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张新华先生词《沁园春·石莲洞》
因为爱好诗歌和书法,接待来宿松交流访问的文人墨客很多,而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诗人、书法家河南夏邑的张新华先生。 清楚地记得,缘自2012年中华诗词学会在宿松组织的一次全国性诗词研讨会以后,张新华先生每年都要一两次来宿松,或旅游观光,或创作交流,或交朋结友,饮酒赋诗,挥毫泼墨,以致于他在宿松留下了不少诗词名篇和书法作品,也留下了一帮真挚的文朋诗友。 张先生留给宿松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应该是他曾经住在好友王建国先生主持的石莲洞酒家,写下的组诗《石莲洞100首》。读后让人感受到字字珠玑,妙不可言,看得出先生才思敏捷,信手拈来。 2019年我县文联和皖蜀春酒厂征文活动,张新华先生词《沁园春·皖蜀春酒》在全国征文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活动结束后,他又将获奖词作品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赠送给了皖蜀春酒厂,好词加上好书,极为弥足珍贵。 去年,县政府在山水公园陈列一批书写宿松风景名胜的古诗词书法碑刻作品,张新华先生《七绝·小孤山》又入选。“莫道孤山小,雄心向碧霄。曾经千古事,阅尽大江潮。”虽然短短20个字,诗的容量与张力,开阔与豪迈可见一斑,而张先生将诗歌写成草书书法作品更是任笔挥洒,潇洒豪迈,超凡脱俗。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张新华先生第一次来宿松,记录他在宿松第一次活动,见到的第一个景点的第一阙词作品《沁园春·石莲洞》。词的上阙以写景抒性开篇,向读者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事由,重点描写了石莲洞的风光美景。“吴楚新晴,竹韵松风,燕软莺柔”。2012年5月,中华诗词学会在宿松举办了一场全国性诗歌研讨会。宿松地处吴头楚尾,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会场就设在宿松4A级景区河西山石莲洞。初夏时节的河西山上茂树修竹,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 “问仙姑安在?荷池无语;文殊出化,岩洞通幽。”相传八仙中唯一女神仙何仙姑在倒挂荷花的洞穴里羽化登仙,这次会场景区石莲洞内天然的钟乳石就像一朵朵倒挂荷花,旁边的景点和衣古池,池水清澈见底,只是不久当年的仙姑。而这次诗词研讨会的宿松联系人是女诗人何其三,我想先生可能是借古喻今,幽默开怀。河西山石莲洞唐朝为五祖弘忍的道场,后人在旁边建有五祖禅院,设有文殊院,诗人李白与县令闾丘饮酒赋诗的对酌亭。张先生说:宿松诗人辈出,应该是文殊出化。河西山南临长江边浩瀚的龙湖,他说石莲洞曲径通幽,直接十里之外的龙湖,所以,宿松文脉如龙湖之水,文如潮湧,诗思不断。 “雷水长流,西山不老,孤婺朝霞并驾游。”张先生说:龙湖里水源于宿松境内的“雷池”,因为“雷水”的滋润,千年的河西山苍翠欲滴,充满朝气。你看朝霞映照在湖面上,野鸭成群,自由游翔。 “紫阳里,看漫江红透,欸乃渔舟。”透过七彩晨光,湖面朝霞掩映,渔舟竟发,好一幅初夏生机勃发的画面。 词的下阙,主要是记事抒怀。记录了这次全国诗歌研讨会诗人济济的盛况,赞美了石莲洞的鬼斧神工自古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感叹美好时光短暂的离情别绪,最后翘首宿松诗坛人才辈出,再显风流。 “是谁绘就鸿猷?石莲洞盛名千古留。”诗人以设问开头,是谁在吴头楚尾的宿松造化出这人间仙境“石莲洞”?“石莲洞”是禅宗文化的发祥地,而禅就是诗之灵魂。五祖弘忍曾在石莲洞修炼静坐,开拓了中国禅宗文化。诗人李白两次来宿松,在此筑台读书,吟风唱月。 张先生由古至今,笔锋一转,道出了今天的诗歌事件和主题:“忆兰台论道,骚人咸集,往事如风,流年似水,别绪离情尚未收。”诗人说:今天,我们来自全国各地诗人们又集聚在石莲洞切磋诗艺,互相亮剑。因为这阙词是在诗歌研讨会结束后,张先生回到家乡河南夏邑县写的,昨日的盛会已成为往事。先生感叹道:而今往事涌在心头,时间如流水。这美好的时光挽留不住啊,再美的场景,再好的朋友都要别离! 词的最后:“数今古,叹禅林翘楚,各显风流。”诗人纵古观今,在石莲洞这禅宗发源地展望当今诗坛的佼佼者,满怀信心,江山代有人才,各领风骚。 光阴轮回。今天,写作张新华先生《沁园春·石莲洞》诗评,距2012年5月正好过去了十年。又是一个春末夏初,窗外,白洋河畔杨柳飞絮,小鸟鸣唱。我想,诗人张新华先生在这草木葱茏的季节,一定又有新作。(高嗣照:安徽省宿松县弹子山人,宿松县文联名誉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大孤江南居、
小孤江北立。
阅尽千古东流水,
奔向大海头不回。 紫阳里,看漫江红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