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24-10-18 16:09

东夷


      【东夷地域广阔】
      炎帝后人或退居边鄙,或杂居中原,产生的姓氏非常多,简直超出你的想象。      如今,除了专业人士,普通百姓,提倡过好每一天,则过去的不愿再提,不愿意提及,不等于历史印象灭失。      夏商周一些文人,讲究黄帝正统神权,著书立说,分得那么清楚——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好像炎帝-蚩尤,不需要说点什么。秦始皇统一,一个突出贡献是,要团结不要分裂。秦始皇很讨厌那些神权论,讨厌那些歧视少数民族的文字,对那些传播瞎编的作品严厉禁止(焚书坑儒)      作为新中国公民,维护民族大团结,天经地义。故,作文《东夷》。      依据考古,      距今8300年前的山东淄博的后李文化,      距今7~8千年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      距今4千5~6千5百年的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      距今4千~4千6百年的山东河南陕西的龙山文化,      距今3千6~3千9百年的山东平度市的岳石文化。      证实所有的,东夷人是华人。或者说是华人后裔。      太史公讲到山东为中心的东夷,许不知琉球群岛,朝鲜半岛,都是东夷。      遥想当初,为争夺生活资源,炎帝黄帝阪泉一战,黄帝胜,炎帝部落退居到蛮荒之地。      首先得定义,蛮荒之地,开发之前,当地的人烟绝迹了。      原来,人喜欢群居,人多嘈杂,为一点小事争斗。穷山恶水蛮荒之地,谁都不愿意去。一日无奈去了,到是另有一番景象。俗话说只有穷人,没有穷山。开发利用资源,处处都是宝地。      炎帝部落战败,失去了姜水流域。不再是姜姓了。去了边远地方,以地为氏发展了许多姓氏,退居西北为炎帝西戎,退居北边为炎帝北狄,退居东边为炎帝东夷。   【炎帝之四岳后人,助大禹治水有功,恢复了姜姓,重新回到了姜水流域】      特别是我国秦长城,不但对内地有一个安全感,对关外也有所贡献。得以封闭自理,免除了战乱之苦,因而发展强大起来。不信,请看天然的一片汪洋大海,对东夷的琉球也是封闭自理。所以发展很快,自强不息。      翻开历史一查,先后有-西戎助周灭商。有元朝、清朝。还有其他沽名钓誉的霸主,自称大头鬼的王爷。还有被东瀛扶起来的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五省做了十一年的康德皇帝。如此等等,皆证明边远的西戎、东夷、北狄、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人口发展很快,而且,在没有儒教的地方,显示它边鄙粗野,胜过了皇权下的愚昧。      之前,讲到炎帝东夷部落少昊,以及关于少昊的后人属于炎帝传人,其中少昊传人张晖,是清河郡百忍堂张姓正宗始祖。续【东夷建州左卫】


HJANX 发表于 2024-10-18 16:28


接上
【东夷建州左卫】昨天讲到女真族人,明朝的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铁木儿是炎帝的东夷人。也就是,清朝皇家尊为始祖-爱新觉罗·孟特穆。以及朝鲜族人,是炎帝的东夷的人。如高古丽东夷的李氏,讲到高古丽国,起名朝鲜。是朱元璋说的:“东夷之号唯朝鲜之称最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阿木河,在朝鲜人民共和国了。阿木河的建州左卫。1372年,洪武五年,那里的女真人遭赫哲人攻击,他们从黑龙江逃到建州,元朝残余势力,占了黑龙江牡丹江鸭绿江。朱元璋与女真三个部落为同盟,(胡里改、托温、斡朵里)胡里改虽是外姓,母系全是炎帝东夷部落人,1403年,于永乐元年,胡里改部落首领阿哈出,被赐汉名李承善,是有一定道理的。做了建州卫指挥使。斡朵里部落,首领,赐姓董(如猛哥铁木儿的儿子董山),封猛哥铁木儿担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两个部落平起平坐。建州卫推荐建州左卫晋升建州都指挥使,驻地斡朵里。朝鲜人不满意。所以建州左卫指挥使迁地于凤州。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建州卫迁地于鸭绿江的一个支流婆猪江。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铁木儿回迁阿木河旧居。1433年,宣德八年在旧驻地阿木河。建州左卫,万户指挥使猛哥铁木儿,遭人杀害。阿木河城池被打破。他的次子查山,留下100余户,携300余户迁往辽东。【大清皇帝说他们的始祖叫爱新觉罗·孟特穆。明朝人称之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铁木儿】。宣德十年驾崩,接下来是英宗正统年号。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铁木儿的次子查山。建州右卫,指挥使猛哥铁木儿的少子董山,吃里爬外,阴附朝鲜。1449年正统十四年七月,明英宗21岁,带50万官兵,北征瓦剌。 一个娘娘腔太监王振,在战场上指挥一切,英宗战败被俘。世人唏嘘不已,他弟弟幸灾乐祸,“朱家不缺皇帝,景泰来也”!不想打扰看官情绪。还说东夷,所谓伊人,四面八方。…………一方水土养一方儿女,水土不一,生活习惯,性格、着装,体格、身高、肤色、语言、也有微小的改变,所以炎帝的后代,分开日子太久了,原先的部落名字,因语言不同,多次修改了。高丽人,女真人,琉球人,现在见面都觉得有些陌生了。只知道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种人,长相有几分相似,以微笑当通用语言。真要是对话攀家常,却不知道对方在些说什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HJANX 发表于 2024-10-20 21:16

【东夷之明初两个特别移民】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他们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组成唐人街。可是也有居住地分散,没有办法组成唐人街的移民,仍然是华裔。考古文明,证实了东夷是炎帝的后人。东夷包括朝鲜、琉球。不管那里有没有唐人街,华裔移民,热爱他的根,对山东东夷,有亲切感。今说朝鲜半岛的陈理后人,以及明升后人。
朱元璋的后人有一二十万。朱家内讧自毁些,农民起义又毁些,留发不留头犟脾气,又毁了尽一半。还有十来万人。宿松石家,宿松谢家,鄱阳谢家,韩国陈家,韩国朝鲜明家,有十来万吗?没有。明家、陈家,明初帝胄,后人多些。没得比。最主要的是他们得天独厚去了朝鲜,断了欲念,指望不了旁人,只有自强不息。宿松石家石兴宗公传人可谓最多,传二十六世约一万二千丁。宿松其他姓氏的千户屯田守御卫,传人不足千丁。为证明昨天提到的封闭自理,最大限量地避开了战乱,人口发展相对较快。再来交谈三言两语。
【陈理及其他】陈理,陈友谅的第二儿子,哥哥叫陈善儿,陈友谅的爷爷原来是鄱阳谢家,因做了荆楚沔阳陈家女婿。所以姓陈。依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原则,陈友谅姓陈,所以鄱阳谢家,没有因为陈汉王,而沾光,也没有因为鄱阳湖之战败,而遭株连。谢家军做了明惠宗朱允文亲卫军,受到瓜蔓抄一落千丈。应隆公被扣人质,去宛平任指挥使。其后人分化为宛平农民。丽玉公的后人,是军户的成员。正统十四年秋七月,随帝师北征瓦剌未归。说明鄱阳东村谢家的兴衰,与陈友谅没有瓜蔓。鄱阳之战,陈友谅中流矢,陈善儿被俘。于罪归阴。
元至正23年,公元1363年。陈理12岁个少年,于武昌继续陈汉王,朱元璋到武昌,陈理归降。软禁式转移南京享受归德侯。且封赠陈理家人。等到陈友谅旧部,全部归朱元璋调用,世事如棋,又有变故。前文讲的颍川侯傅友德,随徐达西征瓜州,以及傅友德领兵三十万征云贵,领军二十万北征辽东。因其一个表情不对,诛灭三族。不正是个变故吗?陈理,可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特别优惠去了高丽梁山。
明初另一个红巾军将领明玉珍,1363年,明玉珍称帝,建都重庆,三年病逝,明升10岁少年继位,1371年被朱元璋灭夏国,重庆朱明之战,明升被俘。软禁式享受归义侯的待遇,后来与陈理结伴同行也下放到高丽。“天作之美,如鱼得水。”比陈理混得更好。
朱元璋不同于刘邦。刘邦得势,赶尽杀绝。刘项楚汉战争,水火不容,你死我活。朱陈鄱阳湖之战,朱明重庆之战,朱元璋看在同属红巾军份上,放他一马。朱元璋比刘邦有进步。那时高丽,属于大明藩属小国,若把陈理、明升比作犯罪人等,充军到偏远地受苦,未免伤感情,且不符合历史事实。陈理、明升在高丽享受“下放”待遇。
大明边境无事,陈理利用价值转移了。那时,元的残余逃到高古丽。高古丽尊大明宗主国,把这样一个累赘下放到高丽梁山去,高古丽就得掂量掂量,则合伙对付元朝残余势力。陈理、明升都是特殊身份。交给高古丽伺候着,既可以联盟邻邦,又可以掐灭元朝残余逃窜的一线希望。一箭双雕。自从元朝气数以绝,陈理就成了当地一普通农户。如今,韩国的梁山陈氏也有回来祭扫的。朝鲜、韩国的明氏人家,也来渝祭祖。他们是在外国籍,日久天长,我们国强走红,作为友谊近邻,在外的华裔,不再讲究当初因为什么迁徙。只讲究寻根的热情高涨。
亲戚什么样儿?穷亲戚相争,转为仇人。富亲戚联谊,互利双赢。同是华裔呢?首先要自己富裕起来,强大起来。礼仪生于富足。才有机会投发展与你和平相处。若是落后,就被动了。比穷亲戚还要疏远。

HJANX 发表于 2024-10-22 21:36

【朱元璋割据一方棋高一着】朱元璋灭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同时代的起义军里,朱元璋消灭的元朝军队是最少的。元朝虽然被明朝取代,但它并非亡于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双方同时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结果。元末农民起义,公元1351年五月刘福通起义颍州颍上, 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重庆称帝,拥有四川、云南等地。元末农民起义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已经开花了。朱元璋只是统一了他们,并没有说夺取元王朝他们自己的领地。也没有占有那些宣布独立的周边地块。洪武五年陈理明升去高丽梁山,那时高丽尊大明宗主,属于附庸小国。领北省,元的残部分裂成鞑靼和瓦剌两部,只因朱元璋作孽大杀功臣,而再没有能力征服他。元的残部,企图去高丽省,洪武五年下放了陈理、明升两个特殊身份人物,上文讲的“一箭双雕”之计,把元的一厢情愿给掐灭了。河内的安南都护府,红河的交趾刺使,因南北朝两广要自称南汉,求后梁册封,企图合并红河的交趾。交趾是三国鼎立中原大乱大量的汉人退居地。南汉强征暴敛交趾,激起反叛。宋朝南汉名叫西南夷,不交趾叫吴越,西南夷的西南叫大理。你朱元璋如果说蓝玉傅友德沫英在西征云贵打败段氏与元梁王,说安南、交趾没有元残部,主要对付北元,也行,元梁王段氏联合都被朱元璋收拾了,何苦妄杀功臣,以致安南交趾的蚩尤后人南蛮不能收回归中原呢?在读明史人眼里,朱元璋大明,只能算个割据一方。既不是灭元,也不是华裔大统。妄杀功臣,骂名千载。而我认为朱元璋与女真同盟阻止元的残部入高古丽,置建州守御卫,下放陈理、明升去番属地梁山。既是一箭双雕的英明,也是为割据一方棋高一着。续接【高丽晚些时候的人事更替】

HJANX 发表于 2024-10-22 21:38

【高丽晚些时候的人事更替】恭愍王因孛儿只斤·宝塔失里公主,嫁给了江陵府院大君,由元朝拥立高丽王世子王祺,又名王颛,做了恭愍王。蒙古人叫他伯颜帖木儿,1374年设贵族子弟卫。被贵族子弟卫洪沦、宦官崔万生所杀,妖僧辛旽之子辛禑,被王颛认为嗣子王禑窃居王位十八年。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赐王颛谥号“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恢复邦交正常化。承认高丽王禑,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关于铁岭卫领土争论。高丽人搞了个政变阴谋。明朝说是他灭元所得地盘设置了铁岭卫,王禑说是恭愍王收复是铁岭,是元朝命名给高丽的界山,说恭愍王并夺了岭北的元地盘。朱王两家发生冲突。朱家军兵发铁岭,王家军从平壤打到鸭绿江,兵发辽东。李成桂制造童谣“木子得国”,可见兵发辽东,旋即返回,是李成桂的阴谋诡计。企图废王禑而自立。史称“威化岛回军”。洪武22年12月14日,由王家军李成桂废了王禑高丽藩王,改立王瑶高丽藩王,名曰“高丽恭让王”。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五十八岁的前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王瑶),见《明太祖实录》卷211说“本国自恭愍王薨逝,奸人更替用事,奉上之礼不能尽诚,深怀愧愤。自臣权国,思欲上事朝廷,下奉宗社,以保惠其民。今奉纶音,敢不竭力,但比年所产之马躯干短小,惧无以副命,然御倭、致远、负重、耐寒,小邦赖之,敢先以献,其余以次奉进。”每年要上交一千五百匹马到守御所斡朵里(前文讲过的,此地从略),简直一派胡言,马驹身长短小,只因高头大马纳贡不足数,连短小的小马驹才足1500匹。说起王瑶,一个傀儡够可怜的。何敢说恭愍王死后奸臣办事不尽诚呢?,连小马驹都纳贡了,而且那些小马驹作为脚力用,作为上战场用都可以,小邦都指望它,但优先贡献给你们。《明太祖实录》卷213说,王遥嗣立,乃王氏苗裔。附属于大明,大明岂能帮他逃脱厄运,最终被李成桂父子杀死,废除了恭让王自立。李成桂续接【洪武二十五年】

HJANX 发表于 2024-10-22 21:40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正式篡位,以“权知高丽国事”的身份向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上表,请求明太祖朱元璋册封自己为国王,王家藩王高丽已经灭了,你李家怎么继续王家的高丽呢,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李成桂草拟了两个国名“朝鲜”、“和宁”上报宗主国审批。《明太祖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高丽权知国事李成桂更其国号,遣使来请命。上曰“东夷之号, 惟‘朝鲜’之称最美, 且其来远矣, 宜更其国号曰朝鲜”二月戊寅,奏闻使韩尚质一行,通事郭海龙齎礼部咨文副本来,上大悦。赐海龙马。庚寅奏闻使韩尚质来,传礼部咨,上向帝阙行谢恩礼。其咨曰:本部侍郞张智等,於洪武 二十五年闰十二月节日, 钦奉圣旨: “东夷之号, 惟 朝鲜 之称最美, 且其来远, 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 永昌后嗣。钦此” 本部兹将圣旨事备云前去。上感悦。赐韩尚质田五十结。下教境内:王若曰, 予以凉德, 荷天休命, 肇有邦国。 向遣中枢院使 赵琳 , 奏闻于帝, 报曰: “国更何号, 星驰来报。”卽令佥书中枢院事 韩尙质 请更国号, 洪武 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 韩尙质齎礼部咨文以来。 本部右侍郞 张智 等於 洪武 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 钦奉圣旨: “东夷之号, 惟 朝鲜 之称美, 且其来远, 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体天牧民, 永昌后嗣。” 兹予不谷, 岂敢自庆! 实是宗社生灵无疆之福也。 诚宜播告中外, 与之更始。 可自今高丽国名, 遵用 朝鲜 之号。 属兹初服, 宜示宽恩, 其在 洪武 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昧爽以前, 二罪以下, 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咸宥除之, 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於戏! 创业垂统, 旣得更国之称; 发政施仁, 当布勤民之治。庚子,明升,即明玉珍之子,割据四川,后降明,男义告其父殁。呈礼部。前文讲到石良回家十年朝鲜独立了,那是公元1398年,李芳远发动兵变,杀死异母弟兼世子李芳硕等人,并逼迫父亲李成桂退位,同时拥立同母兄李芳果,自己掌握实权,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如果说李成桂还记得被朱元璋赐封朝鲜国第一任藩王,对大明有所贡献的话,其子李芳远发动兵变夺权,对明朝的铁岭卫,朝鲜诡辩又会卷土重来。历史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它比戏剧变化还要快,事后的明惠帝朱允炆为了削番,拢略人心,承认韩国自理。而抢班夺权的朱棣要做明成祖,娶胡里改女真部落阿哈出的女儿为妻,阿哈出做了建州卫指挥使。钳制了朝鲜的李芳远的野心。【此是后话,不提】

HJANX 发表于 2024-10-23 21:21

【朝鲜其来远矣】洪武25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审批高丽改国号朝鲜,说了一句话,“东夷之号, 惟‘朝鲜’之称最美, 且其来远矣, 宜更其国号曰朝鲜”。朝鲜其来远矣。朝鲜二字,从《易经·明夷》说起。这是64卦象的第36卦。上坤下离,坤为地,离为火,卦象叫地火明夷。说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箕子。箕子名字叫胥馀,商纣王的贤臣。周武王封为箕侯,人称箕子。箕国地名叫做明夷。西伯侯姬昌,推演六十四卦。当时的文字,不同于现在的文字。明夷两个字甲骨文明字跟朝字是一样的。念昭字音。不仅如此,那个年代文字,一个记号而已,标识一个文字记号,而且是一字多义,明、萌、浪、良、朝。通假。夷、尸、丝、鲜。通假。由此通假,衍生出浪夷、良夷、朝鲜。《明夷》卦: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今说这个叫做箕子的历史人物。诸位,请回顾一下我在讲正谊堂董氏的时候价绍董仲舒,《汉书·卷五十六》那汉武帝的哥哥刘非,说:粵王句踐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其中孔子说的商纣王迷恋酒色、暴政刑罚、陷害忠良。有三个仁人。见《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说商纣王无德,功臣数谏不听。微子选择逃离是非之地成仁;比干选择死成仁;箕子割发装癫,箕子操琴,连唱带骂,于是当作奴隶,被囚禁成仁。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屈原说忠厚的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害;贤德的比干大叔,被商纣王帝辛剁成了肉酱。分说三仁: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同母哥哥,母先为帝乙妾,后晋升为妻,生纣,故立商纣王为嗣。周武王灭商后,称臣于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令微子率领殷族,封于宋。成了宋氏正宗祖先。比干是商纣王的大叔,是商纣王的启蒙老师(少师)箕子名胥馀,也是商纣王的大叔,周武王克商,封胥馀为箕侯。箕国在辽西朝阳。朝阳当时地名叫明夷,由于古文字和读音的历史原因,明夷朝鲜,读作昭丝,后来因故转化成现代名词朝鲜。欲知端的,请看后文【箕子三迁】


HJANX 发表于 2024-10-23 21:53

【箕子后人三迁】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周武王请箕子讲治国方略,箕子举例了夏朝,就是不说商朝。史称“箕子明夷”。由于中国方略讲得好,封侯爵于箕国,地点在如今的辽宁朝阳喀左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乡北洞村。【一迁】1973年春,在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发掘了殷商晚期的窖藏“箕器”青铜器十二件,其中有一个重31公斤。50厘米高的方鼎,其底内中心铸造有四个字 “箕侯亚罍” 。(注,罍léi读雷字音),箕侯亚罍,说明箕子是侯爵。罍表示装酒的酒缸。商朝毁于酒色。酿酒需要粮食。西周有禁酒令。皇帝的叔叔箕子身份特殊,拥有罍不奇怪。皇帝的大叔身份,最少比皇帝的哥哥身份高些吧。微子封于宋,箕子而且治国方略讲得好。封为箕侯,而且有罍为证。还有其他出土铜器,证明了箕子封地在辽宁的朝阳。现在人叫它朝阳,西周却叫他明夷。由于字形的历史转化差异,演变为朝鲜,就朝鲜二字,初的发音昭丝,逐渐发音演变为朝鲜。所以朱元璋说“朝鲜起来远矣。”【二迁】春秋时期,燕国扩张,箕子后人向辽东迁移。到了辽阳。朝阳这个原本叫明夷的地方叫朝鲜,为纪念封地,后世子孙吧辽东的辽阳又称为朝鲜。后世子孙称胥馀朝鲜侯。【三迁】秦始皇用兵,箕子有后人迁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那时不是叫朝鲜。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高丽李成桂想自立,废高丽恭让王王瑶,报批改国号。朱元璋说“东夷之号, 惟‘朝鲜’之称最美, 且其来远矣, 宜更其国号曰朝鲜”欲知箕子的后人如何,请听下回【箕子后人】

HJANX 发表于 2024-10-23 22:13

【箕子后人】箕子后人几乎可以全覆盖东三省和朝鲜半岛。胥馀,有人叫他箕子,有人叫他箕侯。有人叫他朝鲜侯。商纣王叫他皇叔,箕子的子孙之多,姓氏分支之多,无法估量。但是可以粗略计算一下。简直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选择对比对象。一个朱元璋距离今天(2024-1368)656年,后代竟然达一二十万,宿松石良一家,后人也有一万二千丁,宿松谢海,富裕卫守御千户,后人杳无音信,在宿松的不足千丁。诸位,想过没有,箕子有多少后人?他的家族居住在长城外,有效地避免了中原战争。武王克商年份。依据武王克商古典记载二十八宿当天的位置描述,天文学研究考虑到地球在这些恒星位移的年度差,推算出周武王克殷在公元前1122年农历12月27日。帝辛在位三十年,到现在(公元前1122+30+2024)3176年了。比起明朝洪武元年到现在,时长最少有4.8414634146倍了吧。我们来计算一下:约隔30年一代人,洪武元年到现在656年,相当22代。按照一个曾祖父有两个曾孙,就是2的7次幂,明朝洪武元年到现在。 (2)^7=128人以这样的人口增长率,商纣王元年到现在(128)^4.8414634146=159亿2135万3129人因为战争的残酷性,疾病疫情的不可控性,饥荒的毁灭性。后人一百人能留一个该有,箕子也该有1亿5921万多丁。朝鲜人口260万人,韩国人口5144万,黑吉辽东三省共有人口9600多万,260+5144+9600=1亿5千零4万。箕子也就是说,如果箕子后人男孩女孩相等,就可以全覆盖朝鲜和东三省。单就这样的计算,不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历史的揭秘,不是通过计算可以推理的。但是我们可以说东夷是华人,或说在韩华侨、在朝鲜华侨、在琉球华侨。远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HJANX 发表于 2024-10-25 20:36

【论尧舜禹禅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地制宜治水,用水。是劳动人民总结的经验,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之前用堵的方法。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比如水库,将洪水堵塞,旁边设置一定水位的溢洪道,让多余的水进入疏导的河流,让库存的洪水留后抗旱保苗。所以大禹以前的堵水,是有功劳的。《山海经·海内经》“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尧帝没有因为祝融杀了一个治水有大罪的鲧于羽郊,而加赏祝融。祝融杀鲧于羽郊是冤假错案。杀鲧于羽郊也不会是尧帝令。★★★★★★尧帝让大禹治水,尧帝叫四岳接替尧的帝位,四岳曰否pǐ 德忝帝位,四岳没有推荐大禹接替尧的帝位,而是推荐了舜。帝曰:“俞予闻,如何?” 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说明尧了解大禹,而不了解舜,所以尧帝要考察舜,看他有没有具备接班人的能力。经过考察感觉不错,把两个女儿--皇娥女英嫁给舜帝。说明尧帝办事谨慎,怎么可能随便下令让祝融杀掉一个治水的鲧呢?岂不是胡说八道吗? 四岳了解舜,四岳是炎帝的后人是众所皆知的。祝融火正,前文讲过南方火,是蚩尤于逐鹿战败退居南方为南蛮。祝融杀了炎帝修水库的专家鲧,证明蚩尤后人祝融部落有一定的地位。舜、大禹是同一时代的人,在尧帝年老的时候,都可以接替尧的帝位。祝融杀掉水库专家鲧,是不是要立河工大禹呢?谨此一问,大禹是蚩尤后人无疑。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于颛顼为族子。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诸位,说尧帝两个女儿皇娥女英给舜帝为妻。就是舜帝娶祖姑婆婆为妻。谁信呢?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如果按照《史记》尧帝是第五代,舜帝是第九代,大禹是第五代。且说大禹也是第五代人,舜作为尧帝的玄孙子,舜把帝位让给高祖父大禹,这个岂不怪哉?何不当初就不接受高祖父尧帝的禅让,直接让尧帝传位给他的同辈人大禹呢?所以说,大禹,不是皇帝的后人也不是炎帝的后人。而是蚩尤的后人。论证得,尧舜禹帝分别是黄炎蚩尤后人。续接【商汤周文不同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东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