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5|回复: 3

《文化,留后人一个纯净的空间》及答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留后人一个纯净的空间》及答复

       看了《安庆日报.宿松周刊.月未》2015年03月31日石兵先生写的《宿松地名刍议》一文很有同感——“1981年,
宿松县地名委员会对全县地名进行调查登记,经过复核、校正,进行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于是1984年编纂、出版、发行了《宿松县地图册》、《宿松县地名录》。这是
县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进行地名普查登记。这两本资料的面世,使我县域内各类地名有了法定依据。按理,自此以后,应以此为据,规范使用统一的地名。然而,至今,在官方文书上,在民间,仍存在以讹传讹、随意错用地名字的问题,如将‘畈’、‘园’、‘嘴’分别写成‘坂’、‘元’、‘咀’,将‘筑墩’写成‘竹墩’,将‘万缘’写成‘万元’等等、、、、、、”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同字多音多义,同音多形多义,不可胡乱取代。宿松九姑就有这样一个有名的村子叫箭楼屋,《安徽省宿松县地名录》(1985年版)第156页注:“箭楼  jianlou  村。35户,180人。”现不知怎么变成了“建楼”?且运行了几十年!不想乎这是对中华文字的践踏,对宿松文化的践踏,对当地历史的践踏。当初此地名是谁的申报?是谁的复核?又是谁的落实?我怕都是一盘糊涂的账吧!如果此“箭楼”能通彼“建楼”,那么现在到处都可以叫“建楼”了。
      据此,本人根据项氏家谱、民间传闻撰写了一篇《宿松箭楼与九姑箭楼的来历》文刊登在“宿松文联网”“安徽文化网”转载“凤凰网”上,读此就一而知晓作者用意——正视文字,尊重文化,还原历史,不要因此过失而对后人产生更多无所失从。



信件详情
信件编号2015072000026
信件标题文化,留后人一个纯净的空间
受理时间2015-07-20
办理状态已办理
领导批示县委书记王华:
承办单位民政局
办理结果网友你好,你在书记信箱中关于“文化,留后人一个纯净的空间”一文王书记已批转我局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您在文中反映的部分地区地名与官方文书不一致问题,经查阅相关资料,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如将“筑墩”写成“竹墩”等,但一个地区的命名不仅要遵循其历史沿袭,同时需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方面考虑,你在文中提到的部分地名已在日常工作中普遍使用,反映了这些地名在群众中的接受度比较高,如重新命名不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建议继续予以使用。其原名可以在史料记载中体现,作为历史文化予以保存,并传承后人。
二、你在文中反映的《关于要求更改地名冯龙为郑峦的请求报告》一事,经联系九姑乡人民政府了解,“冯龙”应为“冯垄”的简写,自1953年全县行政区划即开始使用,反映了当地的人文、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一直沿袭至今使用,不建议重新命名,如你们坚持重新命名,须经全体组民同意,并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再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
感谢您为我县地名历史文化做出的贡献,也期望您能继续保持对地名历史文化的研究热情,更多相关信息您可直接与我局交流,联系方式:7819813.
回复时间2015-07-27



发表于 2015-7-2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崇文字背后厚重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8 23:29 , Processed in 0.0213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