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张新华先生的书法艺术
认识张新华先生是昨天应一朋友的邀请于他在宿松一家小餐馆见面的,从接触中了解到他是中国诗歌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我深感他的为人憨厚、待人热情、处人真诚。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却流露出情感与品质,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彰显出人格魅力。从他的书法艺术上昭示出大气、灵气和豪气。 大气磅礴流古韵。张新华 先生自述他童年习书,爱柳体千遍不厌,摹像为止。临“二王”骨骼,吸取其血肉为好。仿张、怀神韵,感悟其精髓。四十余年笔耕不止,临摹纸张可用大卡车装卸。他的书法艺术大气磅礴,字里行间流淌着千年古韵。十年磨一剑。他历经十年多个春秋,也算是磨尽三江五湖水了。他悬腕悬肘,全身用力。他构思精细,出手大气,用笔精巧,创意神灵,心脑齐用,一气合成。他点画用笔受看,方圆兼备,藏露多变,而方笔有雄健之气,圆笔有荡意之灵。他目前的行草,善于用墨,常以饱蘸浓墨,大小适度, 起伏有度,浑然一幅。他挥洒自如,蘸湿墨,笔走蛇龙;用渴笔如雪卷堆。他的“亮墨”映入眼帘,“渴墨”淡淡神奇。新华先生的行草,切实做到了大与小相结合,也就是说字的大小要配搭合理,不能千篇一律,行草最忌讳的就是规规矩矩写到底;其次他做到了虚与实相结合,即先腾云驾雾,后飞落他山;另外他做到了浓与淡相结合,就是浓淡的墨迹要有跳跃性,该浓的一定要浓,该淡的一定要淡。新华先生的行草不但有大家风范,而且有气吞山河的气派。 灵气飘舞成一体。新华先生的书法灵气逼人,他博采众长,布局恰到好处,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他选字临摹,面对范本,心追手摹,百练不烦,摹像为原则。他做到手勤、脑勤,动心,多悟,真正达到“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而黄庭坚的“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的道理他心领神会,姚孟起的“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始能入神”的方法他记忆悠长。他的灵气在笔端上飘舞,他的风格在涌动中形成。 豪气十足吞山河。新华先生的书法用笔娴熟,他在摹仿古人章法的同时,不被古人所折服。他的行草是在师法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紧随时代发展,遵循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力求创作自己的风格。使人看了之后,有一种既洒脱而又超越的感觉。他自作的一首词《沁园春,登太行山》的长卷书法作品耳目一新,他那种豪气与霸气,他那跌宕起伏的章法可醉倒一批书法家,他那气吞山河的气要魄迷住了几多同仁。他那种“轻犹蝉翼重崩云,倒海排山石未沉”架势震撼多少书家的心灵。他左右联动,翰墨飞舞,纸上翻腾更是他的豪气所在。 昨晚与张老先生小叙后当场作诗三首
忆友人: 我在京华念宿松,远山近水培情浓。 依稀梦里与君意,不在诗中在酒中。
石莲小酌: (一) 又是马年元夜时,石莲煮酒酿新诗。 青山不老经常翠,便向游人唱竹枝。 (二) 酒后醒来雨敲窗,涓涓细雨入荷塘。 梦中化作山间鸟,飞向禅林沐圣光。
石莲木屋:
我家住在半山腰,木屋引领万国潮。 雾里看山山更秀,林间听雨雨潇潇。
今天一早张老先生电话约我去宿松一诗词书法爱好者-----黄霖老先生家,他带上自己裱好的宣纸给黄老书写了一个“寿”字。用张老先生的话讲:“给黄老送寿来了”!这个字真可谓是:“轻犹蝉翼重崩云,倒海排山石未沉”。他左右联动,翰墨飞舞,纸上翻腾更显他的豪气所在。 2014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