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8|回复: 8

[随笔杂文] 耳中人可以见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文章,没有先生给导读,学生自导又不知错误。不懂文意,文丑不知在何处,文美不知在何处。随便读倒也罢了,若自编谬误小作,沾沾自喜。且终日自导不辍,不管给作文怎样打补丁,都不新颖。
我曾经遇到某姓先生,把自私自利理解成私利,继而把自私自利,自导成私人利益。
于是对他说,自私自利,不同于私人利益,既不能把自私自利美化,也不能把私人利益贬义。
但某姓先生,自称手老,辩才的确也可以,为了把无理辩成有理,自鸣得意,
疯癫也似说:『然而,人,作为最高级的生物体,历史的演变已经使人领悟出制度,法律,次序,是科学,有效保障人相互之间都能够保障各自的“自私自利”的最好安排』。
这里有一篇聊斋故事--《耳中人》。
这篇志异,讲的是清朝康熙初,某县考取初中的一个学生,名叫谭晋玄。喜欢打坐学道。无师自导。于是导出一件怪事,引发疯癫半年才治好的故事。
《耳中人》的故事,现在翻译大概是这样:
谭晋玄,是县里的一名生员,十分信奉导引养身的道法,暑去寒来也不暂停。练习了几个月,觉得好像有点心得。
一天正在打坐的时候,听见耳朵里面有人像苍蝇鸣叫似的,小声说:“可以看见了?”
他张开眼睛就不再听见了;
闭上眼睛凝神定息,又听见了刚才的声音。
自以为是内丹快要炼成了,心中暗暗高兴。
从此每次打坐,就能听见。
于是就打算等耳中人再次说话,就答应一声。
一天耳中人又说话了。于是他就微微的答应说:“可以看见了!”
一会儿,他就觉得耳朵里,像风微响似的,有东西出来了。
稍微睁开眼斜看他,原来是大约三寸长的小人儿,面貌狰狞凶恶,就像个夜叉似的,旋转着来到了地上。
他心里感到很奇特,却依然凝神不动,看有什么动静。
忽然邻居要来借东西,敲门大声呼喊着。小人儿听见了,神情害怕起来,在屋里面打着圈儿跑,就像迷失了洞穴的老鼠。
谭晋玄觉得就好像丢失了魂魄一般,也不知道小人儿到哪里去了。从此得了疯癫的毛病,整天呼号不停。
吃了半年左右的药,病情才慢慢好起来。
————。
蒲松龄,是一个私塾先生。他的作品,妙笔生花。人看了人爱,鬼看了鬼喜。
有道是“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自导,如果学不出个人模狗样儿,自然是见不得人的。如要忍,就就忍了。如忍不住的,心里老是琢磨着“可以看见了吗?”
看官,你知道吗?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76岁死,蒲松龄从28岁就开始教书,一教就42年。这以前,朝考屡次不第。
写一篇耳中人,看似自嘲,其实是一种讽刺,写了个疯癫人耳朵里,有一个丑陋的小人。而且,这疯癫是自导的结果。
康熙年间文字狱,汉人作品,搞不好就被直接删除了,如果不写成个怪物来,谁敢直言不讳?直言不讳,抓辫子,扣帽子,杀脑袋瓜子。



附录,聊斋志异《耳中人》
原文
谭晋玄,邑诸生也。
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
开目即不复闻;
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
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
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
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
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
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
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
医药半年,始渐愈。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散思维,不是文字游戏的那种“脑筋急转弯”。蒲松龄的发散思维,鬼笔神功,把小人直接进入自导者耳朵里。说,耳中有小人。一日,小人暴露出来,竟是那样的丑陋,那样的渺小,那样的见不得人,竟然连培养他的人也产生了排斥。
小人取得培养他的人同意,出得台来,却怕见外人。除了培养他的人,什么人都怕。怕得像老鼠慌忙找窟窿那样。有人敲门,人就要来了,谭晋玄心想,那小人,会不会又回到谭晋玄耳朵里去呢?
原以为是自己盘腿打坐,练功练出来的收获。此时暴露,竟然是这种见不得人的丑东西。排斥心开始了,心里恐惧,可怕极了,发起疯癫来。
耳中人是不存在的,蒲松龄这一虚构,就把走火入魔写活了。
走火入魔,不光是小人一旦暴露,带累主子。也不只是小人鼓噪“可以见了”,主子就听小人的,应声“可以见了”。
最关键的是,在主子心目中,原本就偏好hào这种小人鼓噪的“可以”。这可不是一般的可怕。非让人发疯不可。根治又将稽废时月。
嚼一篇聊斋,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你路遥:
    显然,你路遥从字眼到字眼,慨念到慨念,与我喋喋不休地就“自私自利”与我论战;其中有的认定,是以你自己的理解,扣在我头上,我无需再证。
     虽然你否认“自私自利”不等于“私利”;但从修辞分析:“自私自利”里的两个“自”,都是定语,其后的“私”与“利”,都是主语(在此没有形成完整的句子),即:“我的“私”,我的“利”;简约谓之“私利”。这是我学学你咬文嚼字的说辞。
     而你我争论的焦点,显然是“自私自利”在道德,法理层面的定性:
     我的观点是:在尊法,尚德的前提下,“自私自利”是正直的人们普遍遵循,实践的处事原则,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物权法》,和即将颁布的《民法大典》,就是对人们的在道德,法理约束下的“自私自利”的肯定。
    虽然我们提倡献爱心,贡献,但它不是法律。而只有在保障人们的基本人权的基础上,使其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无忧,有余时,才有可能,长久。
    而你的观点是:通通将“自私自利”定性为贬义,不可取;以雷锋,白求恩的榜样事迹予以论证;当然还有《安身论》。就《安身论》而言,你故意无视该文“故君子不妄动;动必适其道”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与山人“尊法,尚德的自私自利”不谋而和。
   纵观你的论语,显然是为了颜面而论,毫无为求真辩实之意:夸夸其谈而旁征博引,洋洋大论以显其才,断章取义而以驳吾意。如此朽才,当可休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蒲松龄耳中人,有个词“诸生”,这里解释一下。
明清时期,学生级别多。
没有考起秀才的学生叫童生,不管你年龄大小,都是童生。
参加县级考试的童子试,录取的称谓生员,老早叫秀才,自从有东汉皇帝刘秀,为了避讳,秀才称茂才。
明清县考的学校叫庠,县级学校的学生叫邑庠生,就是秀才。考起了秀才,没有功名晋级的,每年都要复考,考不及格,要受到斥责,那时叫申斥,离及格还差得远的,就除名。考试不按照要求就警告。
普通百姓见官说话,要跪拜申请问答权利。秀才可以不跪。也不摊徭役。
秀才分诸多等级,所谓秀才诸生。简称诸生。那时诸生,文化人称他们叫生员。
生员分廪膳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等三个等级。
初考起秀才叫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一等秀才叫廪生,享受生活补助费,每月有六斗米。一个县一般有二十个廪生。
超过二十个优秀生,除了前二十名的,叫增广生员,简称增生。
增生没有六斗米的助学金。
一年一考,廪生不够格的,不给六斗米一个月,也降为增生。
增生,在秀才等级里排位第二等级。
科举制度里,推荐各地最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家级别的学校读书,叫国子监的贡生。贡献给国家的贡。
每年按例推荐的叫岁贡。
国家庆典,皇家一高兴,允许推荐恩贡,感谢皇恩的恩。
还有六年选拔一次的拔贡生。
秀才中间有通过向国家交纳钱米的,买通方法进入国家级学校—国子监。这就是纳贡。缴纳的纳。
那时派往各省的文职官员叫学政,三年期满,期满时,把那个府县的秀才实行统考,名曰选贡。
统考起来的直接为国家级学校——国子监,这是最具有正派学历的监生。
其他岁贡,恩贡,纳贡,之类的贡生进入国子监的监生,都是某种沾光才产生的。从监生中可以考取功名。进国子监,是为攀仕途的一块敲门砖。
因为这里只讲诸生,至于科举考试的其他事情,如乡试选举人,考解元。会试选贡生,考会元。殿试举人考状元。不在这里讨论。故从略。
所以1#楼说,谭晋玄,就是某县考起初中的一个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3:16 , Processed in 0.0242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