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抠”着办大运会传承的是节俭美德
节俭,简约,能不能办好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深圳大运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深圳大运会这次表现得真有点“抠”。
开幕式没放烟花,没请大腕,舞台是用回收的两百万只矿泉水瓶搭建的;大运会63个场馆,有40多个场馆是改扩建、维修或临时搭建而成的。临时场馆建设预算从最初的2.5亿元减少到1.2亿元。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当家人”。他在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中,多次提醒各级官员:“办大运不能花冤枉钱”,“要捂紧钱袋子”。当有人提出大运会要雇用大批专业翻译人员时,王荣当即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只要加以培训, 是可以应付外国运动员的,没必要花钱去请。” (光明日报08月16日)。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对深圳大运会的这种“抠”是由衷地赞赏,真诚地喝彩!认为这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爱民、惜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建设方针”。
深圳是中国富可敌国的城市,大运会对深圳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会。按照国人的思维,能够举办这样的国际赛事、世界盛会是机会难得。因此,为了给世界一个精彩,给国人一个惊喜,给自己一个记忆,无论怎样的隆重,无论怎样的铺张,无论怎样的奢华,也无论怎样的排场,都不为过。事实上,此前中国一些城市举行的诸如此类盛会,在场馆的建设上,都是大拆大建,都强调有超前意识,都要世界一流。就是借贷款,负巨债也在所不惜。在开幕式的安排上都是以场面恢弘,气势磅礴而著称。都是请世界级大导演出场,请顶级名星捧场,场景的设计,节目的安排都只考虑美轮美奂,都只想到夺人眼球,根本不考虑支出成本,不考虑民众感受。就是放个焰火,也要争个世界第一,创造个吉尼斯纪录,让外国人自叹弗如!
别说是这样的国际性的赛事,世界性的盛会,都要极尽奢华,极尽排场。也别说是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举办这样的赛事极尽铺张。有的地方就是一些县市级的赛事,一些地方性的节会,也是要全力盘大、盘洋。花巨资建馆所,花重金请明星。一场节会开支,几年财政收入。其理由都是要造成影响,提升形象,扩大知名度。有些入不敷出的贫困县市,为了提高所谓的知名度,也绞尽脑汁,花费巨资请国际明星,搞人造节日。但平时的民生投入、基础建设、群众生活则是能省就省。甚至连优抚奖金、低保补助都要压、都是拖。
而深圳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城市,在举行大运会这样的国际性赛事时,却是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做到隆重而不铺张,简约而有魅力。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确是以人为本!
古人曾经说过:“不患不富,患不知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而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并要求“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在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也指出,“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合作社、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方针”。
是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财富增长非常快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如果用人均一除,我们的排名还很靠后,我们的国家远远没有富起来,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我们应该没有理由大手大脚地奢侈,没有理由穷奢极欲地铺张。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将来成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富得流油起来,我们也没有理由极度奢华,也没有理由大肆挥霍。因为国库中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群众的劳动和创造,都是来自于纳税人的贡献。所以,都是应该用到民生建设上、用到解决群众疾苦上、用到社会发展上。而不是用到那些无谓的争一时之面子,图一时之畅快上。
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此,笔者相信,有深圳的示范作用,今后我们在举办这样的国际性赛事时,都能够以勤俭节约为原则,都能够把节约下来的物力、财力用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上。
希望深圳大运会这种“抠”的作法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