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3|回复: 2

[随笔杂文] 泗州的沉淹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泗州,第一眼看到的是志发农庄。一座气派非凡的建筑,在农村实在有点鹤立鸡群。志发农庄旁边有8棵两米来高的树,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准确地说,那不是树,只有树身,或者叫树桩。上面没有枝桠,好像是大风折断了似的,然而又没有锯砍的痕迹。树身黑黑的,像刷了一层发亮油漆。厚厚的树皮龇牙咧嘴,又大又深。这是什么风景树啊?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大漠胡杨?那种 “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 生命力极极其顽强的大漠胡杨?都是陌生人,不好意思问。
      我到泗洲三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路上的时间比在泗洲呆的时间还要长,严格地说连跑马观花都算不上。
       3月7日,我在泗洲歇了一个晚上。 傍晚,我请史书记引我看看永天圩。史书记用车把我送到长江边。暮色苍茫中,长江深深地落到我的脚底下。浑浊的江水,全然看不出 “春来江水绿如蓝” 的诗情画意。看上去江面也似乎只有我们家龙湖那么宽阔。书记说,江面有4.5公里。我肉眼凡胎,有眼不识泰山罢了。书记指着我身后一排房子上的一条大坝说,那就是永天圩!
      这就是永天圩!大名鼎鼎的永天圩,不过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大坝。大坝上全部都是房屋和树木,两边都望不到尽头。
      夜幕降临,我又请书记开车去看泗州村墓地。墓地离红枫小区不远,同样是水泥路,旁边紧挨着的是一条水泥沟,那是夏天放水渠道。幕夜中能看到墓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的是 —— “百孝陵园”,一个极有人性化的名字,富有诗意,富有人情味。不是我们家千遍一律冷冰冰的名称—— “ x x 村公益墓地”。泗州人处处用心。墓地旁边还有两间房子,房子前面是墓地管理制度。书记说,这有专人管理,不仅埋葬泗州人,还有附近村里的老人,象征性地收费,一千八百元。
      回到红枫小区,在书记家吃饭。一连四餐我都是在书记家里吃饭。头天是新到洲头乡书记下乡到泗州联系工作,也是在书记家吃饭,我是沾洲头乡领导的光。书记夫人乐观开朗,始终笑呵呵地用枞阳腔说菜不好吃。其实书记夫人一流的好厨艺。鱼园子又细又嫩,我尤其喜欢她做的肉煎茄子,又香又脆,别有风味。山芋粉园子煮胖头鱼原汁原味,芝麻油沾香菜。我不是美食家,但是好歹吃过一些饭菜。第二天跟我一块吃饭的是几个工人,吃完饭他们到志发农庄后面做事。一打听原来那是专门为泗州贫困户做的,每户两间两层楼房。这是泗州村的 “精准扶贫”!我想起杜甫的两句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理想,今天在泗州变成了现实。
      书记家就在红枫小区。这些楼房都是两间三层,而且每栋格局都一样,进门是客厅,隔了一个屏风后面是餐厅,餐厅左边是楼梯,卫生间,一间小卧室。餐厅后面是厨房,厨房有一个门通向外面,他们每家每户在围墙边都有一间小房子放柴火。这是城乡结合部!
      进门客厅墙壁正面是祖宗牌位。书记家祖宗牌位正中间三个字是 “永兆京”(据《史氏千秋》京兆史氏溯源载:史氏祖系由史佚传十三世至春秋卫大夫史鳅,再传十三世史恭因官迁居长安落籍杜陵,即为京兆杜陵史氏。)牌位中间竖写的是 “史氏历代宗祖人神位”,右边三字 “昭考大”,左边三字 “穆妣孺”,一副对联 “千年香火地  万代子孙堂”。两边还有三幅对联。第二天上午我路过每户人家发现他们墙壁是都是这样。大约移民都把 “祖宗背在背上”。
      红枫小区一共居住着127户人家。这农村里的城镇,房子不仅美观实用而且造价低廉。两间三层的楼房只要15万元,比我们家农村同样的家庭楼房价格差不多要便宜一半。书记说,开始建红枫小区,很多人都将信将疑,抱着观望的态度。开始挖基的时候,偏偏老天爷一连下了半个月的大雨,地基里全部都是水,没有人问。书记夫妻俩日日夜夜在通风漏雨的棚里住了整整半个月!他们精打细算,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为了节省开支,统一进材料,跟建筑承包商讨价还价,把价格压到最低。房子前后左右的绿化没有承包,而是村里统一自己搞。书记开车到九江买来小树苗,回来自己地里栽,小树长大后再移栽到各家各户。红枫广场没有请人设计,是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
      晚上住在志发农庄。志发农庄客房的设备绝对不比县城孚玉山宾馆差。乡村的夜静悄悄,一百二十七户人家的红枫小区比县城我住的黎河公园不知道要安静几百倍。
      第二天早晨,我特意在1.5公里的红枫大道散步,步行到永天圩,看到东西走向的环行村级公里。5.1公里的水泥路,右边是渠道,左边就是永天圩。永天圩坝下坝上都是房子。不同的是下面,坝上很多都是民房,很破旧,而且都铁将军把门。明显看得出是早年建造的,很多人家都有窄窄的水泥格,早年泗州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家门的。
      我信步走上了永天圩,来到江边。资料显示,永天圩东南走向,隔江与江西省彭泽县的红光、湖口县的金沙湾、石钟山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圩后(西北走向)紧靠同马大堤18-23号碑外侧,直线连沿;圩左与本乡洲头村(原落棚村)刘小圩毗邻;圩右与本县汇口镇三洲村接壤。
      从江边往上看,永天圩差不多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向两头看,望不到尽头。眼前5.6公里的永天圩全部贴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外衣。永天圩固若金汤!
      这个永天圩,当初老一辈人人拉肩扛,用锹切,用篾兜子装,用扁担挑,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一担担土筑垒起来。永天圩一天比一天高!这是一代又一代泗洲人,前赴后继,一担担土筑垒起来的生命圩堤!
      这就是泗州人,顽强不屈的泗州人。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泗州人代代相传。几百年前泗洲圩是 “昔日大江流”。一百年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滩涂,一人多高的茂密芦苇。据说从1916年开始有三三两两来自桐城、枞阳两县的游民、难民栖身这里,当地人时称 “桐枞圩”,旧称 “十里水乡”。
      泗洲人记得。1928年一个叫胡聘三的国民党军队旅长出钱,在腊月初八日上午,由胡家官棚的代理人胡景亮主持圈筑泗洲圩开工庆典。先祭天,后祭地,逢正午时鸣炮万响,胡景亮代表圈圩董事会亲自动手挖头三锹土,以示破土兴工、建圩正式启动。
      泗洲人生存非常不容易。 泗州村支委许实云母亲告诉她,当初到泗州,用芦苇搭棚,天上用芦苇挡雨遮阳,四周用芦苇遮风挡雨,在里面放柴做饭,一不小心就发火了。一发火就一无所有了!刘乐发说,他们家是合肥三河镇人, 当初来这里还不允许,他父亲懂一点医术才勉强住下来。内容我不能不对泗州人肃然起敬!我没有理由不为泗洲人唱赞歌。
      与永天圩平行的是同马大堤。中午休息时我从红枫大道走上同马大堤。站在堤上看永天圩,只觉一览众山小。同马大堤大大的,永天圩小小的。泗州人称同马大堤为 “皇堤”,他们是圩。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泗州建圩,保卫家园。
      手心朝上,习惯索取,等待别人的施舍,每天从路人手中乞讨些许残羹剩汁;手心向下,习惯奉献,总是不断地帮助别人和帮助自己。
      不得不靠,自己创造。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泗州人就是沉淹木!他们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这就是泗州人!永不屈服的泗州人!
(石普水  2017.3.12.)初稿



发表于 2017-3-1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老师好像根泗州结缘了,不惜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致远 发表于 2017-3-14 16:50
石老师好像根泗州结缘了,不惜赞美!

的确有一点渊源,最近去了四次泗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9 05:35 , Processed in 0.0238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