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长祐不是石长佑
石姓楹联:唐以前,世系难稽,东浙侍郎,西江学士,先开后继,祖若孙,恪守官箴,当年燕翼相承,历十朝,昭穆源流,确向图书核定;元之始,门庭愈炽,临淄花县,闽省薇垣,大法小廉,兄与弟,各标勋业,今日凤毛迭起,萃一族,功名人物,全凭家乘收来。石老师说兄与弟“石长信,石长佑,‘兄弟同年两进士’”石老师说兄与弟“指石长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石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 2018年4月30日下午,晚上7点左右,龙湖公园施工队发现一座疑似古坟的地块。有4口保存完好的棺木。有两块墓碑,其中一块是1894年的碑。载石长裀,诰授奉直中书石公洊蓭胞兄改葬,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午年孟冬月甲子日乙丑时,石长裀迁葬邑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地形祥云捧月。山向甲庚兼卯酉。原嗣子秉崑更名秉界。落款是,丙子科举人内阁中书同怀弟长祐顿首拜。 其中另一块是1878年的碑,诰授奉直大夫甲子科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蓭。光绪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戊寅年已丑月丁酉日己酉时。安葬石长裀在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辛乙兼酉卯。附葬于石长裀的父母墓旁。十月道光戊戌十二月二十日寅时,(道光18年戊戌1838年),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同治11年壬申1872年)。立胞弟长祐次子秉崑为嗣。落款是赐进士出身,愚弟长祐顿首。 碑上记载石长裀于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中举。由于石长裀聪慧过人,把当地灾荒报告于有司(考官),当地邻里称道弗衰。他的官衔是诰授的,没有说他是进士。至于石长祐在光绪21年乙未才中进士,属于赐进士出身,则不可能在光绪四年就赐进士出身。光绪20年迁葬的时候,写碑铭的石长祐还是丙子科举人,清朝是考取举人资格后,才可以考进士。
****** 网上浏览到“当第二口棺木打开时,古时老山漆保存完好,在棺盖下面形成了一层如薄膜一样的隔层。当工作人员打开山漆膜,掀开一块布料时,发现棺内竟然是一身穿官服,胸前佩戴朝珠的遗骸。文物管理人员立马叫停清理,上报省级文物管理部门。” 网上还能浏览到“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委质策名,荣既膺夫簪绂;克家瓒绪,光必逮乎门闾。尔石长佑,乃內阁中书三级石长裀之胞兄。道足持躬,情殷训弟。经传诗礼,肩缃扬雁序之辉;庆笃芝兰,丹綍焕龙章之丽。芳徽允茂,新典宜颁。兹以覃恩,封尔为奉直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被彰服以增荣,聿显友恭之义;承丝纶之无忝,弥彰善庆之风。 制曰:教佐义方,内则聿彰夫懿范;荣敷闺闼,朝恩宜体乎私情。尔帅氏,乃內阁中书三级石长裀之胞嫂。淑贞性成,徽柔道协。身娴姆训,聿著单荦之材;志禀慈徽,用衍诈炽昌之绪。应昭淑慎,特贲丝纶。兹以覃恩,貤封尔为宜人。于戏!龙章式焕,令仪著美于当时;象服钦承,名德益彰于奕叶。 制诰 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从碑文看到“愚弟长祐顿首“、”同怀弟长祐顿首拜“则知长祐是长裀的弟弟。而从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奉天承运》看,石长佑是石长裀的胞兄,帅氏是石长佑的老婆,石长裀的大嫂。则有石长祐不是石长佑。那么石长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宿松县志也证明了这一点。
******《宿松县志》卷二十二,选举表一,进士表三,第十二页。石长祐光绪乙未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出身第四十二名。石长裀不是进士,而是举人。卷二十二,选举表一,举人表三,第二十四页,第二百十名,县学附生。而在《宿松县志》卷三十七下,列传、忠节,第十四页,石长佑字仲篪(篪读池字音chí)咸丰十一年死于贼。(同治志稿)宿松石姓是一个大姓,人多,而且在明清两朝名人多。道光5年,同治八年,都有石姓名人参加了宿松县志撰写工作。
******由此可见,宿松石谱,石长祐与石长佑是两个人。而不是同一个人。既然采访册县志,来自与各家宗谱记载,采访册石长佑咸丰十一年死于贼,则不可能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进士。因为县志同时记载清楚石长祐才是光绪乙未进士。可不可以说,石老师作文讲的石长佑是光绪乙未进士,写错了。是不是可以说,因为乙未年在甲午年的后一年。乙未年比戊寅年迟到十七年。而光绪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戊寅年已丑月丁酉日己酉时,迁葬石长裀于龙湖公园祥云捧月之前,埋葬石长裀在上排山孟家垄的时候时候,那块碑文的“赐进士出身“是预先假设的。如若光绪四年碑文不是假设,县志为何要记载石长祐乙未进士呢?
一部县志是严谨的,我们不能说祐佑通用,就说宿松县志上石长祐和石长佑就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一部宿松县志,为何石长祐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进士,而石长佑字仲篪,咸丰十一年死于贼。不是让读者抓瞎吗?
《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六品之下称为郎官,五品之上称为大夫。奉直大夫,是从文的散官,在文散官品位,看官阶。只要以奉直二字开头的,就是从五品。当他有了这个奉直品位,就有可能去从事低于这个品位的职官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只有一个荣誉称号。没有分担任务。哪怕他是奉直大夫加四级,【正五品奉正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一个从五品的荣誉,因为威望的提升,加了四级,以致达到了从三品的威望。但是如果没有从事大夫的实际工作,他是没有工资的。所以大清把等待分配工作人的情形(待业的人),叫做候缺。一旦补缺有了职务就有工资。大清叫它职官。石长裀没有担任职官,石长祐担任过龙泉知县。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内阁中书,从七品。奉直中书名词不存在,《诰授奉直中书石公洊蓭胞兄改葬》在奉直和中书之间有一个被省略了的顿号,分别代表奉直大夫、内阁中书。一个不存在的官名,比九品以外不入流的盐茶大使,还要没面子。补充上那个逗号,就可以理解为,石长裀有从五品的大夫品位,有可能补缺为从七品中书的职事官的机会。而不可能大于从七品。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活着的人——他的怀弟石长祐的从职来考量。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经过会试考取进士之后,学子有两个去向:其一,提拔优秀的为庶吉士,就像乙未同科的石长信。从事国家文化工作。其二,排不上用场的,划归中书,其中显赫的内阁中书,是机要部门。而候补内阁中书,就不够档次。在光绪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戊寅年已丑月丁酉日己酉时,石长裀不过是甲子科举人,没有赐进士出身,何来的内阁中书职位?而石长祐在假想的未来考场结果~候补内阁中书。则没有机会以兄弟亲情赋予石长“裀内阁中书加四级”。在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午年孟冬月甲子日乙丑时,石长祐也不能因兄弟亲情赋予石长裀奉直、中书。所以像这样的碑文只能深埋地下,像藏宝图一线之系那样,告之后人,这地下埋藏物的物主身份而已。
******捋一下宿松县志,进士表四,第十二页,关于石长祐。科举考试制度一级院试考秀才。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廪生”的资格,享受官府提供的粮食补贴,而“优廪生”在考试中表现更为出色,获得了更多的优待。石长祐是“优廪生”。光绪二年丙子乡试科举人第130名。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会试“骆成骧榜三甲第169名朝考第四十二名”。说明与四川状元骆成骧,一起参加了朝考。清朝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二甲进士出身,可以经朝考录用为庶吉士,三甲同进士出身,仅可以做县级七品官。县志原文“即主事衔内阁候补中书,钦点即用知县,署江西龙泉县,补新喻县知县花翎。在任侯升直隶州知州”。说明做到龙泉知县,是光绪二十一年,考取了进士,光绪皇帝立即钦点他为知县,无需经历候补知县阶段。那是石长祐获得内阁候补中书履职在改葬石长裀墓以后的事。顺带说一下,石长祐新余知县(新喻)处在饶州九江南昌三个直隶州近旁,他又是候补内阁中书,在任期间有希望候补知州,毕竟没有实现,也是一厢情愿的臆想。比乙未科石长信的际遇补浙江道监察御史要差一点。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午年孟冬月甲子日乙丑时,石长祐还没有进入会试。石长祐有信心赴会试考个从七品,但是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就赋予了石长裀,预期因兄弟关系,诰授一个内阁中书从七品给石长裀。而不是因为石长裀的职事官存在,给石长祐什么《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宿松县志是可信的。由此断定,网上浏览到的关于石长佑《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不是给石长祐的。《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有没有可能存在,将在石长裀一文中接着说。
《石长裀列传解》
石长裀是石绳簳的第二儿子,祖父石广均,曾祖父石褒元。其书香门第到石长裀,偏偏就有些变化。他参加了同治八年纂修县志稿,主要编写先贤,先贤提到光禄寺长祜,那时他还小,已经是语出惊人了。人聪明呀,十六岁就开考,没有考取得了一个心病。旋即就痼疾缠身。在他幼年时,他的父亲在京邸死去,他悲恸欲绝。父亲生病数十年期间,以及父亲死后,他打理家务,只要有空就放下帷幕读书。他住在城里,宣传法治,灾年,把灾情上报救济,捐献生怕落后于人,捐田建会馆,也是为了族人。古人60岁至80岁为中寿,他还未中寿就死去了,他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秉壬。他的遗物是他的儿子提交的,一卷平日学习的《完璞斋诗草》两卷他自己的作品《澄思园诗文集》,等待待刊印,还不用出版呢!他是县儒学的附生,没有考好成绩,享受不了国家助学补贴,参加乡试,屡试都不理想,没有考取举人。最后是通过地方政府推荐,于同治3年甲子年做了举人。他没有进入国子监读书,一直温习功课一直终考到老,惹一身病。他的候补内阁中书,是他梦寐以求而没有实现的一个目标。所以他不可能佩戴朝珠。石长裀的棺材内没有顶戴,没有花翎,即陪葬物只有单单一串珠子。那是一个化妆的装饰品。我没有看到那串珠子。是不是还有四个大的节珠,另三绺记捻珠。后脊梁还有一条背云,端头还有一颗葫芦形的挂饰。如果这些零碎都没有,仅仅一串珠子,无疑那时佛珠装饰。连化妆品假“朝珠”都不算。至于碑文上的某些句子的解读,下次接着说。 ******读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 《宿松县志卷四十》列传 文苑第十页石长裀字孚中号洊菴。镜心内翰(葆元)曾孙。榘生枢部(广均)孙。竹侯舍人(绳簳)仲子。世德作求,克迪前光。(德行匹配先祖,能够遵循前人并发扬光大)领同治甲子鄉薦(乡荐是由乡村推荐的,不同于皇家招考的省级考场的乡试)候补内阁中书。性,忱挚。敏练。善事二人。幼恸父殁,京邸哀㿄ài几绝。(说文解字㿄ài,这个异体字病广头一个医一个殳,组合读哀字音。病甚呻吟之声)奉大父,至敬尽礼,朝夕侍侧。无情,容伯兄咸遘。(无情,让长兄都遇上了)心病垂数十年,奉汤药惟谨。(恭恭敬敬,谨慎小心地服侍汤药)友爱弱弟长祐,恩义绸缪,大父捐馆后,家务蝟集。(家务刺猬刺似的忙不开)常措理裕如。(有时处理得有条不紊),乘闲,下帏讲诵。(得空就放心帷幕读书)。攻苦弗稍辍。(艰苦的环境中从不作稍微停止)办理合邑。诸善举能。继承先志。偶遇灾荒,输捐惟恐后于人。条举艰苦状缕,悉陈有司,请振救甚力。捐田增置文会馆,以赡shàn族人。且封殖诗书佥谓有祖父风。(并且整理和保护诗书,佥qiān群众都说,这一点像他祖父)。居城中,锐意兴利除害。申明法度,振纪纲,至今赖之。年未中寿而卒。著有《澄思园诗文集》待刊。纂修同治志稿。另详先志传~咸原名长祜,候选光禄寺署,正幼,颖悟出语惊人。诗、古,文辞俱湛。于经史,才气卓荦迈群。(荦念luò音,才气特出)十六岁时赴试未遇,旋膺yīng痼疾终身。抚嗣子秉壬,得稍吐遗珠,憾念六十有一终。存有《完璞斋诗草》与裀著并详《艺文》。(采访录,家状)。 ******【接宿松县志卷三十四上艺文东四 集部中 第二页《澄思圆诗文集三卷》石长裀著】裀列文苑,传为同治稿。纂修别详。先志传作者行谊著称,文亦持之有本,体气高妙,出笔清华有祖。亦圜父偕绿轩遗风。诗古文词赋并存,家学渊源著作之薮sǒu (路遥何日回家注:渊薮,指有鱼的深水,有猛兽的草地)石编书目作洊庵遗集二卷山所据本不同耳。《元璞斋诗稿一卷》石咸著。咸附弟长裀传入文苑,学逊敏,而才气发。皇急于进取。值粤匪蹂躏东南,停试不展,遂迈心疾,仅占近体诗草一卷藏于家。剑气珠光腾跃纸上。顾潜曜未彰。乃发现于嗣子秉壬早捷名科,一鸣惊人。佥谓食咸之报云。
附录《光绪乙未科题名碑錄》于后,见我的上传图片《光绪乙未进士题名碑录》共有十六也图片,其中三甲,赐进士出身第二十五名石长信。赐进士出身第一百七十二名是世长佑。报考使用的是石长佑,而不是石长祐。本帖图片显示,第七页石长信,第十五页石长佑。
【石绳簳爷孙三代都是短寿,不得善终】一、石绳簳石长裀的父亲石绳簳,号竹侯。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852年)恩科,试后榜上无名。一病终身,死于御前京师。35岁。斋志未遂。次子长裀甲子举人,长孙秉壬光绪己丑举人俱卒。另有传。 二、石长裀石绳簳次子石长裀。年幼死了父亲,屡试不遇,十六岁地方推荐为举人。举人的唯一出路是通过会试考贡,贡可以通过殿试考进士。除了读书,就是一次两次赶考,没有考中,后来太平军乱不招考了,患了心病死于34岁。上文引《宿松县志》列传 文苑第十页“抚嗣子秉壬,得稍吐遗珠,憾念六十有一终”。所指的是宿松县志卷三十四上艺文东四 集部中 第二页61个字《澄思圆诗文集》三卷行谊著称,文亦持之有本。体气高妙,出笔清华有祖。亦圜父偕,绿轩遗风诗古、文词、赋并存,家学渊源,著作之薮sǒu 作洊庵遗集二卷。山注意:葬上排山碑载立长祐次子为嗣,没有讲到秉壬。在县志石秉壬列传,将讲到壬父长祐,从父长信。可见秉壬是石长祐的儿子。
三、石秉壬石长裀的嗣子石秉壬,民国十年《宿松县志》卷四十列传文苑第四十页石秉壬,字树薌,号任甫。因自慕蔡中郎。常别号“伯偕“(取从音)【东汉蔡邕,字伯喈,官至左中郎将,蔡文姬之父】幼爱读。领悟亦犹人长。忽然泉漏风发,文如奇葩,怒开错采,双金荼火,旌旗辉眼目,才气方周,犊山上,几哀太史,枚年十八建冠。乡试为孙,明府(葆田)拔议谓必”绳武“其高。曾内翰(葆元)、枢部(广均)屡其才、大器矜许之。初,覆题为”人臣“四句某出?优宿儒御史(镜璜)壬族祖也。是岁,丙戌捷。南宫 时起咨方在籍。爱壬作手钞珍。视之谓得风气。先,闱中破壁飞技,小试 何足云语。子弟辈,盍he读焉,旋一等第三人。食饩xì逾年中。(注:“食饩“,明清时期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光绪己丑(光绪15年公元1889年)举人时,有三箭定“天山”,喻谓童试。而岁考,而乡科,皆无虚发也都入士,艳(县志上豐字旁右边一个盍字)称之乙未会试堂。备卷,属大宗伯李文田。壬父长祐。从父长信。
【下接秉壬仕途不易】
【秉壬仕途不易】是科,同捷李取中也。独壬屈。父执交相愧汗,语谓我单登科。初,壬为诸生时,科第渊源颇崇尚制。举学至京师,弥稽古之荣。驰骋文辞,约以经注义。疏小学,训诂是程。益之汉魏六朝。(秉壬仕途不易,考试改变了规则。疏导小学,重视小学的识字音韵课程,拓展范围东西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初,唐盛清,闲及晚明,诸 大家巨丽文,甲午乙未。闲习京。逾年与乡人同年友(朱绍文)、公车张灿奎,晨夕聚合,讲贯之。独,堂奥臻摛 藻chī zǎo (讲“韦贯之”的故事。独特的深奥的,达到舒展)下笔顺奋,龙鸾之文气质,宛近东汉魏京,初与绍文齐名。至是益好学深思。乡达推鸿词。蔡制义亦并进而古。清奇浓淡不一。格有君子,疾没世句题。九艺入十洲三岛,间海市蜃楼。层出奇观,见者赞天,人有评赞,称我伯偕风味。大江以南所无中郎,岂绝人哉。嗣是好涉猎子书于管庄,列淮南俱得趣。深颇不喜。文中子嫌僭jiàn,圣也!(蔡文中嫌超越本分,那才是高尚的人啊!)于《扬子法言》第取词而已,(西汉杨雄为的《法言》关于哲学、法学、伦理。造词而已)正史,喜两汉,鬻yù南北朝,旧唐,新五代,而于辽、金、元三史,明史,搜讨尤力。视为切用。譛Jian地理、政事,皆此取资。此外,《涑 sù水通鉴》、《肃通考》并服习久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两文献都都学习。)生平结习学问,文章外无他嗜。为人端,事嗣父咸积孝。笃于友于,讷言敏。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中~壬高祖葆元识三诉,终身受益不尽(详元传)。须臾不忘承祖训,式后昆。云:有《训子经》涧片言,置汉人典册中,几不辨楮chǔ叶箕裘。(他把《训子经》上的只言片语抄下来夹在书本里,几乎难辨真假。《韩非子·喻老》说宋国人用象牙雕刻的楮树叶逼真。放楮树叶一块儿,真假难分。《礼记·学记》上说,一个冶炼的儿子学冶炼,先得学会缝制裘皮衣服,一个制作弓箭的儿子学制作弓箭,先要学会编织簸箕)堂构用昭焉(父亲建屋基,儿子继承父志建房,一个肯构,一个肯堂,光辉照人)【词曰,敏台小子,勿谓无知,隶以养正。……】以显扬切履困公车,形神瘁。年三十一因省父南昌官舍病猝。著有《珂雪簃集》四卷。朱子四书注引·说文考一卷。(详艺文)
【接秉壬弟弟也是三十一岁死了】
【秉壬弟秉烜也是三十一岁死了】
先是秉壬小学改了课本,小学课程增加了音韵。而秉壬学的是历史知识。别人考上了。独秉壬没有考取举人。弟兄两童试考了一二名。等到他弟弟准备考举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停止科举考试。秉壬兄弟两,觉得生不逢时,郁郁寡欢,英年夭折。没有高官得就。即石长裀的官品,也不是因他过继的儿子,从碑文就知道官品是虚构的。******《宿松县志》卷四十,列传 文苑 第四十页《秉壬列传》附带说:壬弟秉烜字季辉。英伟、倜傥、才调方。其兄十六岁初应童试。县府皆列第二。入游庠毕优。行赴癸卯乡闱,一届科举遂停,因就职州,亦三十一岁卒,著有《惜阴斋》诗文稿。别有啸月轩诗草四卷(详艺文)
【《县志》醒示了那些】一个家乘谱牒,不但记人记事,也记载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一旦不合时宜产生的后果,就是深刻的教训。因为它作为深刻的教训,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兴衰,就会以采访谱牒的形式,录入地方志。标注为宿松同治志采访册,录入的石长裀家族四五代人。其教训,是深刻的。当然,不能明说。甚至扎眼的会犯文字狱的。就像《文苑》篇幅里石秉壬列传,它不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而说《涑水通鉴》。司马光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然来,司马光不光是北宋《资治通鉴》的主修者,还是政治理论家。他主张北宋以儒学治天下。他因循守旧,不愿意变革。曾说,“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看似平平无奇。却话中带刺的。而司马光时代,是宋神宗时代前后。王安石变法、改革的失败,以及与周边民族政权如辽、金的关系紧张,北宋在军事上面临一定的挑战。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以哲宗年幼,临朝听政,重新启用司马光,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那是因为司马光守旧,与变法相碰撞的时代。比较光绪戊戌维新失败后,庚子兵败,辛丑条约时期。还来讲司马光《通鉴》,语句就犯敏感了。******比如~朱绍文、张灿奎,晨夕聚合,讲贯之。话锋一转,却说 “是科,同捷李取中也。独壬屈”。讲石秉壬与几个考生在一起讲韦纯(字贯之)的故事,很显然,贯之二字,是因避讳唐宪宗李纯的纯字。唐宪宗时期韦贯之升官后,抵制宪宗的治国纲领。唐宪宗倾其所有财库财力,充为军需。那时人口发展很快,增加税收比例,田税盐税填补,军官却变着法儿邀功请赏,甚至出现了节度使出家做和尚的怪事,刺激了兵变事件。元和五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叛变朝廷,唐宪宗命卢龙节度使刘济出兵讨伐王承宗。结果刘总杀兄毒父,继承了卢龙节度使的官职。终于悔不当初,出家做了和尚。岂不是说唐宪宗时期,乱臣贼子么?韦纯韦贯之表现如何呢?韦贯之是宪宗提拔的官员,担任吏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升任中书侍郎。因治国主张不同,得罪了宰相裴度,贬为湖南观察使。人家盐铁副史程异,出使诸道督课财赋,要借增加税收令旗,损公肥私,你韦贯之观察使,观察到了,打蛇不死,他不咬你咬谁去呢?好吗!唐宪宗没有财力收服河套地区叛乱。宪宗还要不要增加盐税呢?于是再贬韦贯之,为河南尹。我们且不说韦贯之在唐宪宗死后升任了户部尚书。我们只说在宪宗时期,先前安史之乱带来的负面影响,军阀割据,无力平叛。而韦贯之要减免盐税,减免田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宰相论治国。原本侍郎是宰相所任命的。可韦贯之说侍郎为陛下选宰相。是不是刺激了唐宪宗呢?******诸位,说话时,这石秉壬,字树薌,以及他的弟弟石秉烜,字季辉,在哪里呢?
【石秉壬去了南昌】据载《石秉壬列传》形神瘁。年三十一因省父,南昌官舍病猝。又据载《石秉壬列传》行赴癸卯乡闱,一届科举遂停,因就职州,亦三十一岁卒,得知石秉壬、为了省石秉烜兄弟两,在南昌石长祐的,在任官邸。一个侍候父亲,温习功课,一个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停止科举考试的时候,什么因就职州?无非是说,在新余县所在的临江州,现在的樟树市临江镇,打工。江西吉州(吉安)的龙泉县,原名龙泉场,现在的江西遂川南边,江西的新喻(新余)县,属于临江府,不属于南昌府。“省父”通常指的是子女或亲属前往探望父亲的行为。南昌官舍,不是石长祐的官邸。《宿松县志》显示,石长祐没有做到南昌州官。在晚清南昌官舍,属于官方旅社,为官员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石秉壬列传》“初,壬为诸生时,科第渊源颇崇尚制”。尚制是什么呢?难道他的生父没有说他的同榜骆成骧为何钦点状元公吗?光绪喜欢骆成骧的考卷上“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尚制是为绕着,政治军事的考题。而秉壬预备攻读的是历史系。而且讲那些“刺政”的话题。——韦贯之独堂奥、《涑水通鉴》。也不看看那时慈禧光绪各具其词是什么年月。还容得考生乱发言吗?那一边讲宋哲宗与太皇太后高氏,变法失败,启用司马光。这一边是清光绪与慈禧太后戊戌维新失败辛丑赔款。不但如此,晚清仁道不古,如果有人检举石秉壬说到过,那韦贯之以侍郎身份攻击宰相,刺激唐宪宗的“堂奥”。怎么能不“同捷……中,独壬屈”呢?******一个石绳簳,另一个石长裀,没有因尚制考上进士。而石长祐与同科骆成骧因尚制考取了进士。教训是深刻的。何苦石秉壬石秉烜兄弟两,不顾“尚制”,而去“刺政”,因而独屈呢?也许县志上醒示了这些扎眼的因素,曾经作为显赫的碑文和墓地,石府自家采取了“隐藏性质的深埋”。而在晚清摇摇欲坠的年代,那些刺政的官宦子弟,不仅是说他没有考取功名,还有可能玩失踪的游戏~就说这两个人都是三十一岁就死了。就那么扎眼话题,还 “生平结习学问,文章外无他嗜。”作严正申明吗?害怕了不是?
《排山孟家垄庄屋旧基石洊蓭墓誌》诰授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洊蓭墓誌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蓭姓石氏余先大夫久思其惠抚督学安徽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旋中甲子举人就职内阁中书 曾祖乙丑翰林贵州正考官崇祀乡贤讳葆元葬邑东南乌池石家湾 祖丙戌进士兵部主事 崇祀乡贤讳广均葬乌池忠节寺旧基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其父也今合墓同葬于此 君聪慧过人诗古文词皆雍容华贵不落恒蹊尤存心爱物遇困乏无可告者必加意周全邑中每遇灾侵义举克继先志且缕成艰苦状力请有司拯救也今贵里犹称道弗衰 君配姜宜人系出怀宁四川广安知州优廪贡生姜公凤仪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之旧基副配方氏守节待 旌君生于道光戊戌十二月廿日寅时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立弟长祐次子崑为嗣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山向辛乙兼酉卯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悟君于京邸时余 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公念陨情未有与 君若者今在湘南闻君佳城将关求由放臣卿一吊悲悼其能已耶爰执笔以誌之铭曰眷怀大雅品重圭璋文行兼备纯懿安详水旱洊至邑遇灾荒力图账济劳怨是当宜乎嘉誉颂编珂乡佛宫灵佑后昆寝昌赐进士出身内阁中书口口口口口愚弟长祐顿首拜撰
以上这个墓志,前面四个字迹模糊看不清楚的,可能是思其惠抚。后五个口字是有意识毁掉的。因为石长祐赐进士出身是排山墓葬十七年之后的事。由此可以知是后来有迁葬其他人的时候,补充的。据w打不死的小小强x微博“从打开的棺木中发现一身穿朝服并佩戴朝珠的遗骸以及一些银锭,银锭上面刻着光绪廿二年,在棺外共发现了两块碑文,据碑文上记载,该墓主人姓石,” 从小小强的上传的图片,正面看,其中有三锭银子是泰安边上的肥城县乾隆时候的元宝;有一锭银子是浏阳县光绪二十二年元宝;有一锭银子好像是太湖县同治元宝;其他几锭银子侧面照片看不清楚。如果宿松的这位小小强同志看到了这个贴子。恐怕也是有这种猜想。家乡石姓有文化的人很多。这里只是为了纪念而写。
有喜欢对照县志的,还有几页可以看看。民国十年《宿松 县志》卷三十二上艺文志经部第十八页《朱子注四书引说文解字考》石秉壬著。三十二下史部第九页有石广均自传《榘jǔ生年谱》县志卷三十三上子部第四页《内讼斋随录》、《入谱诗葴》二十二页《兰台棠苑》卷三十三下 集部上第十五页《江南诗集》二十一页《亦圜诗集》、《亦圜诗钞》 《排山孟家垄庄屋旧基石洊蓭墓誌》诰授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洊蓭墓誌。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蓭,姓石氏,余先大夫久思其惠抚,督学安徽。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旋中甲子举人,就职内阁中书。曾祖乙丑翰林,贵州正考官,崇祀乡贤,讳葆元,葬邑东南乌池石家湾。祖丙戌进士,兵部主事,崇祀乡贤讳广均,葬乌池忠节寺旧基。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其父也。今合墓同葬于此君聪慧过人,诗古文词皆雍容华贵。不落恒蹊。尤存心爱物,遇困乏无可告者,必加意周全。邑中每遇灾侵,克继先志,且缕成艰苦状,力请有司拯救也。今贵里犹称道弗衰。君配姜宜人系出怀宁四川广安知州优廪贡生,姜公凤仪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之旧基。副配方氏,守节待旌。君生于道光戊戌十二月廿日寅时,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立弟长祐次子崑为嗣。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山向辛乙兼酉卯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悟君于京邸时,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公念陨情未有与 。 君若者。今在湘南,闻君佳城将,求由放臣卿,一吊悲悼其能已耶。爰执笔以誌之。铭曰眷怀大雅,品重圭璋。文行兼备,纯懿安详。水旱洊至,邑遇灾荒。力图账济,劳怨是当。宜乎嘉誉,颂编珂乡。佛宫灵佑,后昆寝昌。赐进士出身内阁中书口口口口口愚弟长祐顿首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