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8|回复: 6

那年方圆芳华 ——悼念方圆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png
      在铺天盖地一场寒潮、暴雪就要来袭的各种预警之下,我没有惧怕和寒冷。
      1月23号晚上,应朋友之邀小聚一下。在这个颇有些寒冷的夜晚,我没有感受到势不可挡的雨雪,但朋友间相见的那一刻,一句话,一条意想不到的消息,立马让我浑身打了一个寒颤,我的心情从见到朋友时的欢愉立刻降至冰点。
      这个夜晚,我感觉到了特别的寒冷。
      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冰冷的事实,它比这场寒潮、雨雪来得还要快,还要凶猛,以至于让我无法喘息,一任泪水在我的脸颊流淌……
      朋友轻声地告诉我说,方圆走了,走的是那么猝不及防,让所有关心他的朋友还没来得及多看上一眼,问候一声!
      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我从朋友处才算有了一条完整的信息。
      是的,程方圆。方圆兄,那个乐观、开朗、高大、帅气的方圆兄因病于2018年1月20日晚间,终究还是离我们而去。
      朋友是方圆兄的挚友,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告诉说是真的,他走了,走的是那么匆忙。
      他最后离开的地方不在宿松,而在安庆家中。
      我不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会是这样?事至今日,朋友才告诉我。朋友说,这消息谁都不知道,谁也不曾相信,他今天才从安庆赶回,只为见上方圆兄最后一面。
      同行的有县文化馆馆长雷鸣,有远道从合肥赶到的旭明婚纱摄影贺总,有县地方志办廖理南老师。他们都是摄影界的同行,更是兄弟、朋友。
      我和方圆兄结识于县文明办,从一开始交往屈指一算有20多年了。
      20多年,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那是在我最好的记忆、最好的时光遇见他。
      而让我心头最难以相信和接受的是,仅仅不到10天的时间,我和方圆兄的一次无意“苏州之行”,竟成了永别。
      1月8日,同是应朋友之邀前往苏州作一次长途旅行。我没想到的是方圆兄在同行之列。那天早晨,他戴着一顶鸭舌帽,肩挎一只大大的摄影包,在上车的那一刻,主动和我打起了招呼,还是那么富有亲和力,满脸笑意,没有任何久违的距离感。说,奀老弟也来了。好!
      在车上,一路上,我见方圆兄有说有笑,丝毫没看出在他身上有什么异样。他一直显得很清瘦,言行干净利落。深得我的敬重!
      经过近8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到达苏州时已是傍晚时分。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和方圆兄挤在一桌。他不时招呼我,奀老弟,要吃饱了、吃好了!
      每每面对这样的关照,我总是朝他相视一笑!
      在苏州风景之地,但见方圆兄不时从包里拿出相机,用他那独特的审美眼光去选景拍摄。而在他的面前,我只能收敛一些,不敢有太多张狂。何况,他是专业的摄影师,我只能算一个门外汉,再说,我手中的一部“傻瓜相机”跟他的装备、技术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只能是远远望着、看着、崇拜着!
      苏州之行是愉快的,更加深了我对方圆兄的印象。他在我面前,始终就象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大哥,细心、周到而又亲切!
      说起最初的相识,最初的摄影,我与方圆兄还真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依稀记得那是90年代末,因工作的需要,我和县文明办多有接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有幸结识了时任县文明办主任方圆兄。广播电视台一档新闻栏目——《窗口行业看文明》就是在我们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的。那些日子里,作为文明办主任,他始终跟随、陪同我们一起选题、写稿、剪辑镜头,每周一期,从未断档,深得全县上上下下的好评,也算是对推动全县文明工作作了一点贡献。
      我从事新闻工作,我好摄影。除了摄像机,照相机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可我本人并未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照相机。摄影是方圆兄的特长,我有心求教,没事空闲的时候,他就教我一些摄影技术。
      那时,数码相机并不多见。用的还是带胶卷的相机。见我如此爱好摄影,方圆兄将他心爱的珍藏多年的一部“海鸥”相机要送给我。我不肯,于是,作低价给了我。
      至此,我就是带着这部相机在随后的日子里拍下了许多新闻照片。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那张曾轰动一时的关于宿松“救灾棚”的照片。
      我也不曾想到,正是这相机,这照片让我在外界公众形象中有了一个基本定位——好捅“马蜂窝”,写批评性报道。那报道、那照片见诸各级报端和央视新闻后,就个人而言就很难再有长进了。
      记得新闻出来的那天,一大早,是方圆兄第一个打电话告诉我,你不出名则已,一出名便天下知。我当时并不知事态发展,只感觉心里惶惶然。毕竟,我是以一种职业敏感使然。至于后来,事实证明,我没有那么幸运,也没有那么可怕!我依然在从事我热爱的工作。
      之后,我虽和方圆兄有过接触,但彼此忙于各自的工作少有交集。但每一次相见,依然是一见如故,彼此问候一声!
      方圆哪一年退休的?我并不知道?只记得前些年宿松百姓论坛爱心协会在县城山水公园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那天,在活动现场,我有幸碰到了方圆兄,并见他主动为爱心协会捐款。为此,我还将他的爱心行动写进了新闻稿。
      从此一别,又是几年过去。由此我得知退休后的方圆兄常常往返于安庆、宿松两地之间,难于见上一面也是正常。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1月8号,一趟苏州之行,竟成为我们永别!
      方圆兄年长于我,但他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一股激情。让我总感觉他青春不老,不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个亲切和蔼的老大哥。这些年,我从方圆兄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
      ”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
      方圆兄,那年方圆芳华何偿又不是如此!你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犹在耳边。
      斯人已去,泪水已干。借用你的同学同事亲友高嗣照的一首悼词:拿起课本,拿教鞭,拿起笔墨,拿相机,唯独不拿手中权利,留下方圆世界,六十四度好春秋;放下锄头,放书声,放弃名利,放眼界,只有莫放心里亲友,铭记同窗情谊,三十九年明日月。
      这是方圆芳华的真实写照!
      同学何祥志,一首《哭方圆》
      惊闻噩耗泪涟涟,
      故土相逢一月前。
      回首同窗神兴奋,
      笑谈终老态悠然。
      人生大限非由已,
      命运无常却在天。
      此去黄泉如有憾,
      听君梦里吐心言。
      更是将方圆的内心世界那种对同学、对同事、对朋友、对兄弟、对亲友的不舍,其拳拳之心让人如在眼前,如在昨天。
      那年,方圆芳华,诲人不倦,精神长存,爱心永恒。“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慌,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座右铭,不但在你的名字里早已得到了体现,你更用你的一生去实践,并作出了完美的诠释。
      方圆兄,愿在天之灵有知,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祭奠你,永远怀念你!
      呜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发表于 2018-1-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老师:愿在天之灵有知,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祭奠你,永远怀念你!
      呜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老师:愿在天之灵有知,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祭奠你,永远怀念你!
      呜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强志《哭方圆》一诗第五句原句为“人生大限”,不是“人在大限”。特此更正。为柳先生怀念方元文章点赞|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至深!与夏先生同悼程方圆先生!
另外,七律《哭方圆》的作者“何祥志”应为“何强志’,”第五句“人在大限非由己”应为“人生大限非由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圆兄为人既不方,也不圆,是椭圆。一个好人就这样突然离去,天理不容!方圆兄,安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17 04:30 , Processed in 0.0230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