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62|回复: 1

[随笔杂文] 碎片拾遗巜裁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碎片拾遗手艺篇《裁缝》

文/杨贤明



        在我的记忆里,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街上没有卖成品衣服的店,以前的国营供销合作社,也只有卖布的柜组。在改革开放以前,县城里同样只有布店,外带少量加工和少数的几家服装店。包括古装戏的电影,电视剧里,也只有卖布的店。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农村人,只有到县城或镇上的国营合作社,凭布票买布回家,请裁缝师傅回来加工。这样就摧生了这一行业。可能解放前也有,我就不十分清楚。

       听老人讲,解放前,妇女都是小脚,不能做家中主要劳动力。大户人家,家里有佣人,女人只要在绣房里绣花、做鞋、也能做衣服。小户人家,除了会做女红外,还要烧饭看孩子等等。家里来了客人,都不需要出来。连到堂屋都很少,所以叫堂客。简单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做了。

        民国后期,新民主革命,已经贯彻落实到每个角落。特别解放后,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基本上也和男人一样,战斗在祖国的第一线。不过那个时候,女人基本上只能做鞋补衣服。至于做衣服这一行,本来也不专业,就只有请专业的裁缝师傅了。

       在我记事起,家庭条件好点的人家,一年要做两次衣服,大多是春秋为主。有人家一次做两三天。屋场里其他人家好生羡慕,开口闭口就是,看看他家代代(大)小小的上身做到下身止,全家色色新。条件差的人家,几年都不添加一件衣服。也有做几件衣服的人家,怎么办?两家或三家合起来做一天。

      在当年还有一种情况,做衣服比较多点,就是姑娘出嫁前,要做嫁衣。有家里买的布,还有婆家买的布,顺带娘家人也做点,这样的话,好点条件的,没有三四天是搞不定的。也有的姑娘,婆家上门定亲买的布料,只随便做两件,余下的料子,压箱一块又带回了婆家,防备今后送礼啊,或其他急用。我自家到现在还有我老婆,压箱的布料。就是当时我上门时买的布料。现在也没动它,偶尔看看,也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一般人家都是卖了一头猪,或等其他收入的钱出来了。大人单独去,也有带着孩子,往县城或乡镇供销社,办好布料,估计裁缝师傅,做一天或几天的布料,大人小孩都有份,即使是大人没有,小孩是必不可少,哎,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话又说回来,布料买好了,就提前到裁缝师傅家里去请,因为他是吃百家饭,做千家事,等他安排好那一天到你们屋场,顺便多做几家,就少挑几次缝纫机。

       等裁缝师傅到家后,因为那个时候不可能有裁剪操作台,你家必须办两张差不多高的方桌拼起来,如果没有就到其他人家去借。裁缝师傅铺上一块布垫子,简易的裁剪就好了。

        这户人家就把所有的布料拿出来,放到裁剪台上,再跟师傅讲清楚什么料子做什么人的,再做什么衣服。

       师傅就先喊要做衣服的大人和孩子过来量尺寸,然后用专用的划笔写在布上。不在家的人就等回家再量。

       这里讲个笑话,以前听人家讲裁缝师傅是爬灰老,当然是少数。看到漂亮女人量尺寸时,故意占便宜。师傅在家里做事,一般有个女主人在家里陪着,还要煮饭烧茶等等。还有一层意思是怕人家落(偷或收、藏)布。我们这里有句老话"裁缝不落布,三天一条裤。"女主人陪在家里,这也就给有些道得有问题的人,创造了条件。这也是据我所知,真有的事,但非常少,有的甚至真的上了床。

       那时候,虽然条件差,有匠人在家,煮饭的时候,都要多加几个菜,并且要有荤菜,否则难为情,并放到桌子中间,人们也习惯叫它中间菜碗。不论什么匠人在家,包括师傅徒弟,开始几天都不吃中间菜,也知道人家难啊,到最后一餐,全部吃完。好象这个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现在的手艺人完全不一样,煮多少吃多少,还要来点小酒,有时还闲人家煮少了,煮差了。

       裁缝师傅当时也是论点工,一天一个工,一个工大概每天做多少事,他们心中有数。做了几个月的徒弟半个工,满了一年的徒弟就是一个工了。缝纫机是大宗工具,也收半个工。缝纫机在当时还要开后门才能买到,好几百元,在那年代是两年的工资。

       裁缝师傳手艺好的,在当时是非常吃香的,东家请西家接,风不吹雨不朵(淋)。连同徒弟的工资,机器的工资,一天下来两三个工。生产队只上缴一个工的钱,大约一块钱。也有手艺不行或人缘不好的师傅,一年到头也做不满百把个工。

       裁缝师傅是个技术活,学徒三年没有工资,还要给师傅家里做各种各样的农活和家务。有的甚至要给师傅打洗脚水,到马桶。我们老家有句俗话:"想学徒,首先要能吃三场猫狗屎。"可想而知,当时学徒的难度。也有的人三年学下来了,就是不能独当一面。因为一件衣服下来,从量身、下料、裁剪、缝纫、滚边、开扣眼等等十几道工序,一人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才能独当一面。否则只有跟着师傅做,或到其他师傅那里做客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裁缝师傅培养的徒弟,徒弟的徒弟都南下发了财,家里老师傅,在压街的服装店挤兑下失业了。

2018、7、10、草稿
222931trrqyyfhyq1yqvth.jpg
222931f9j999io099z0r99.jpg
发表于 2018-7-1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旧事年轻人不没有经历过的。
不足之处,有错别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3:20 , Processed in 0.0233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