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鲁施氏有二子》读后受益匪浅
列子《鲁施氏有二子》读后受益匪浅说的是鲁国施姓人家两个儿子。一个文才好,去齐国谋职得到重用。一个武艺高,去楚国谋职,得到重用。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一个文一个武,听说人有本事是拿来用的,而不是像当作宝貝藏起来那样。就学施家两个儿子。
学文的去了秦国,秦国正在以武力扫平天下,孟家文儿遭受宫刑而回。
去卫国谋职的孟家武儿被剁了双脚。
说卫国讨好大国,扶持小国。卫国一当以武,小国反目,大国成仇,卫国不保。好你一个武狂,要是被我的敌人用之,对我不利。所以剁了双脚。
读列子,
孟家何其悲催?
施家何其幸运?
则知“有本事,既不是用来收藏,也不是用来显摆,用也要审时度势。”
你有本事是吧?用你就是本事,不用你,有本事奈何我不用你。且要屈你。
老师以例诲学之说,慧者受益谙世事。古今如此,更何况人们屡见多少重蹈覆辙者还是不值得的前跌后跟!何苦呢? 不得志者之哀怨,实则是无智而致。虽借古言今,实则一叶障目。 感谢两位论坛老朋友评帖。读古文,有人得到的启发是这样,有人得到的是那样,此一时彼一时的读后感都有微小的差异。将读后感分享而不需复制原文的个人小小译文,一定不是全面的系统的,甚至于有失偏颇,都不必求全的时候,则是各有各的读后感的时候。旧时期有兴趣就一个话题谈感想的,宿松人称之为...三个先生一起讲书,三个屠夫一起讲猪。评帖者炮手老江先生认为“一叶障目”。一定是读过列子多篇作文吧。别的不奢求,单《鲁施氏有二子》。能不能也谈谈先生您的读后感呢?
好友张学久先生评帖恰到好处,就谋职就业来说,自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单向选择与双向选择。除了能文之管理,便是能武之作业,两个层面,没有第三。包括公有和私营。
谋职如此,一般的援手也是如此。
有不能解衣给冻僵了的蛇捂热现象,有跌倒者不敢随便援手去扶的现象。不是不能用,便是不用。农夫和蛇舍去不说,跌倒扶不扶。仅讲不扶。
分析一下,不妨有两种情况。
第一,不需要扶起来自有道理。
第二害怕碰瓷讹诈。
都属于奈何不用。
但是有本事,一定有合适的地方使,一定有可用的地方使,要不然“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就枉谈了吗。所以谋职者,古今都有,而且方兴未艾。不是何必。
祝畅谈愉快祝生活愉快。
我看到炮手老江先生跟帖“一叶障目”。还以为另有什么高见。看炮手老江点评张学久先生跟帖,才知道,我主题帖中——本事——表示谋职的技艺,被炮手老江“稀释”到含量可以“忽略不计”了。
炮手老江,请问你的高见“山人以为:孟氏二子得此恶运,实则是因其不识秦、卫时务而错投其君,故谓之“无智而致”。而夫无视其因,盖以“且要屈你”, 是指谋职过程中自述的技艺吗?人家谋职自述自己有什么技艺,能不能在那里发挥,使用人单位和谋职人员得到双赢。是论题的中心。不知先生喜出何来,要另辟蹊径。记得有一篇标题七个字,《网上择吉不可信》,被你当作《网上择日不可行》来评头品足,七个字被错看了两个,然后想当然。你讲到迷信,讲到择日可以发展为产业。这一次你又是那样裤裆里放臭屁两岔子。
谋职,谁能先知后果呢?是要经过应聘答辩吧?
再说了,要发散思维扯东曳西,谁不会呢?比如讲,曹操求贤如渴对吧,竟然发展到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的地步。忽必烈灭了南宋俘获了死士文天祥。看看能不能为忽必烈所用,不也是一篇过零丁洋应聘答辩,而后杀之吗。你能否定文天祥宁可死也不为入侵的忽必烈所用的牺牲精神是审时度势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