这是他不知工艺流程,不会做小学算数术。
首先,我们的玉米油加工是压榨工艺 ,达不到先进技术,一网打尽的工艺。有百分之八十出油率就不错了。
主题帖一百斤普通玉米含有十三点一斤玉米胚芽,胚芽含油五斤五两,炸出八成,渣七斤六两。这是胚芽全部油,如果榨油达不到一网打尽,渣里面就有油的成分,这是事实。
例题中是取一百斤玉米,玉米皮等,和没有参与压榨部分达86.9斤,设它们有油占总含油的百分之二十如何?我们来计算一下有没有压榨价值好吧。
玉米胚芽油就是80%,
5.5*1/4=1.377(斤)
就是说其他部分86.9斤中有1.377斤油。渣油比1.58%
如果在压榨玉米胚芽过程中没有一网打尽,也剩余了1.58% ,
13.1*1.58% =0.207
大约不到二两一钱油
0.207/5.5=0.0376
则胚芽渣子里没有一网打尽的占3.76%,这样计算,榨出油率达到了96.24%。
而我们对玉米胚芽的压榨水平出油率还达不到96.24%,
也就是说,即使玉米胚乳(淀粉部分)有玉米全部含有的20%,也没有压榨价值。
换句话说,玉米胚乳,用我们现在的加工工艺,加工不出油来。
那个说,你消费的的玉米胚乳油,而不是玉米胚芽油,说广告欺骗了消费者,你可以用你的加工工艺,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看看路某人的帖子,你指责的是否有一丁点儿道理。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0-8-17 15:33
显然,这是路遥又一篇混淆视听的帖子;其目的,显然是针对鄙人先前《说玉米油,玉米胚芽油》而绞尽脑汁的“ ...
路遥:你三篇关于单子叶种子的点评,与“玉米油”和“玉米胚芽油”有关联吗?而这些常识,读过初中的人几乎人人尽知;故此乃哗众取宠而无自知之明也。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0-8-17 15:33
显然,这是路遥又一篇混淆视听的帖子;其目的,显然是针对鄙人先前《说玉米油,玉米胚芽油》而绞尽脑汁的“ ...
路遥:
你说“凭子叶提供营养”;谁告诉你的?哪一本教科书有如此描述?
显然,你为显摆,却学而不精而言多必失。可笑!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0-8-18 17:06
路遥:
你说“凭子叶提供营养”;谁告诉你的?哪一本教科书有如此描述?
显然,你为显摆,却学 ...
说明:确实双子叶作物的种子其营养物质是储藏在其子叶内;但单子叶种子,如玉米,水稻,高粱却不是;而本争论一直是在对玉米而言,所以,鄙人就路遥“凭子叶提供营养”的说辞提出批驳。
顺便说,鄙人就玉米油,玉米胚芽油发表的见解,没有去翻书看;也用不着,仅从慨念就可以明断是非;况且,以胚芽油作保健品已是惯例;而用其作食用油,价格昂贵,且量不可能满足市场需要。
所以,商家以玉米油冒充玉米胚芽油,只不过是忽悠消费者而已。
然而,路遥以抬杠之意,屡屡口出妄言,海阔天空胡扯,这是其德性使然;大家不必在意;权当笑料而已。 回答炮手老江先生之玉米不是油料作物,而是粮食作物。
玉米的种子因是淀粉为主,仅仅玉米上比率极少的玉米胚芽含点油。则把玉米定义为淀粉种子。
炮手老江的跟帖,比较不好回复,依据书本回复就说是显摆。化成百姓语言回复,就质问什么教科书上说的。如果路某人反问一下炮手老江先生,你认定的玉米油不是玉米胚芽油,从什么教科书上说的,你炮手老江先生该给个回答吧!
我的书被红卫兵弄掉了,找不到再版。
关于脂肪酸值的测定,因本题帖论证的是玉米油就是玉米胚芽油,特别是玉米的胚乳是淀粉物质,脂肪酸氢氧化钾滴定检测方法步骤与本题帖关联甚少,故从略,等有必要再叙述。
为了方便你认识玉米种子不是油料种子,抄录一节大学课外读物与你分享。
(一)淀粉种子
(从略)
(二)油料种子
脂肪是油料种子的主要成分,如花生大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种子中的主要贮存物质。
油料种子在形成过程中,物质积累和转化因不同植物而异。一般首先是糖类积累,然后才是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随着种子的成熟,在脂肪含量迅速提高时,而淀粉、可溶性糖则相应下降(图10-12,图片从略)。因此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来的。
种子中油脂形成有两个特点:
第一,未成熟的种子酸值高,而成熟种子的酸值低(酸值是指中和一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也称为该油脂的酸价。它表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为油脂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即酸值高,油脂的品质差)。种子成熟初期所形成的脂肪中含有较高的脂肪酸,随着种子的成熟,脂肪酸与甘油形成脂肪,游离脂肪酸就逐渐减少,酸值逐渐降低。脂肪酸含量越高,油的品质就越差。
第二未成熟的种子碘值低,而随着种子的成熟,碘值逐渐提高,[碘值(碘价)是指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碘值说明了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和数量。
种子成熟初期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才由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图10-13,图片从略),所以油脂种子中油脂的碘值是随着种子的成熟度而增加。因此,如果生产的亚麻油作为制造干性工业用油,则采收期不宜过早,因为收获过早游
离脂肪酸较多,碘值低,品质下降。
见陕西科学出版社《植物生理学》第十章第三节种子成熟过程,本书第266页,这一课内容,由宁夏农学院竟教授主编。
炮手老江点评说:“其实,严格地说,玉米油也可以称为“玉米胚芽油”,”。
炮手老江跟帖说:“商家以玉米油冒充玉米胚芽油,只不过是忽悠消费者而已。”
说明炮手老江,不仅仅是对同一种食用油的认知不清,而且表现出炮手老江是在没有根据地指控商家忽悠消费者。
结合炮手老江跟帖语言:“顺便说,鄙人就玉米油,玉米胚芽油发表的见解,没有去翻书看;也用不着,仅从慨念就可以明断是非;”。炮手老江先生,对学术话题如此不负责任,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一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帖子,应该重视证据,不可以无中生有没有证据地说商家忽悠消费者。网民对一件事情的求证真假,发表议论,其目的是为了去伪存真,分享网络知识。可是炮手老江先生一会儿指责是“显摆”,一会儿指责是“权当笑料而已。”而炮手老江先生在否定玉米油不是玉米胚芽油的同时,竟然还能够发表与他的否定对立的自相矛盾的跟帖说:“其实,严格地说,玉米油也可以称为“玉米胚芽油”。难道就不感到“自我怀疑”吗?那么,自以为“商家以玉米油冒充玉米胚芽油,只不过是忽悠消费者而已。”不也是“自我怀疑”产生的疑生暗鬼吗?
那么不负责的,自相矛盾的,一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帖子。属于笑料呢还是属于“权当笑料而已”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