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杂说 我喜欢探讨人生的帖子,河西山下先生这一篇文讲的是人生与和谐共处, 先生以“人有三六九等”例举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成功后还照样尊重曾经虐待过他的人。说明尊重他人。我认为,这是成功以后的举动,不代表合作就能够成功的举动,可以舍去。 ※ 如果要引例,可以讲在遭受虐待时期,是怎样合作的,最终成功了。 先生本文说过“人有三六九等”。即不单有合作成功,也,必然有个人努力成功的,甚至于,在逆境中,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 ※ 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文王姬昌,拘于朝哥,著周易; 孔圣人仲尼,厄于陈蔡;著春秋; 屈原,放逐沅、澧,作离骚; 左丘明失明了,靠口述给子孙,作国语; 孙伯灵士魏惠王,被庞涓残割髌骨逃到齐国,作孙膑兵法; 吕不韦,秦始皇不认生父,迁蜀作吕氏春秋; 战国韩国极弱,思想家韩非公子(国王韩桓惠的儿子),秦始皇读韩非《孤愤》,仰慕韩非,出现秦攻韩,韩非遣于秦,被李斯下了大牢。写下了《楚人养鸦》天下乌鸦一般黑,《自相矛盾》和大量的诗篇。 这些都是在逆境中独立主持下取得的成功,与合作才能成功反命题。 即成功不一定必须合作。 ※ 所以说河西山下先生,例举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成功后还照样尊重曾经虐待过他的人。这是成功以后的举动,不代表合作能够成功的举动,我认为,可以舍去。 ※ 河西山下先生,讲到共处,举例了河沙加入水泥参与混凝土建筑。 河西山下先生,讲到合作双赢,举例了毛主席关于明主集中制语录“总之,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这是《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62年1月30日) 》 引用的比较好。应该说,算合作的方法之一。也适合讨论合作双赢。 我认为这些都是外界条件因素,即不可抗拒的因素决定的下的必然选择。 如果要进一步讨论合作双赢的终极目标——成功,就要考虑怎样造成和或怎样改变外界条件因素。 ※ 还拿上两例来讲。 一、混凝土中的沙子们均匀分别结合, 二、饥荒年代的浮夸帮们的思想改造。 改变混凝土中的沙子们均匀分别结合,就要用搅拌机,让砂石水灰调和均匀,不至于各族分离,要用振动棒合理震动,既不能过震动得石沉浆底,灰浮浆表,强度减弱,也不能欠震动,使构件内形成糠心空洞,结构松散,强度质量不达标。 饥荒年代的浮夸帮们的思想改造。 首先是要考察一下,1962年1月30日北京召开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再次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 再次强调明主集中制。 这就是【怎样造成和或怎样改变外界条件因素】。舍此,只说沙子们的用途,不说他们与相关的石子水泥的严密结合。 如果,我是说如果。只说浮夸风造成了四千万左右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或者说句“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了事,是不够的。 必须设法子开个扩大会,在延期会议机会里。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 首先,今天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讲什么?怎样做,可以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呢? 是不是题目有点大了? 河西山下先生,欲言又止,文章草草结尾了? 比对河西山下先生以往之作不一样,如《行善也需要弥补》、《云在青天水在瓶》等,条理清晰。 我知道,此文中多个不必要的,是成文后附加的琐碎。个见。
这个7118人的五级干部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会议反省了【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上的瞎指挥风】 华东局要数安徽最严重的。我们的同志叫它五风。 1961年安徽人口比58年减少406.47万,1960年比58年户数减少27.1万户,饿、病、逃、荒、死,五风肆虐。【写至此,老夫想哭,几乎不想写下文】 七千人大会初期,全国被定为重灾省的有河南、山东、甘肃、青海四省,安徽没有包括在内。 在1月底中央准备结束会议时,一封来自安徽的匿名信【时任蚌埠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马骞】和另外的【明朗等人】几封来信,猛然搅动了看似平静的一池水面。几封信几乎传递着同一个信息: 省委压制民主,不让人讲话。就安徽来说,使人感到安徽省委汇报的死亡数字不真实,【实际非正常死亡六百多万呢!外带还隐瞒了责任田】不少人对曾希圣有意见,但没有人敢讲。他们是抱了很大的希望,想在中央的会议上把安徽的问题讲出来,看来没法子讲了,因此很失望。 1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讲话,批评有的省委书记不让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些摸不得的“老虎”中,就包括曾希圣。 ※ 会议期间着重批评曾希圣领导的安徽省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人甚多, 同时批评曾希圣搞的责任制是“单干”,是复辟资本主义,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中央派人发动大家“揭发批判”。当时会议的气氛十分紧张,曾希圣连座位都没有,自己拉把椅子坐到会场边上。在会上,曾希圣做了深刻检查,但对其推广的责任制持保留态度。于是,会上有的人主张开除曾希圣的党籍;毛泽东没有表态。 最后中共中央决定,免去曾希圣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调离安徽,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安徽省第一书记由李葆华继任。 1月30日,安徽省地、市、县委负责人,揭发了安徽省委,特别是曾希圣的错误。 它对家乡的影响是,缓解灾情的责任田发令人曾希圣,被调离安徽,撤销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李葆华接任“积极谨慎”的办法对待责任田,责任田拖到1964年春种前结束。 ※ 曾希圣发现了自己先前批右倾,走上的极左路线。后来,曾希圣执行刘少奇的责任田,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缓解灾情。(叫单干风,叫复辟资本主义) 会议原本会议日程18天,到1月28日结束,与会代表,强烈反映压制民主,刘少奇又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会议影响到大跃进的提出,这还得了,于是会议延期到2月7号,于是有河西山下先生引用的毛主席语录“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 直到1962年9月24日八届十中全会,还在批判的责任田单干风, 邓子恢、曾希圣在会上作检查。 而李葆华采取的是“积极谨慎”的办法对待责任田,安徽的责任田没有在1963年内改过来,责任田拖到1964年春种前才结束。 我们这些老不死的,都记着他的好。 怎么能不使人伤心呢?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才三年啊,中国非正常死亡四千万人左右呢! 一个八年抗战,日伪烧杀,制造无人区,中国不才死亡三千五百万吗? 和平环境三年安徽非正常死亡,竟然六百多万人,绝户二十七万一千多户,以致在高压取缔责任田时,李葆华不得已也拖延了两年多呢!难道这不是不可抗拒的条件因素吗? 小子们和上一代,可能经历过人口缓慢增长,经历过只死不生的负增长的年代吗? 或者有关部门,用当时人口粮票和回销粮供应,知道死亡名单。(从杂牌的网络和知名度不高的信息可能不实在),后生们,可以了解一下知名度高的,就会知道的。 历史学学者。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树基)。有著作《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安徽非正常死亡633.0万人,全国非正常死亡3245.8万人。见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