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2|回复: 2

今天的养老问题碰到了昨天的计划生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说“养儿防老”,没说“存钱防老”,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认识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在存下一笔钱,够现在养老了,但这笔钱不够将来养老,因为货币的终值不等于现值,钱只是一种通货,它总是会贬值的。
      “养儿防老”有一个隐含前提,它是建立人口膨胀基础上的,说白了,要生几个儿子或女儿,养老才靠谱。假定人口不膨胀了,即只生一个儿子,他可能会遭遇不测、可能会生病、也可能会偷懒,他自己都不存在了,或者他自己都养不起自己了,就不能靠他养老。
      中国在二、三十年前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已见成效,这个成效就是人口不膨胀了,当年人们就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记得那时有一句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遗憾的是,这句口号始终只是口号,没能成为一项与计划生育国策相配套的重要政策。
      时至今日,让我们不带任何成见评价一下“政府来养老”的提法,这个提法确有前瞻性,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这个提法又不够周全,有限政府承担不了无限养老。
       一个理想化的养老体系,它应该能妥妥地解决养老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第一种渠道,钱是从政府财政中来的,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预算中,每年都会核定比率,切出一块,专款用于解决社会养老的托底问题,政府财政的线是从社会上征税形成的,这块可以叫社保,管公平。
      第二种渠道,钱是从自己口袋中来的,一个人在就业或创业时,把一部分应收的(单位应付的)和已收的钱存到指定盘子中去,当到他退休以后,再从盘子中取出来给自己养老(农民靠实物地租),多缴多拿,早存早取,自己现在存钱给自己将来养老,这块可以叫自保,管效率。
      第三种渠道,钱也是从自己口袋中来的,与自保不同的是,这是一种额外的投资或保险行为,投资成功了,就能过惬意的老年生活,遭遇不测了,凭此获得额外补偿,这块可以叫商保,管调剂。
      理想化的养老体系由人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保、自保和商保组成,然而现实中的养老模式是“养老双轨制”,体制内的人能享受社保,财政切出的一块变成了公职人员的丰润退休工资;体制外的人没有社保而只能自保,他们每月缴费形成了统筹的盘子,据说盘子还弄出了缺口,管理盘子的人没有一点愧疚也没有自己干不好让别人干的意思,只想着让广大人民群众延长缴费时间(延迟退休)来补缺口;至于“商保”,已经有丰润退休工资的公职人员对此没有需求,已经承担缴费重负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没有支付能力,这类银发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
      直到最近,才有了解决“养老双轨制”的朦胧设想,提法是让公职人员也加入自保行列,让他们也来“存钱养老”;先不考虑并轨的技术性障碍,还是看一下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公职人员是吃财政饭的,财政是靠税收形成的,而税收是企业贡献的,这种并轨建立在再度压榨企业的基础上,显然又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再退一步讲,即使强行并轨成功,“存钱防老”仍然是不可持续的,1995年一些地方开始搞养老统筹,当年存入的200元,可以在当地雇用一名保姆来看护老人,200元到了今天变成400元或800元又能派啥用,2015年雇用一名看护老人的保姆,很多地方2000元都不够。然而还有更大的麻烦是,今天的养老问题碰到了昨天的计划生育,“养儿防老”已经来不及了。

    “养老双轨制”问题不是养老问题的全部。

      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养老双轨制”问题,在推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情况下,现在只能重归“政府来养老”的提法,只能部分兑现“政府来养老”的承诺,部分兑现的意思,就是有限政府承担有限养老责任,政府做不到大包大揽,只能出一点,还要加上个人出一点以及集体(商业养老计划)出一点。
      推算,有限政府承担有限养老责任有三种有限能级。
      最低的有限能级,为战士养老。战士不是军人,没打过仗的军人只是一种普通职业,本帖所说的战士,是指上过战场的人,他们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死了,成为烈士;另一种是从死人堆里爬回来,成为战士。一个国家能让那些曾经为国搏命的人衣食无忧,这个国家才能始终保持强悍。
      中等的有限能级,再为缺失谋生能力的人提供养老保障。可以是货币型的养老救济,也可以是实物型的一张床位,这会让社会上各种变相弃老现象消失,这是文明国家的起码尺度。
      最高的有限能级,建立托底的、均等的、普惠的全国养老体系。所谓托底,就是在养老问题上只管吃饱不管吃好,给自保与商保留有发展空间;所谓均等,就是大家都会老,大家都需要养老托底,无论有工作的没有工作的,养老托底是福利,不是收入,不讲究多劳多得;所谓普惠,不分体制内外,从首都到边疆都纳入全国统一养老托底体系;这种养老托底体系是国民福利的重要部分,这是现代化国家的国民认同基础。
      面对现实,按照目前的中国财力,能达到以上三种能级中的哪一级不确定,确定的是,政府已经切出用于养老的一块,但这一块没有惠及全民,而是变成官员们的独食,即使制订并轨方案的专家现在故意回避这点,但是相信历史一定会说句公道话。
      因为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多年,已经形成了少生优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加入统筹盘子的人数再也不会呈指数级放大趋势,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办法只剩一个,这就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根据不同岗位特点设定不同时间的任期制,让大部分公职人员干不到退休就退出体制,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他们就吃不到刻意预留的独食,他们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非常聪明,怎么弄进去的就怎么弄出来,把官员的退休特权变成国民的养老托底机制。






发表于 2015-1-9 1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斗的人生!迷茫的结局!分析的很细致!问先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08:48 , Processed in 0.0198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