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为实 文/高建瓴 据今年安徽高考作文材料所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由此可见,我们肉眼所捕捉到的信息未必就是真实的。 首先,人们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时空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觉,使所见之景(物)失真。 在我们中国的成语词典里面就有一个成语叫做“海市蜃楼”,讲的是我们在大沙漠里可能会看到的一种很虚幻、神奇的景象。然而,这种景象并非真实的,它是远处光线通过密度相差较大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不可完全相信自己所谓的“亲眼所见”。 其次,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会使得许多东西鱼目混珠、以假乱真,那是普通肉眼所不能胜任的。当然,孙大圣的火眼精睛也许可以辨别,那就另当别论了。 譬如,有一篇名为《卖柑者言》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话:“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像这样的情景,实在是我们的眼睛所不及的。因此,那位饱经沧桑的卖柑者最终发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慨叹。 放眼当今世界,诸如此类者也并不少见。有许多贪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是正人君子,台下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人前冠冕堂皇,人后丑恶肮脏。这毕竟也是我们肉眼所难以企及的,往往要等到东窗事发之后才能让人看清其真正面目。就像孙悟空一金箍棒打将下去,你面前那位天使般的美女瞬间变成了一只死狐狸,你才会恍然大悟。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出现什么假记者、假警察、假和尚、假尼姑、假军人、假神医、假大师等等,此外,还有假文凭、假证件、假论文、假档案、假学历……然而,所有这些,到底又有多少能为我们一眼洞穿呢?我们又何尝不被深深地迷惑着呢? 还是《红楼梦》中那一句名言概括得好啊:“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然,这只能怪我们生的肉眼凡胎,不能将真与假瞬间识破,所以到头来才弄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我不知道耳听是否一定为虚,但我相信:眼见未必为实。 2015.06.08日于 宿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