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
家乡变化大,六十年前伐薪烧窑,这里变成一片荒山,五十年前,大搞绿化,这里逐渐变成一片竹林,近十年变化最大,如今盖满了房屋,因此作歌记之。《翠竹》
翠竹苍苍,出笋如抢。母竹居然,飒飒瓢黄,失声斑鸠,爱短恨长。失声斑鸠,飞向那山岗。
翠竹青青,出笋成林。母竹居然,飒飒于闻,失声斑鸠,鹞子翻身。失声斑鸠,飞向半天云。
翠竹支支,出笋无期,母竹居然,飒飒吹篪,失声斑鸠,扑朔迷离。失声斑鸠,飞向房阿姨。
斑鸠失声,美景含悲。爱短恨长,斑鸠入肠。今年笋子,来年竹子,后年挨刀子,何以“母竹居然”?
文字游戏,牵强附会。一代文豪,如此如此。 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当然该下锅。雄鸠咕咕呼伴侣,雌鸠一声来响应。翠竹如海波浪起,竹海故事复而复。回想当年荒芜坡,如今人新山也新。莫道江山易改人难改,其实二者都好改:权力为公或为私,就是其中之真谛。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2-6-3 08:11
斑鸠失声,美景含悲。爱短恨长,斑鸠入肠。今年笋子,来年竹子,后年挨刀子,何以“母竹居然”?
文 ...
答老江提问-何以“母竹居然”。
居然,是一个多义词,看看下文是与什么词语搭配,如果是前后文不连续,中间的居然,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近似于“竟然”。如果前后文是向安定和缓转化的,可能近似于“安然”,前后文如果有判断推理的成分,又分三种,可能近似于“显然”,“仍然”,“果然”。如果后文在表示气质形象的,有可能近似于倨傲的“傲然”。等等用法。
接下来就可以对拙作的居然定位了。
全诗,母竹居然,都是发生在出笋以后,与发出一些声响有关。
第一章,它为了根子上长出像样的竹笋,耗尽了它积蓄一年的养料,竟然出现碧绿的叶子变为枯黄的颜色,经风一吹,飒飒飘落。感觉如喜如悲,不可言状。
第二章,承前第一章的不可言状,成林了。是挤挤挨挨一片成林的竹子,沐浴着阳光雨露。大风也不可摧毁,彼此之间枝干相交错,枝干相碰撞,竟然发出此起彼伏的交响乐似的声音。
第三章,飒飒发声,来源于标准的吹奏乐“吹篪”。从吹篪,知道篪的选材是细小的竹子。这就又要有思考了,曾经能抵御大风的竹林,为何只能长出细小的竹子呢?看官有所不知,砍伐所有的竹子之后,由于没有母竹的躯干,只有母竹的竹根,竹根仍然有再生能力,得不到母竹叶子阳光转化的养分,显得佝偻矮小,它的根也会变细小,继续砍伐这些佝偻的竹子,出现的是畸形细小的竹子,大的也不过像笛子粗细。而且古乐吹篪不是独奏,也不是数人齐奏,而是配合吹埙,一个低沉,而另一个清脆,古人有“哥吹埙弟吹篪”的美谈,来形容兄弟和谐的诗句。在第三章里居然,也是竟然的意思。而且是孤孤单单的吹篪。没有吹埙的配乐相和。
竹子砍伐,化为器物,从器物废旧而淘汰,竹笋或做纸浆造纸,或封山成林,或进入菜篮子铁锅子餐桌子樱桃小嘴子,都无可厚非,活该物主处治之。但,毀林则悲从心起,植被毁于一扫,农林用地,转变成建筑用地时,人的猖狂失心疯也罢,人无奈也罢,都不可抗拒,一概撇开不谈。单说,林子里的班鸠,再也看不见惊恐而禁声不吭地,从这山岗飞向那山岗。也不再有成群结队失去控制的地放肆地发出咕咕声。而是噤若寒蝉,无处去,那种“失声班鸠”,一不小心,飞向房阿姨,被房阿姨逮住。
拙作是一篇以观后感的小作。没有精彩语句,平淡无奇。感谢老江先生光顾。
HJANX 发表于 2022-6-4 08:40
答老江提问-何以“母竹居然”。
居然,是一个多义词,看看下文是与什么词语搭配,如果是前后文不连续, ...
路遥:
你的大作中的两个主角:竹子、斑鸠,难得你花了如此笔墨,仅就竹子以发展思维给了如此渊博的解释;但可惜的是,这些高见,在你的大作中,人们难以找到依据。
除了竹子,那斑鸠呢?先生是不是同样给点说教呢?
显然,以物说事、以事说理,无不是文章要义,而先生这篇大作,要义为何,鄙人看不出来;故请赐教。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2-6-5 08:41
路遥:
你的大作中的两个主角:竹子、斑鸠,难得你花了如此笔墨,仅就竹子以发展思维给了如此渊博的 ...
我的拙作,平平淡淡,只是写观后感。喜怒哀乐之中,选取一种感觉。取平淡以释怀而已。陆机曰“解心累于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