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46|回复: 1

[随笔杂文] 从文学艺术角度读《庄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文学艺术角度读《庄子》
如果说文学是艺术,
看庄子论文,就是欣赏艺术。

2000年春晚《钟点工》,同志们都记忆犹新吧。
宋丹丹演一个计时工-老妇,身穿一件马甲。怎么也不能使赵本山演的农民大爷乐起来。
说“你怎么就不乐呢?”
接下来有一段台词——
赵本山:这样吧,大妹子我给你讲个小笑话,我给你打开一下尴尬局面。这笑话老招笑了,我这半辈子就指这笑话活着。
(赵本山顿了一下)
说,有一只老虎,被蛇咬了一口,老虎急了,就想把这蛇踩死,追啊追.追.追,追到一个小河边,这蛇,玉无儿…,钻水里去了,老虎就在河岸上就这么等,
“小样的我就不信你不出来”。
不一会,从里面钻出来一只王八,老虎上去就把它按住了,
“小样的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宋丹丹:(眼神,)
(农民大爷看看这眼神,看看计时工-老妇这件马甲)
赵本山:大妹子,我重讲,我讲错了啊。
不对,是一个王八钻水里去了,完事出来一条蛇,老虎说了,
“你把马甲脱了我照样认识你!”
(故事进行中,计时工-老妇,又把马甲脱掉了)
赵本山:大妹子,你看你,我给你讲笑话,你老整个马甲配合我干啥——。


看官,这计时工-老妇穿上马甲,就进入故事,她是蛇穿马甲。脱掉马甲,进入故事,她是一只王八,脱掉马甲,别扭吧?
文化艺术的表现手法,就看它嵌入什么里面,嵌入龙头,可以是画龙点睛,嵌入蛇腰,则成了画蛇添足。把故事换了角色,大不相同


今有一段《庄子·山木》
只要前文不看,结尾几句就不知所云。
有人把“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念破了句子——“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理解为单方面主动避让。嵌入到另一个故事里去,
故事说——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怒火就消失了。于是庄子有了结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说故事人,把结论再一次压缩成“虚己,其孰能害之”。
用白话文,意思是,忘掉自己,这样才能不被伤害。


本人认为
不但结论难得成立,而且,其结论与事件没一丁点儿关系。


我们回看一下《庄子·山木》,
故事这样描述,
南街大力士王僚,见鲁侯一脸忧愁,对鲁侯说,你离开你的臣民到建德国去,那里人民纯朴,无私寡欲,去了就没有烦恼忧愁。
如今你使用臣民,有臣民你累哟,见臣民你忧哟。
所以唐尧不使役人,没有累赘就没有忧虑。
鲁侯说:我离开了自己的领土到很远的建德国去,有很多害处——没有舟车,没有粮食。
南僚比方说:
坐一条船,要渡河,
(如果是)一条没有人的船,向渡船撞过来了,即使是个心地狭窄的人,也不发怒。
那船(如果有人,哪怕仅仅只有一个人在船上)向渡船撞过来,
驾渡船人,就会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喊,
呼喊一次没有回应,
呼喊第二次也没有回应,
接下来不喊第三次吗?
也就夹带了不好听的怒骂之声。
起先不怒,可是现在发怒了?
起先(假设的那条船)没人,现在(假设的那条船)有人。
(先没有人被你指挥,你也没什么生怒的依据;你可以指挥人,今有了人,而人不听你指挥,就怒上了。以此证明了鲁侯的忧——臣民不听话不如没有臣民。)
(供鲁侯使役的人)人可以没有,(鲁侯)你自己去很远的地方去遨游,(没有舟车,没有粮食)这哪能算是有害方面呢?


最后的一句话,被后人误解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本人认为是这样——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用白话文
(供鲁侯使役的人)人可以没有,(鲁侯)你自己去很远的地方去遨游,这(没有舟车,没有粮食)哪能算是有害方面呢?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这句话是针对鲁侯提出——我离开了自己的领土到很远的建德国去,有很多害处——没有舟车,没有粮食。
并不是,对空船就不怒,对有人驾的船就怒,的总结。


我的理论依据是,庄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看官请看,空船撞来,对不可控使动力,不怨不怒。对有人撑船的有意撞来,就会睚眦必报。毫不留情。这是事实,庄子就是拿了这个活生生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结论的。


如果像错误理解最后一句的说:
庄子文中实情——睚眦必报,
庄子结论——不要太在意自己。
事例与结论相反,才是《庄子·山木》
那么,事例与结论正好相反,那还是庄子论文吗?
庄子的那种道教还能传到现在吗?
还不成了道教信徒之外人的笑柄了吗?
庄子结论,假设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就是画蛇添足。
庄子画龙点睛的结论,必然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读《庄子·山木》一整段,加标点之后,附录于下:
【原文】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有人说,几代先生一直就是这样教的,出版的书,也是加了标点符号,都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而不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我认为,那属于,过分崇拜了,或者不经分析,人云亦云了。
我问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如何?
西游记不是有许多人看过?
上面的“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看的人,是否都提出过不对了?
没有。问题是要还原本来历史面目。
我提出来了。
本人在杂谈里《要学孙悟空,为实现大目标,甘当配角》,第二段——《从神话故事里走出来,说句话》就指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12回,“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这个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是错误的,应该是岁次己亥。同时我推算出贞观十三年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公历是——公元639年10月12日。己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癸卯时。
吴承恩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只因家贫,且官场失意,写西游记的时候,嘉靖二十九年,已经50岁了。写作历史性书籍,一定不会有差池。为何月甲子,日甲子,时甲子,都不错,偏偏年甲子错了?我想是再版刊印出了差错。不能怪吴承恩错了。
我们对一个先哲的文学艺术创作,就要像现在尊重别人的著作权那样,不能曲解。发现曲解,在网上提出来,交流看法,不是显摆,而是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
庄子的“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除了《庄子·山木》做故事总结,也可以独立成为命题。
这话的格式,类似于宿松话“人能死,我能埋,那样能吓唬谁呀!”
这话的格式是:如果别人怎样,我也怎样,将必然会怎样。这是完整的命题。
单用庄子的“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可以适合于——你也不在乎自己,我也是路过,当做去玩,也不在乎这事,所以你我两不相害——这种场合。
假设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意义就狭窄了许多,没有前提因素,突兀来一句:自愿虚己,就无害。那只有极少数畏缩不前者,视如珍宝。而众人拍案而立,不愿虚己而苟安。说不定要争论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9 05:56 , Processed in 0.0247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