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烟花复苏经济 “燃”出烟火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放烟花作为我国古代新年驱邪除祟的一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存在了。《荆楚岁时记》文集中就有新年燃放烟花爆竹习俗的记载。这一习俗存在千年,是不可忽视的节日庆典。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烟花作为一种污染环境的产物被建议禁止。 2023年元旦前夕,网上关于烟花爆竹的讨论突然多了起来。很多网友指出,自2019年全国各地开始执行禁燃禁放政策以来,年味越来越淡了,已失去了过年应有的味道和意义。认为应该取消烟花爆竹的燃放禁令,将禁止燃放改为分时限放,以此重拾节日传统。呼声之大,让人感到意外。作为一种社情民意,政府部门应该已密切关注。为此,有些省市开始对“禁燃令”进行局部松绑,广大居民在规定的时段内可燃放烟花爆竹。 2022年12月31日晚,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抱团”燃放烟花。宿松同样不例外,有不少人带着买来的各种烟花,“巧妙”的避开政府部门的管控,驱车前往白崖寨路、二郎河坝等空旷地燃放烟花。然后,将随手拍摄的小视频传到网上,让人羡慕不已。然而,2023年1月1日的早晨,有网友拍摄小视频发在网上,称跨年夜后白崖寨路段一地狼藉,地面上到处都是烟花壳、纸屑,环卫工正在打扫。
燃放烟花作为重大节日中的一个习俗,老百姓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热闹和喜庆,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疫情放开,百业待兴,烟花同样是带动内需消费的一个产业。按照86万人口,人均20元的消费计算,年底宿松仅在烟花上消费就可流通1700万资金,在市场和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之下,老百姓用“民俗”消费,带动资金流通,燃出“烟火”味,难道不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
春节临近, 老百姓期望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情绪更加迫切。政府应从多方面考虑“民意”,调整禁燃令,划出可燃时间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安全防护宣传,要求燃放烟花的居民文明燃放,让烟花在年底带动经济复苏,真正“燃”出烟火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