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幼儿教育的看法
这里说的“幼儿”,是指两到三岁至学龄前的儿童。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父母基本上都是以训导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而此,父母们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观点、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孩子给与训导,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却无视孩子天真、好奇、好动的本真性格;而这一性格,恰恰就是父母们应当理解、诱导孩子树立好学、求知性格的绝好前提;可惜,现实中,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其次,针对孩子自私、好强、拒绝父母教导的行为,我的看法是:
首先,父母应当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交流;即使是对孩子某些错误的行为,不在于立即纠正其错误,而是耐心说明问题的相关利害关系,设身处景以另一方的角度说明可能具有的感受,再指明作为一个好孩子该如何如何;总之,以朋友的面孔与孩子交流,使之对父母产生信赖,而不是因严厉的说教、甚至因打、骂产生对立情绪。
当然,针对孩子明显的、有违基本的道德标准的错误,父母可以厉声表示反对,但绝不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没有立即接受,在孩子没有继续其错误行为时,也可以缓一缓,等孩子情绪冷静后,再耐心说明道理。
总之,与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孩子的天性、弱点,缺点,循循善诱到正确的方向,并将这一天性向科学、正确的方向予以引导;如此,孩子今后将成为国之栋梁或有用之才,很有可能。
据我所知,西方国家的父母,基本上就是如此对待、教育孩子的;当然也还有更多的内容,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尊严、人格,而不是如我们有些父母,根本就无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肆无忌惮地摧残、诋毁孩子的尊严;显然这很恶劣、可悲、可怕;因为,这可能使孩子产生忧郁症而毁了孩子。
针对孩子有些大胆、甚至冒险的行为,我认为:不要一律制止:在父母保障安全的情形下,容许孩子冒险,让孩子培养勇敢精神;而对孩子为了探索某些事物而采取的某些破坏行为,而这些破坏行为损失也并不大,父母可以容许,并在一旁解释其中的道理,让孩子在破坏中学到知识。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一个大孩子为了探索电视机的原理,竟然在家拆散了家里的电视机;父母回家看到后,不但没有责备孩子,反而鼓励孩子这种探索知识的精神;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中国家庭,我想,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美国的大财主洛克菲勒的孩子向其父母要求买一个玩具,洛克菲勒没有答应,但是,洛克菲勒买来材料、工具,叫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
以上故事,说明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探索知识、甚至世界万物的良好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
联想到我自己成长的经历: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我从小丧母,一切自己能干的事,几乎都是自己做;其中因老师的傲慢、独断,我被停学连小学五年级都没有读完;但是,因为我从小就养成了探索、学习的习惯,我自学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没有人指导;而后,在初中期间,甚至自学了高中的大部分课程,同样没有人指导;而此说明,从小鼓励、培养孩子探索知识的习惯,将对孩子一生产生何等良好的影响啊!而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格言,就是对人生哲理的经典诠释。 有幼儿,教不得法,成忧患,生育率渐降,而育龄人不多生。则不在于教育幼儿成什么样的人,而在于教育那些育龄人多生。
人之初~认生,认生就开始知亲疏,进一步就是自私,自私向贪发展,自私向攀比发展,自私向不合群孤独发展,贪加知亲疏向团伙欺负人发展。攀比加欺负人向叛变发展,从人之初性善到性恶,就是自幼少教造成的。
如是婴儿进温室,幼儿园进大班进小班,少年进学校,十六岁前,全部由国家供养,接受国家免费的良好的教育就行了。
从十六岁到十八岁,家长参与辅助性家庭供养,和家长参与辅助性家庭教育。断绝所有的负面影响,如是这样有望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毕竟也有先天不足的遗传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发展方向。哪怕是家长们都一言不发,子女各有特长,由校园分批次筛选分班,有的适合做管理,(企业、经济、政治、军事),有的适合做操作(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医药、饮食、科教),战国时期孟尝君家人才济济“鸡鸣狗盗”都能派上用场。
现在不缺吃不缺穿,遗憾的是,虽计划放宽了,不知什么原因,出生率反而下去了。长此以往,只好引进人才弥补不足。我认为,不仅是青少年教育,不仅是幼儿教育,还要对育龄人教育。如果育龄人不认识到生育的紧迫性,未来的幼儿教育,未来的青少年教育,你教育谁去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