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宿松---高嗣照(组诗)
推荐语 高嗣照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具有不可复制性。应该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诗歌创作之路,并且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地域、人物、历史、风土、景观、传说等,他都给予了诗性的叙述。 《印象宿松》中从语言到物象,从历史到人文,从浩浩长江到千年古洲,都浸润着作者诗性的情怀和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作者一直在挖掘这一片土地所蕴含的深意和诗性,并在呈现中破除遮蔽,敞开存在。从而使《印象宿松》具有了审美意义上的价值,并构成了诗意的居住地。 这组诗在叙述方式上有新颖的特色,在构思上有创新意识。如果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果没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是写不出来这样诗歌的。我相信,诗人将会继续带着诗性的情怀和新的意识写出宿松的灵魂,写出宿松的光荣与梦想。—— 沙马陈汉 陈汉,是宿松大山里一个乡老百姓在这里享受着青山绿水,安居乐业元末明初,一位叫陈汉力大无边的勇士,统领大山四十八寨归属了大明勇夺天下。朝庭为他封地,改称为陈汉陈汉,其实是大别山西南部一群崇山峻岭 陈汉是宿松伟岸的父亲宽阔的背膀挺立在西北面遮风挡雨陈汉是二郎河母亲的源头活水一路高唱着黄梅戏和诗歌,跌宕起伏钓鱼台水库饱满的乳汁啊!喂养着宿松80万生命,70万亩粮食…… 陈汉最是那耸入云端的罗汉尖是宿松挺直的脊梁昂起的头颅和光荣的梦想!
二 郎 一位是货郎,挑着货走村串户一位是郎中,提着药送医到家这两位儿郎,其实是当年弘忍大师选派到古山脚下,帮助弘扬佛法两位好事做尽的哥哥啊!却被当地百姓,从盛唐扬名至今 因为二郎,就有了二郎庙,风调雨顺因为货郎,就有了二郎集市,熙熙攘攘因为二郎,就有了二郎河,五谷丰登因为郎中,就有了二郎子民,身心健壮因为二郎,就有了二郎镇,今天的新农村丰衣足食,生活小康……
凉 亭 河 这条流经古驿道的河流,叫县河汗淋淋的行人和车马,南来北往直到明代,知县施溥在桥头修建了一座凉亭,渐渐被人颂称为凉亭河 一路饥渴的旅人,坐在凉亭里小憩望着清澈的河水,河水里欢畅的游鱼岸边金色的油菜,夕阳下暮归的牧童此时疲劳顿消,心境清爽而惬意 凉亭河水经过千百年的流淌,沉淀把两岸的鸟鸣、店铺和綄衣女的槌声过滤成了诗人王振寰的《原上草》祝凤鸣的《枫香驿》和贺东久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九 姑 听说漂亮九姑娘,在岭头开了家茶馆背靠凿山,面朝大官湖,大门敞开茶馆开始只是个凉棚,但生意很火爆 九姑娘煮茶特讲究,水是白沙口的泉水茶是罗汉青针。烧茶的柴也是凿山头上的古松木。迎客是九姑娘那张好看的脸 名流俗客都来茶馆喝茶。做生意的赶路的,写诗作画的才子,当地达官贵人也来赶时尚。路上人不断,炉里火不断 来茶馆有喝茶的,谈生意的,听新闻故事的。也有人是来看看漂亮九姑娘九姑娘人心肠特别好,一辈子没有嫁人 渐渐地,岭头的人喝茶成了一种习惯有人到九姑娘茶馆喝茶成了一种生活再后来开茶馆的岭头,也就叫作了九姑岭
汇口 面对浩浩长江,站在这千年古洲极目远眺,长江、雷池和鄱阳湖在此交汇汇口,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汇水聚财,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英雄的古战场。历代兵家汇聚而来周瑜在此操练水师,打造九宫八卦阵朱洪武在汇口征战十年,奠定基业曾国藩与石达开挥师对垒,一炮走红 这膏腴之地,历代逃荒的灾民汇聚过来了世世代代在江滩围湖造田,生息繁衍永天圩的小麦、棉花,西湖圩火红的高粱三洲、泗洲和团结村的移民水乳交融 “桑落洲前好泊舟”。天下名士汇聚而来陶渊明脱下官袍,在桑落洲筑庐写诗王羲之在“牧鹅村”放鹅临池,日复一日诗仙李白来了。少年才子王勃来了 还有汇口当代书家黄鹤筹,汇聚了颜筋柳骨曹菊亭的魏晋行书铁划银钩,驰名书坛……
下仓埠 昔日皇家的粮仓。下仓埠、黄湖、九成畈盛产皇家的稻米和鱼虾送粮的车马成群结队,奔往京城 今天,一湖碧水映照着渔家的梦想下仓埠的秋天,快乐着那些撒网的男人网鱼虾、采莲籽、摘芡实,收割稻谷女人们白天晒鱼虾,晚上织渔网下雪的日子,围着火炉河水煮河鱼 孩子们最盼望的是五月初五的黄湖几十条彩色的龙舟在湖面上,竞相游弋拥挤的游人观龙舟,品河鲜,看黄湖落日那些渔家网红的时尚女人啊!又一次把“黄湖大闸蟹”卖往了京城 下仓埠最令人难忘是“渡江战役”是那些不怕死的渔民黑夜里用小渔船在枪林弹雨里把解放军送过了长江——才换来了今天的黄湖,水光潋艳……
长岭铺 像一条长龙,横卧在凿山、横山和云松山之间,起伏绵延长岭铺是长长的山岭中间,古驿道上的递铺。灯火闪烁,商贾云集,熙熙攘攘来回的车马在这里更换 自南宋汪革在含苞山下,开矿冶铁就炼出了一座铁寨,兴旺发达铁寨将柑橘种植在长江北岸,口味甘甜美丽洲的蚕桑,茶叶和黄花,驰名四方长铺豆条顺着古驿道,卖到了北京和香港 今天,长铺镇最耀眼的还是“教育之乡”长铺人创办的省级示范高中——程集中学倡导着“榜上有名,脚下有路”的办学方针莘莘学子,年年收获着北大清华的喜报还有四千名陪读妈妈,助推了长铺小康!
佐坝 佐光斗选择在龙湖岸边屯田筑坝佐氏人家选择在湖滩湿地繁衍生息今天的佐家坝,渔米之乡,鸡鸭成群那成群的野鸭在横路洲湖面亮翅飞翔。烟波浩渺的浮笠洲秋风渐起,结对的白天鹅按时回家 那十万亩龙湖,是取之不尽的粮仓佐坝人秋天采莲子,摘菱角,剥蒿米下雪的日子撒网捕鱼,老酒一壶 那些摇船采荷的快乐女人啊,累了就唱一曲文词腔,日子有滋有味节日里,男人们就敲起了断丝弦锣鼓
复兴 复兴——一望无际的长江平原复兴——一望无际的绿色洲地 一望无际,十万亩绿色的麦浪一望无际,十万亩洁白的棉花一望无际,十万亩金色的油菜一望无际,十万亩火红的高粱 复兴,一望无际的胸怀和梦想复兴,一望无际的眼界和力量 那小孤山,独立万里长江,力挽狂澜那华阳河农场,十里沃野,机声隆隆那复兴镇十里长街,车水马龙那安师大附中,三千学子,冉冉的太阳
我的村庄叫高家大屋 我的祖辈,一位叫高汝善的读书人厌恶市井尘嚣,向往乡村静逸把家从县城,搬迁到了弹子山下面朝白杨河水,向阳而居从明嘉靖到今天,繁衍成了一千五百人的大村庄,叫高家大屋 我在高家大屋出生长大,魂牵梦绕熟悉这里祖辈们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叫长岭岗,青塘坞,还有杨家塝父兄们终年在田地里耕作,弓腰驼背我们上学的路要翻过长岗山,弯弯曲曲放学回家要挖野菜,砍茅柴,半耕半读 我的爷爷是一位乡村裁缝,叫高砚田身材魁伟,白髯长须,鹤发童颜干裁缝活飞针走线,远近驰名结交四方好友,豪侠仗义当辛酸苦辣涌上心头,就酒瘾发作邀三两好友,从日出饮到日落 高家大屋中间有一口池塘,叫门口塘塘坝上两方石鼓,记录这祖先的功名塘后梢是耕读小学,书声琅琅男女老少在塘边老樟树下纳凉聊天下雪的日子,父兄们在塘里撒网捕鱼围观的孩子像捕起的鱼儿,又蹦又跳 今天,当我再回到弹子山下高家大屋我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人高家大屋再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这一群现代化的水泥高楼………
作者简介:高嗣照,安徽省宿松县文联、作协、书协名誉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84开始文学创作,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青年文学》等全国50多家文学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已出版个人诗集《感悟人生》、《归来的雪》、《抵达秋天》、《触摸月光》、《高嗣照现代诗选》等。诗歌被选入《中国先锋诗歌二十年》、《朦胧诗纯情诗词典》、《安徽诗歌五十年》等20个版本。曾在《诗歌月刊》、《青春诗歌》等全国诗歌大奖赛获奖十多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