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2|回复: 0

吃 “绝遗”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西藏奴隶制时代,奴隶死后的无后遗产,就全部归奴隶主了。这种现象,就叫“吃绝遗”。
       今天,在宿松县也发生了类似事件:
       地点:宿松县邮政储蓄所;
       事由:死者甲在外地邮政储蓄所存有100元,其母依据通存通兑原则,提出以派出所开具的死亡证明,死者身份证,其母身份证,领取该款。
       邮政储蓄所提出:
       除了以上书证之外,还要由公证处出具的财产认定归属证明,以防今后死者遗产在继承人中引发争执。
       当事人认为:
       该规定用于此,不乏合法性;但缺乏合理性:
       首先,其母是低保户,生活困难,属于弱势群体,应当得到关照;
       其二,储蓄所所称的“公证处证明”,其代价必定超过100元。所以,要取得该证明,没有现实意义;
       其三,该规定的核心要义,是“防止死者遗产法定继承人可能引发继承争执”。然而,就100元来说,引发继承争执的可能性,在现实中,根据常识,是没有可能性的。
       所以,笔者认为:
       邮政储蓄所的工作人员做法,缺乏辩证思维;更缺乏人性的恕道。
       而储蓄所主体,则是吃了不是“绝遗”的有后之“遗”。
      所以,人们可以问:吃此“绝遗”,你们邮政储蓄所安心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16 22:28 , Processed in 0.0183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