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24-9-12 17:24


上一题,【回张炼人先生帖·说张氏】错了一个字“父”。帝喾的父亲,打字错为夫了。特此更正。今说【炎黄子孙与黎民百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古老的部落酋长,说是酋长,其实是比如一说。那时是,以母系家族转变为父系家族的过度时期。他们的姓都用女字旁。如炎帝的姜姓,黄帝的姬姓。当我国大地出现黎民百姓的父系时期,再不是女字旁,出现了一个善战的蚩尤部落,蚩尤他姓黎民的黎。他有九个小部落号称九黎。也是现在黎姓最古老最古老的姓。炎帝黄帝共同抵御蚩尤,力量对比,也不过寥寥。因天时地利人和,蚩尤部落败于涿鹿。炎帝黄帝有部落裙带亲。但是,炎帝以农业为主,人称神农。黄帝部落以游牧业为主,黄帝的部落都以猛兽做图腾。黄帝联合了用猛兽为图腾的小部落布阵竖旗,熊、罴、狼、豹、狮、虎、与炎帝交战与阪泉之野,炎帝部落败了。但他们仍然互通有无,世代为亲,繁衍为华夏族。
炎帝的小部落分散为甘肃的西夷,河南的淮夷,河北的北夷,山东山西的东夷,力量分散。各有部落,接受黄帝部落领导,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分出十二姓向炎帝后人小部落渗透,建立亲密关系的。一路走来,有时是黄帝后人为王,有时是炎帝后人为王。并不是说炎黄大战后,灭了炎帝,炎帝就没有后人为王,并不是所有的王位继承都是黄帝后人。要不然也没有今天的炎黄华夏一说。黄帝后人称蚩尤后人为蛮。称炎帝后人为夷。被今人认为是贬义词。其实古老时代,只是部落称呼而已。
话复前言。东夷白帝少昊,少昊生于穷桑(今曲阜北边)建都曲阜,因崇拜伏羲(太昊)人称少昊青阳氏。见考古大汶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因为直呼东夷部落酋长,必然是炎帝后人。少昊东夷子孙很多,他好征战,获得很多美女,战争影响了小部落的安宁,少昊的辖地分裂成八分,黄帝部落的昌意,与少昊关系不错,少昊传位予昌意的儿子颛顼继承大统,统一了江河流域的东夷(江河流域是指山东西部的一条河流)进入以农业为主的时期了,炎黄子孙相安无事,东夷海潮地震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西部干旱灾荒,靠近长江黄河的地方,人多拥集,大迁徙的时候,炎帝部落河南的淮夷发展很快,有个名字叫姜及的,在陕西陈仓组团,姜及儿子还小,传位给弟弟姜夏,团聚于夏城(铜川)姜夏传位给儿子姜末,团聚于末城潼关灵宝一带。东夷的实际统治者黄帝一股颛顼,因姜喾美辅佐颛顼有功,分封于高辛,(封炎帝的后人帝喾于河南商丘高辛)帝喾名姜喾美,是姜末的儿子。帝喾派儿子帝挚守青阳。时隔不久,东夷连年遭灾,淮夷部落内部纷争,帝挚率青阳部落西迁征讨。统一了黄河流域。自称中原天子。帝挚好战而贪,治理不善,在位8年,禅让位于同父异母的弟弟尧帝。
话说回头,那少昊帝位传给黄帝的后人,少昊是有儿孙的,留住东夷江地。少昊的儿子叫蟜极,孙子大业父、曾孙大业,蟜极的小儿子名叫挥,少昊白帝始制弓矢,而少昊的小孙子挥善射,继承发扬了少昊白帝的弓矢,人称张挥。乃最古老的张,山东青阳张。张姓正宗始祖。
有人会说古代史是随便编写的,这话不全面,那时文字不统一,后人从字缝里看问题,综合出四不像,各说各的理。都是枉然,现在又基因研究。特别是考古大汶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那时科学考察。有兴趣研究古代史的,可以看看大汶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