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答网民问 “蔷薇杜鹃逢春开,为何单要问杜鹃?”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徐徐春风,心旷神怡。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篱边蔷薇,后山杜鹃,先后开放。若静不下心来欣赏,花开花落,过眼烟云。枉费了大地的惠赠,岂不可惜? 这里就蔷薇杜鹃写几笔。先说杜鹃。 ┄ 扬雄《蜀王本纪》记个故事: 从天上掉下一个男子起名叫杜宇,从井中冒出一个女子,起名叫利。利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楚地荆州人鳖灵落水,被望帝救活,做了丞相,治水有功,望帝禅让给鳖灵,鳖灵号称从帝。 据民间故事《杜鹃啼血》传神说,望帝杜宇被放生于山野,终日思念蜀国皇宫中的妻子利,死后化作杜鹃。利在后园观花,杜鹃飞过的地方,花瓣血红。利见杜鹃舌头嘴角如花血红。以为是丈夫归来,就把杜鹃鸟命名子归,园中花名杜鹃花。再之后,蜀人怀旧,杜鹃来时,悲戚戚的。 ┄ 这段故事,听起来悲惨了些。 宿松吴头楚尾,知杜鹃者大多终生劳苦,感受麻木,不知痛痒。正乃是“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自己不操心”。什么杜鹃啼血不啼血,而把子归鸟,说成四声杜鹃。有人叫它“割麦插棵”,它,早来的在春末,迟来的在初夏。属于季鸟。人不知它也是季鸟迁徙,只道它一贯的毗邻。说此鸟叫,便是农业大忙时节到了,除非卧病在床,人人早出晚归。那是缺吃的年份,也是最缺吃的季节,没有山歌,寡言少语。 这片土地受佛教影响,说这个季节,不恶语毁誉,随喜赞叹。 什么叫做恶语毁誉呢?又什么叫做随喜赞叹呢? 原来,佛教认为,一切存在皆有缘,所谓因果。说,如果对他人心生怨恨,背地里说他人的不是,就算毁誉他人,有因果报应的。又说,如果见他人有成绩,于是心有喜悦而称赞他人,就算随喜赞叹,有因果报应的。无非是鼓励人们寂灭业报,培植善缘。 世界,没有永恒不变东西。什么教义都淡出了久矣忘怀的岁月,一缺吃,佛心仍然不足以安慰他们。见了坏蛋不恶语,倒是有的。见了好人,也难得随喜赞叹。尤其一缺吃,宁可终日不语。也不喜欢那“随喜丸子”唯唯诺诺。吴头楚尾的孩子们,学学四声杜鹃叫“割麦插棵”,“割麦插棵”。比不得蜀人的孩子,为杜宇迷恋妻子利,还去想《杜鹃啼血》那美妙的故事。
【再说蔷薇】春风不懂蔷薇语。季春老去,稍早一点的蔷薇花,才含苞待放。如稚儿梦乡初醒,咿呀学语。篱边野蔷薇花,开放得更晚些,从5月开放至9月。 孔子三岁失怙,故家贫位贱,子曰“何陋室之有”。我原有陋室,屋后还有一块围着篱笆的隙地,南头的篱边蔷薇开红花,性温,摘其果烧茶消食开胃;北头篱边蔷薇开白花,性凉,采其根煎汤利尿消肿。那是五曾翁行医引进栽培的。五曾翁是个慈善派,一生行医,金银散尽,什么也没有留下。篱边蔷薇,后人也没有人好好打理。伯伯说白色的是白残花,红色的是买笑花。欲除之而后快。父亲说那蔷薇有些来历,色香并俱,便把那块隙地连同蔷薇作为遗产继承了下来。富人养犬看家,贫民栽刺护院。因是陋室,蔷薇花期较长,随风送香。它攀附在篱笆墙上,枝干没得一点正经相,一身是刺,摘花就扎手,柔中带刚。我喜欢蔷薇。岁月流金,书生意气,讲究“绿竹花香屋后园”。自从隙地变成了竹园之后,冬笋春笋,饥荒流年,平添一方美味。而蔷薇地位低下,魅力及其生命力拗不过竹子,不几年就销声匿迹了。非唯平民,对低下之蔷薇,有一些儿怜爱。亘古帝王爱蔷薇者多矣!传说汉武帝爱美,围园养花。汉武帝继位初,就要在阿房宫旧址侧建上林苑。直至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4年,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妍夫人死去,五十九岁的汉武帝,呆在上林苑看花,疏于理政。为了抵抗匈奴袭扰,需要刘彻焕发青春,李妍夫人的大哥李延年,身为乐府协律督尉(管理长安俱乐部音乐歌舞的)崭然见头角焉。手下有一个妙郎,年方二八,艺名丽娟,长得一副皮囊,倒也精莹剔透。精心安排,来到上林苑陪伴刘彻观花。┄《贾氏说林》记载,“武帝与丽娟看花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帝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曰,笑可买乎。帝曰,可。丽娟遂取黄金百斤,作买笑钱,奉帝为一日之欢。蔷薇名买笑,自丽娟始”。据《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载--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硃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要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不根持论,好诙谐,上以俳优畜之,虽数赏赐,终不任以事也。朔亦观上颜色,时时直谏,有所补益。使赵人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建元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黄河水溢于平原郡【德州】,大饥,人相食。赵人吾丘寿王,作了太中大夫。汉武帝时期,开疆扩土,征战不断,海内丁口减半。汉武帝都五十九岁了,还陪伴二八妙郎丽娟,去上林苑观看买笑花蔷薇。也太不顾海内丁口了吧。所以那日附和老江的《清明赋》,作歌曰:哪个烧香午夜烟,空焚裱纸怨流年。春风不懂蔷薇语,等待清明问杜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