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溺水”是乌龙 照片可见可怜天下父母心
8月23日上午,网友间传闻一条消息,佐坝一男孩失踪,家人四处寻找未果,怀疑“溺水”。 佐坝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接到消息后分别赶到事发现场进行搜寻。据了解,事发前,男孩与家人发生矛盾,随后离家出走并失联。了解情况后,公安民警、消防员和孩子的亲属及当地村民即展开搜寻。当大家搜寻完第二口池塘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孩子躲藏在一野外的角落里被找到,一切安好。 当孩子的父亲赶到现场看到孩子时,一把抱住孩子放声大哭。事已至此,已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 但看到这张照片的一瞬间,既让人心碎,又让人暖心。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抱着孩子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谁能想到他的内心深处承载了多大的压力,精神崩溃到了什么程度,围观者面对此情此景也为之动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正因为此,父母一边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一边又是最严格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然而,在这些孩子眼里,父母给予他们的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或者是不能满足他们的。玩手机、打游戏、外出游泳等等,于是种种的不理解,开始与家长赌气、闹别扭,甚至是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来恐吓和要挟。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要知道一个度,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不可为,过于迁就就是纵容和溺爱。
随着假期结束的临近,有很多孩子正在紧抓假期的“尾巴”,想方设法的快乐一时。目前,宿松依然高温,不排除有些孩子还在惦记着野泳。为此,更要引起家长的注意,管好孩子,远离池塘。
社会宣传与家庭教育的效果是有区别的,家长多一点提示,加大一点管理力度,即能减少一点对孩子的伤害,护孩子一个平安。 无可置疑,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居高临下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孩子乐于接受的,而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逐渐产生的隔阂、甚至对立,显然就是个别极端事件发生的根源,所以,这些貌似偶然,实为必然的极端事件,恰恰说明中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明显属于大包大揽,无视孩子天生固有的独立、自主的本性;无视孩子探索世界奥秘的本性。
那正确的作法该是如何呢?我认为:
首先,家长、老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在此基础上,再以适当的方式,给孩子以引导、提示;对孩子那些并不正确、错误的想法、作法,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指出其错误,及这一错误将产生的后果,而不是严加训斥,甚至打骂。
针对孩子有些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想法、行为,师长可以在指明其后果后,容许孩子去实施、体验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此,将会使孩子们产生信服师长们的智慧和教导。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有些创新性(一般常识性的创新)的想法、作法,虽然这些想法作法可能会有些冒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师长们应当支持、鼓励,而不是严加禁止;如此,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探索、追求知识的极为可贵的优秀品质。
记得曾经有报道:
在美国,有个孩子将家里的电视机拆得七零八落,去研究电视机的原理、结构;当然,这个电视机报废了,但是,孩子的家长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夸赞孩子;而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成为一个颇有建树的人。
还有,美国的石油巨头莫克菲勒,他的孩子请求他给孩子买一个玩具,莫克菲勒没有答应,而是给孩子买来材料和做玩具的工具,叫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当然,这些花费远比买一个玩具大得多;而这个孩子,长大后,同样具有非凡的才能。
据说,在美国,当孩子两三岁时,父母就将孩子安排在另一个房间独居;开始,父母几乎每天夜里都会几次到孩子的房间查看而乐此不疲;如此,就给孩子从小培养独处、不惧孤独的性格,因而培养孩子勇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的性格。
当然,如此不同于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例子还有很多(注意:不仅仅针对的的是课堂知识教育,而日常生活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不再列举。
总之,平等对待孩子(这是首要)、循循善诱、逐渐培养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一个理智的师长应当采取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如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