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三十日,我们单位一行二十多人在早上六点半钟准时乘坐旅游大巴整装出发前往我们旅游的第一站—吉安,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吉安。吉安寓意吉祥安乐,但是在八十多年前,这里并不吉祥并不安乐,红色的土壤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郁郁葱葱的青山埋葬了无数的忠骨,绕城而过的赣江呜呜咽咽在不停地诉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史,年轻的导游小姐圆润的嗓音娓娓道来这千年古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吉安的风土人情,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和革命战斗历程:“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名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素有神童之称才智过人的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故而素有“江南旺郡”和“文章节义之帮”的美誉!当然还是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那场红色革命让这里天下闻名,那场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那场革命发生地就是我们吉安的—井冈山!
渼陂村—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旅游景点,是南宋初年建村,被历史学家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这一片土地古称庐陵),渼陂古村“红”、“古”、“绿”交相辉映,是江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这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村里至今还保留有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他最富盛名当然还是因为他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所在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由标明渼陂二字巨大的牌坊进入古村,我们首先游览了梁氏宗祠,这里就是当年红四军军部,宗祠里面成列着大批的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和其他物件,许多我都叫不上名字,还包括了一些农具,表明我军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革命传统在这时就已经确立。宗祠后面一间大房屋堆砌着几个很大的柴火灶,柴火灶的大铁锅巨大,估计一锅饭够几十人一餐食用,这就是红四军军部的伙房。出了伙房,我们沿着鹅卵石和青砖铺就的小路进入村中,小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古朴,典雅,地下排水设备齐全,小桥流水,息息相通,村边有一株古樟,参天而立,被雷劈成两半后,落地生根,根又长出新枝,堪称天下一奇。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瑰宝,1930年2月,永慕堂成为了红四军总部驻地。
一座绣楼耸立在村中一口水塘边,绣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不知是什么年代为绣楼的主人,一位大家闺秀抛绣球专门而建。小村商业街东西走向,店铺一家连着一家,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彰显着数百年前的繁华,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将军馆,小村一共出了四名将军,他们分别是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中将,三十八军政委梁必业中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梁仁芥,还有被称为儒将的梁必骎少将, 渼陂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共为革命牺牲了51名烈士,是名副其实的“红村”!我们随着人流缓步来到了“二、七”会议旧址,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西和赣南特委、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曾山、黄公略等40余人,这是自红军走出井冈山后的第一次军队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和策略;通过了《土地法》,解决了土地分配的政策问题;会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红军和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的总前委,毛泽东任书记。该会议挽救了赣西南党的危急,是江西土地革命运动的关键转折,为粉粹敌人大规模围剿创造了重要条件。参观完“二、七会议”旧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毛主席在这里的故居,故居是一座很古老的建筑,门楣匾额书写着“惟吾德馨”四个大字(可惜这里正在拍摄一部红色革命史的电影,无法进入参观),四周墙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大幅标语还隐约可见,全村共保存着这类尚能辩认的有80余条。例如,“欢迎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 “欢迎白军官兵当红军!”“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等等。村里一些90多岁的老人至今还记得当年“朱毛”红军经过陂头的情景。 游性未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转向了第二个旅游景点—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书院—位于江西吉安市内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之尾,南宋知吉州军江万里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白鹭洲既以白鹭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创建书院时,也就依洲名而称之为“白鹭洲书院”。古木葱茏的白鹭洲地近市区。洲上四面环水,波光粼粼。隔岸的青原山,连绵起伏,苍茫叠翠。这如画的景色,美丽的风光,古往今来,凡亲临吉安的人们,无不在白鹭洲上留下寻幽览胜的足迹。由于白鹭洲离岸较远,所以尽管洲心地势比江岸高,但因视差关系,站在岸上望之,总觉得白鹭洲远比江岸低,然而每遇洪水,江岸水淹,而洲心不殁,故有“水涨白鹭浮”之说。
1965年夏,郭沫若同志路经吉安时,也曾立于赣江西岸,纵览这个美丽的绿洲,并欣然命笔,写下了“面对白鹭洲,葱茏林木稠。无心寻古迹,有意浴中流”的诗句 .
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书院两座主体建筑为风月搂和云章阁。据史料记载,白鹭洲书院的办学宗旨是敦教化,兴理学,明节义,育人才;办学特色突出,教学质量、学术水平都很高。宋代白鹭洲书院首先是传习理学的阵地。江万里是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的再传弟子,所办的白鹭书院自然以传习朱理学为主。刘辰翁在江文忠公祠堂记中说:“自鹭洲兴,而后斯人宿于义理;白鹭洲兴,而后言义理者畅。”第二是崇祀先贤。白鹭洲书院一建立,就上祀至圣,次及君子,文庙额书“正谊明道”,又临摹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绘圣像于堂中,鼓励生徒见贤思齐,奋发图强。第三择师选生。白鹭洲书院创办后,作为一郡的高等文化教育学府,能否使之成为吉州的教育中心和学术研究重地,关键是对教师的选择。江万里对择师这点十分重视。书院初建时没有选到合适的人任山长,就宁缺不派,亲自为诸生讲学。后离任时又延聘名儒欧阳守道为白鹭洲书院诸生师。此后。接任书院山长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硕醇儒,不只山长,邀请到书院讲学的也都是各界大儒名家。由于有名儒讲学,白鹭洲书院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吉州文风盛极一时。选生即“集郡中九邑俊秀,受业其中”。第四是培育人才多。自白鹭洲书院兴,庐陵“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当宇内之半,春秋大闱,科甲捷报震四乡。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理宗高兴地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上。从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全国。该院培养的名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