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男生,一向是朋友圈里的好好先生,认识他两年多,屡次聚会吃饭,席间多有出格的玩笑话,却从没见过他跟谁红过眼翻过脸,堪称脾气好修养好的典范。 直到一次聚餐,他当着众人跟心仪的姑娘表白,被拒绝,立刻便起身告辞。我跟另一位朋友正好在外面聊天,看到他从车库出来,老远就不耐烦的按起喇叭,车库的管理员手上慢了一些,他就从车窗里探出头破口大骂,那天正好下着雨,路边多有积水,而他依然不管不顾的加速,从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身边扬长而过,溅了那小孩一身泥水。 我们两个旁观了全程,惊得目瞪口呆。 他可是走在路上都会主动捡起烟头扔向垃圾箱,是即便跟耳背又顽固的大爷大妈说话都能始终面带微笑,连服务员过来收碗筷都不忘记说谢谢的人啊。 这一晚,却像是成了另一个人。 生活顺遂一切如意的时候,谁不会扮演好人呢?无论是刻意将自己伪装的温柔美好,还是因为抱着锦上添花的念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乐于装扮出一副善良宽容的模样。 可最考验人性的,却偏不是在这些顺遂如意的时刻,而是看一个人失意之时,会如何安放他的善良。 我很喜欢《红楼梦》里那个片段,黛玉和宝玉拌了嘴,生着气,还不忘叮嘱侍女紫鹃:看那大燕子回来,再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 那个平时有点尖酸,心眼又小又讲话不留情面的姑娘,在自己气到“哭了半晌”的时刻,犹能记得要等燕子归来再放下门帘。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指的就是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而在失意之时,也能不轻贱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不拿别人撒气,在翻涌的情绪中依然保留一丝悲悯与自制,这是善良。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掉落过人生的低谷,想尖叫,想骂人,想砸东西,想拉着全世界陪自己一哭,都是人之常情。 而我们常常谈论修养,也从来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大词儿。 不是春风得意之时的随手施舍,也不是人生顺遂之时的呼朋尽欢。 坐在咖啡厅优雅的对侍应生说着谢谢,而在于穷困潦倒又气急败坏之际,是否会去踢邻家的猫。 得意而不张狂已是很难,失意却不带戾气更甚。 在可以随意发泄的时候懂得克制,在恶念一闪的时候坚守善良。 是为很好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