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23-4-27 12:49

修谱项【续前页】

修谱项【续前页】
九、【葬地】
地名更替了几个朝代,原地名要加备注。新葬地用新地名,由于兴起不留坟头,葬地用卫星地标表示。
十、【序】旧谱中专用词不适格的,不再使用。
例如“所以谱者,聚宗、收族也。”不适合那个朝代,则不可用。
原先宗法制度下,家天下。那时治国,分为君统与宗统相结合。君统,叫做“万世不变之宗”。用嫡长子接替王位。不考虑辈分大小。宗统,是封建一个诸侯国之后,所生众多个子,各自分享某一宗地块,后世以地为氏。上文《国武子》齐文公次子封于高地,次子之子谓之高子,高子改姓高。这就是层层级级以宗统治国的例子。宗法制度叫它“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五世小宗”。别子相对于嫡长子,别子是所有的庶子。别子分别赴嫡长子安排的驻地。这是嫡长子维护其他庶子的权利,谓之“收族”。嫡长子还要对上一代的大伯(嫡系)大国,服从领地的分配,尽义务维护大国利益。这叫“尊宗”。
百姓家祖谱,自宋朝兴起,但是百姓家没有宗庙,也没有祠堂。只在坟头烧个香,化个纸。见《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译成白话:宗庙正位设第一代牌位。国王家庙设有七代祖宗,左边二四六代牌位,右边三五七代牌位;诸侯国王家庙设有五代祖宗,左边二四代牌位,右边三五代牌位。大夫家庙设有三代祖宗,左边二代牌位,右边三代牌位。士只有一代一个祖宗牌位,上写显考妣。而普通老百姓,没有权力设祖宗牌位。只能在坟地祭祀。
那么一说,宗人立刻站出来说北门熊氏祠堂张氏祠堂还在,你又怎么说?
那要从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九年的事说起。
武宗正德皇帝十六年驾崩,嘉靖皇帝接管。那时内乱外患,西北边俺答汗军抢汉人铁锅。东南边倭寇沿海骚扰。武宗脚下原班人马分为两派,太监派革新派。嘉靖皇帝从天坛、地坛分开祭祀开始,支持革新派。当时有个叫夏言的给事中。给事中有大权呐,明朝没有丞相,只设六部,给事中管六部,可以弹劾大小官员,随皇帝的意愿参谋。夏言提出百姓人家也可以设祠堂,于是以姓氏为村庄的,以姓氏设祠堂的,以姓氏利益来巩固国家利益的,每一个家庭嫡长子以家长的名义,负责向国家缴纳丁头税、门槛税。也许那时天下都以家庭为单位缴纳赋税,被人称为“五百年前天下一家”吧。但是,夏言的治国方略不包括恢复宗法制度。只有县、里、厢,管辖各个丁口。所有宗谱不存在“万世不变之宗”,只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大量修谱。宗谱不存在治国方略,没有原来的“聚宗、收族”意义。仅仅只有族人团结的意义。清朝改为保甲制度,宗法制度全无。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民国时段,修谱人还用“聚宗、收族”就不合时宜了。改用一个四不像的语句-“敬宗、收族”。现在谱《序》不再用这个词。
尊祖敬宗收族是封建统治制度下关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制度下的产物,他们统治地块上的底层老百姓没有权利,所以百姓人家说尊祖敬宗收族只能是自己意义上的尊祖敬宗收族,根本就不能说自古有尊祖敬宗收族。推翻封建制度以后,在宗谱《序》里,尊祖敬宗收族,完全失去意义,所以新谱不再翻录复制这个词语。
十一、【祖宗牌位】
修谱慎重其事。既然家有祠,祠有主。同宗修谱,尊共同第几世祖为宗。就要注明他的祖宗栗木牌位。栗,礼也!如果连祖宗牌位都没有,就没有理想中的精神支柱,还谈什么仪式。
古典的男尊女卑,祖宗牌位,先写第几世祖考某公讳某某之位,在考字右附妣某母某氏。字数可以不对等。滑稽的是,有人说,左边先写妣某母某氏,妣右边附考某公讳某某。那是你的文化自由。我不拦着。但是与我共祖祠拜祖宗的,请你按照旧例来。制作纸质谱还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三天呢?
十二、【建谱日期】
古谱对月份有多种记载法
1从正月二月直到冬月腊月。
2按照地支月建记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是从冬月开始的,正月建寅。
3按照春夏秋冬,孟仲季记月。正月孟春。
4用音乐方面的律调名称来记月。12律可分为奇数6律为6律,叫6阳律;偶数6律为6吕,称6阴律。
12律:黄钟、大吕、太簇cù、夹钟、姑洗、中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
汉代月历,也是从冬月开始的。正月太簇。
旧谱上记年月,五花八门。不是那个朝代用那种月历,四不像。录制需备注。新谱以公元记年记月。以月建日观谱。仪式从略。
十三【管理】
纸质谱管理,由各房长者分发可信之人妥善保管。集体个人信息,不得外传。如管理纸质谱犯侵权行为的,有人追究,概不姑息。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3-4-29 08:30

做个风水先生如何?路遥。旧时礼节、制度先生可算是无所不知,这就是当风水先生“资深”的本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谱项【续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