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1|回复: 20

[随笔杂文] 刻画在八十岁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子是硕士,难得回家一趟来看看我。他戴着眼镜,没有多少话说,不几天又远走高飞了。收到他的微信,一幅编辑过的自画像,标题是《八十岁我的对照》,大约是他想用三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
我一看乐了,怎么?堂堂男儿照片,经过数据编辑的老来模样,哪是这个样子。


我回复道:
八十岁
耳朵变薄,耳垂变长 ,
颧骨高耸,嘴唇下瘪,
额头后敞,眉骨前蹙,
人中拉长,嘴巴周边皮肤折叠,
头发、眉毛白,且稀疏。
哈哈,人到了八十岁,原佩戴的高度近视镜就不需要了。
那时,眼球液体少些,眼内发涩的感觉迫使经常眨眼睛,酷似在回想过去,伴随着一滴清泪,似乎在说“还我童年”!
因护目体液的改变,橄榄球形似的眼珠子,逐渐恢复到童年时期的圆球形。焦距恢复正常,视力回升。对镜观察,眼镜下面的眼皮,没有放大的虚像。
于是我对他说,待到八十岁不是你现在画像的那个样子。


我一介俗人,不敢说饱经风霜阅人无数,但最熟悉不过八十岁的人眼睛是什么样子。
我说:
或是文坛大有作为,
或是征伐斩获颇多,
到了八十岁,绝不是戴着高度近视眼睛看自己的脚下,而是竭力让视线摆平,朝前看。
即便似老爸我无所作为,垂垂将老兮,偶遇挺胸无力,偶遇肩缩胸含,也要脖颈后仰,花白的moustache遥指远方, 装作没事人似的高傲地“抬起头来”。


发表于 2021-5-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心态,先生童心不泯必长寿也!

点评

谢谢先生点评,先生好文采“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心态。”  发表于 2021-5-21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先生:
     平面画像不可能用3D打印技术,而是PS技术;请你注意。
     记得有位名人,大楷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对人之将亡时,自己回想自己的一生应当有的总结:
     “不会因自己琭琭而为而感到后悔”;我想:你肯定会五味杂陈而后悔;因为,你本事有,但无定义;你有学问,但不精而好显摆;你有勇气批恶,但不敢对强权之疾发声······。
     呜呼,天不容污,人不容虚,坦然当是。解剖别人容易,解剖自己难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1-5-19 18:23
路遥先生:
     平面画像不可能用3D打印技术,而是PS技术;请你注意。
     记得有位名人,大楷是《钢铁 ...

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风吹向前方;双目紧紧盯住前方;若有所思:
     前,“降汉不降曹”;后,私放敌酋, 而今,麦城一走,凶多吉少乎?
     就“花白的moustche遥指远方”所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1-5-19 18:23
路遥先生:
     平面画像不可能用3D打印技术,而是PS技术;请你注意。
     记得有位名人,大楷是《钢铁 ...

江先生能知道平面ps,就已经很不错了,值得我们表扬称颂。但你那是理解成单色调线条的数字效果,咱暂把这种效果叫夜盲效果吧。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在“夜盲效果”的知识层面上,你进一步把画面视觉效果,用数字化处理,变成多层画面,那就是ps技术另一功能的三d效果。
更进一步,对多层画面的层间距离调整,作数字化处理,(姑且说前后过程,是双数字化处理),然后逐层扫描,就会出现有“肉感”的立体效果。
我谨当这是我主题帖的《自画像想三d打印》的理由啊!

如今,物体模型,常见的三d打印技术,取代模型“翻沙”技术,正是逐层用数字化处理的物像,逐层打印,用粘合材料制作而成的。

江先生在回帖中说:“平面画像不可能用3D打印技术,而是PS技术;请你注意。”
消息怎么就这样闭塞呢?
殊不知,早在2017年前,法国就有百分之八毫米高度的人物雕塑是三d打印技术制作的。仅仅就八十微米啊!
世上的技术发展利用,有些是共享的,有些是要付费才能加持的,有些是引进设备,学会操作就可以使用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要用缝衣针钉扣子,我不是制作缝衣针的人,是种棉花而不是纺纱捻线的人,但学会了使用缝衣针,花钱买一根缝衣针,买一球线,立马就可以把掉下来的钮扣钉上。
就可以共享针线技术了。
然而,我们不可以学江先生的理解方式,也说:“请注意,钉扣子是裁缝匠才能干的活,种棉花的人不可以钉扣子。”

先生评帖中最后还说:
    “呜呼,天不容污,人不容虚,坦然当是。解剖别人容易,解剖自己难哟!”

先生是懂得很多的人,也是“步入宗师级”的长者,理当受人尊重。江先生铿锵的汉子,有什么不当之处可以经路某人去解剖呢!
人无全能,老汉我又有何能解剖先生您呢?
我的这篇回帖,只不过把知道的零星点点的一点皮毛技术,在回答江先生的帖子里随便说说,论坛网友也能随便看到罢了。

先生教育得是,不该显摆。
但我不是显摆。请容我申辩。
先生童年时生活在大城市,自然就比农村人我枉费先于出生的幸运得多。
我主题帖里……八十岁时的眼睛,酷似在回想过去,伴随着一滴清泪,似乎在说“还我童年”!
那是欲哭无泪的回忆而不是显摆。
主题帖里……即便似老爸我无所作为,垂垂将老兮,偶遇挺胸无力,偶遇肩缩胸含,也要脖颈后仰,花白的moustache遥指远方, 装作没事人似的高傲地“抬起头来”。
这也不是显摆,
这也不是“五味杂陈而后悔”。
这是拙老汉我当初无端被下岗裁边,自己艰难地实现了养家糊口的“抬起头来”。
其中的花白的moustache遥指远方。那种“何日冯唐持节赦魏尚”的感觉。
不认识moustache的,自然也不知司马迁《史记》的西汉文帝令冯唐持节赦免功臣魏尚的事情。更谈不上读懂我主题帖之“抬起头来”。

moustache,用宿松话“毛絲旦诗”翻译为下巴壳上的胡须。
拙老汉我上有百岁老娘,依据路某家族规矩,上有父母健在,不可以髭、須、髯、胡都蓄起来。倘若,自己上有严父慈母,在这个家族里,因膝下曾孙玄孙一大帮,我自己的辈分比较高,可以下巴留胡,而不可满脸留须,即不可胡须老人自称。

口上的毛谓之髭[音zī]。
颊上的毛谓之髯[音rán]。
脸上的毛谓之须[音xū]。
下巴上的毛叫胡[音hú]。
上有百岁慈母,文坛上某自称花白的胡须是不可以的。

我不能说,我高傲地仰着脖颈,下巴壳前伸,胡子一督督着,胡子向前一指指着。装作没事人似的高傲地“抬起头来”。

光说下巴上的胡,向前一指着,人家还以为是掉了一个须字呢。哈哈!
所以万不得已,借用个英文名词“毛絲旦诗”。无奈引进moustache,绝不敢发文显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野鹤 发表于 2021-5-19 10:28
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心态,先生童心不泯必长寿也!

因我也是耄耋之年适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1-5-20 08:16
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风吹向前方;双目紧紧盯住前方;若有所思:
     前,“降汉不降曹”;后,私放敌 ...

我们是在文学艺术栏目笔谈,有时对历史人物作一些探讨,也是附录在某个话题里,今有江先生附文云——
“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风吹向前方;双目紧紧盯住前方;若有所思:前,“降汉不降曹”;后,私放敌酋, 而今,麦城一走,凶多吉少乎?”


这是哪家滑稽戏台词,显然有悖常理。
一,胡子再长也在前方,用不着被身后的风吹向前方。
再说身后的风怎么就吹胡子呢?请您戴上关二爷的行头,让背后的风吹一个给我们看看。
二,关公花白的胡子有吗?桃园结义关公比刘备小。刘备161年至223年,刘备尚且只有63虚岁,还比关公后死三年有余,关公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12月败走麦城在临沮被俘,义薄云天不愿意投降孙权,所以被杀,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建安二十五年221年正月曹操死,二月二十一丁卯,阳历4月11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想象那关羽,到死未满六十,一个五十多岁的尚武大汉,怎样就是花白的胡子呢?


啊,对了,先生说的,可能是看电影看的吧。哈哈!
那是陕西话剧团陆树铭同志表演的,在94年三十八岁时他演过,到六十三又演过,那是演员对剧本理解错误。
原著罗贯中引徐晃对话,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似乎也讲到过关公的胡子,但是罗贯中原著不是那样。

当时关公箭伤未愈,关平劝不要去见徐晃。
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
“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
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
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
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
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
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
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


前面作文说过,胡是下巴上的毛,须是脸上的毛,罗贯中说的是美髯公,借徐晃的话说,那五十多岁的关云长须发苍白。
什么叫做须发苍白,
什么叫做苍白,
答曰,白中微青,谓之苍白。
又,青色是深绿浅蓝之间的颜色。
为什么关公须发深绿浅蓝色呢,那是绿战袍映衬下,关公的须,关公脸上的汗毛,略带青蓝蓝的颜色。
徐晃讲到关云长须发苍白,因枣红脸上本来没有长很长的毛,则知徐晃靠近关云长,看见枣红色脸上的汗毛映衬着绿色战袍的颜色。用意在于阔别后,关公长期征战沙场,英风震于华夏,令故旧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徐晃的那话,并不是说关云长的胡子白了,身体特征衰败不堪,该是下马投降曹操的时候到了。


而陆树铭演关公,嘴唇上,右边有一缕白毛,那是髭毛,而不是脸上的须毛苍白。他违背原著,太过分了,罗贯中何在?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好像也讲到关云长的胡子:
关羽微醉,用手捋着长髯说:“我生在世界上不能报效国家,现在背弃兄长,真枉为丈夫!”
曹操问道:“云长髯有多少根?”
关羽说:“大约数百根。每年秋冬大约掉下三五根,所以冬天多用皂纱囊包裹,以防止折断。”
曹操命人用纱锦作囊,送给关羽护髯。
第二天,关羽早朝见过献帝。献帝见关羽忽然有一纱锦囊垂在胸前,就很奇怪地询问。
关羽奏道:“臣下髯很长,丞相特赐锦囊包裹。”
献帝让关羽在殿前打开锦囊,髯长过腹。
献帝说:“真是美髯公!”
从此人们都称关羽为“美髯公”。


上回回帖说过,髯是颊上的毛,运城关羽在曹营表示頬上也只是几百根毛,脸上红枣色没有毛,美髯公关羽五绺髭髯,哪五绺,下巴,上嘴唇的左右和左右颊五个部位,并不包括脸上须毛,不像范阳张飞,豹头环眼,面如韧铁,黑里透亮,髭须满脸,颌下扎里扎煞的。
诸位先生,全国的关帝庙里,有关云长手捧《春秋》的雕塑为证。证明了关公右髭没有一绺白色的胡子。


一个是美髯公关二爷,一个是花白胡子的关公,南辕北辙,驴头马嘴,对不上号的。
而且,前方的胡子,用不着身后的风来吹也在前方。更何况身后的风吹不着胡子。就算是脑壳扭转一百八十度,面向自己的背后,像猫头鹰的脖子那样能扭转一百八十度,比划像杀回马枪那样,面朝着背后的风,胡子必然是随着人头一齐扭转,前后方向立即发生了换位,让风能够吹到胡子,也不可能是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的风吹向前方。胡子又不是头顶上的头发。
胡子又不是脑后的试风标。
胡子不是坐骑项上的鸾铃,
胡子不是随风吹向前方的怪物。
于是乎,那“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风吹向前方;”纯属谬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炮手老江 发表于 2021-5-20 08:16
关公花白的胡子被身后风吹向前方;双目紧紧盯住前方;若有所思:
     前,“降汉不降曹”;后,私放敌 ...

江先生附文
前,“降汉不降曹”;后,私放敌酋, 而今,麦城一走,凶多吉少乎?


江先生似乎想说点什么,却不说,简约吗?是引而不发还是有待而发?
江先生的一些作品中,动不动涉及到壮缪侯关公,说上一句便戛然而止。先前,我还以为是有待而发呢,如今仍然蜻蜓点水,仍然给读者一个“吞吞吐吐”的感觉。


我不才,只从历史背景回答一下,关云长放曹有没有错,有没有罪的问题。


四大名著,其中西游,三国,水浒,作者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都是明朝人,而其中红楼作者清朝曹雪芹,他家身世算来也是满人的“包衣阿哈”。爱新觉罗家族的家奴。像年羹尧一样也是汉人,受皇家恩宠,拉拢到旗人行列的汉军黄旗。
在曹雪芹二十岁以前就亲眼目睹了被雍正皇帝抄家的情形,那个落魄秀才而不敢言语。之所以说红楼是名著,只因落魄秀才的作品秀中有奇。
由此推知,前三位落魄秀才,作品耐看,也是秀中有奇。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品华容道义释曹操,也在于落魄秀才伏笔于奇。




在赤壁之战后,关云长设伏华容道,却放走了曹操。违背军令状,论古今军法当斩。但是放曹,字面上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如若细看,就知是力量对比,夫不得已,而求其次。


周瑜三江水战,赤壁鏖兵,在前方拼命。
而诸葛亮,能用的只有張关赵云。来点趁火打劫,搞点小秋收。令糜竺糜芳刘封在水面收拾“携资潜逃”的残兵败将,“检人家曹魏军的洋酪”。


军事术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要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先从战术考虑吧。
曹操兵败赤壁,八十万大军死亡无数,余下的四散,分路逃命。
曹操要经彝陵山向曹洪的南郡江陵靠拢。长江水战落败,江边水乡沼泽,绕道经乌林去荆州,打算抄小路进葫芦口。
乌林有赵云放烟火虚张声势。
葫芦口有张飞放烟火虚张声势。
曹操走大路怕追兵,折返华容道,寒风刺骨,天雨路窄,沼泽泥泞,人困马乏,疲劳不堪。


这一边,诸葛亮叮嘱关云长仍然放烟火虚张声势。
有道是一计不可二用,为何诸葛亮派出三将,都是放烟火虚张声势呢?


算来,曹操阵营,撤退路线上的残部,是越聚越多。虽然衣甲不全,军旗不整,但残部能坚持到最后逃出来的都是响当当的精英级别。


进入关云长的埋伏圈,跟随者尚有三百余骑。尽管关云长以逸待劳,在曹营那么多精英汇聚之时,若不能围而歼之,则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有道是困兽犹斗,何况是逼尽最后一搏的亡命之徒呢。


一路看来,前有先例。
有一个张颌断路,就可以挫败甘宁甘兴霸、陆逊、太史慈的精心伏击,使曹操成千人的队伍顺利突围。
接着,徐晃张颌可以缠住赵云让曹操带人逃脱。
接着,许褚单挑张飞,张辽徐晃又来夹攻张飞,曹操照样带人逃脱。
到了关云长埋伏圈,遇见关云长带领五百校刀手,曹操猖狂一跳,吼道“既到此处,决一死战”。
依我看来,曹操的众将官,三百精英胜五百校刀手,也绰绰有余。特别是不远处,就是曹操辖地的大后方。


书中记载逃跑途中,先后出现的有
徐州收降的张辽,
荆州收降的毛玠文聘,
开封投奔来的徐晃,
又有,从袁绍那里收降的,列寨坚守的部队三千人,为首的是马延张顗。
接着是原袁绍部下的冀州归降来的张颌,
接着是从吕布阵营出走的李典,
汝南归顺的许褚,
还有东阿谋士程昱等等。


书中暗表,到得华容关隘,尚有跟随者三百余骑。
华容道脱险,跟随曹操逃难赛跑也似的,到了谷口还有二十来骑。便有生力军曹仁接应来了。


接下来,曹操有后续安排,张辽乐进李典守合淝,
夏侯惇守襄阳,
曹云曹洪分别留守南郡、彝陵、荆州。
单单为拿一个荆州,使文武全才的周瑜周公瑾差点命丧当场。佐证了曹操手下的将官也不简单。


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动用巧机关,偷换兵符,骗了曹云。看来“智取荆州”是何等不易。

再回头看看当初的关云长,带五百校刀手设伏于华容道。
从战术上看问题,且不说曹操疲惫之师,不是不堪一击。
只拿有胜算的甘霖陆逊太史慈联手,都不能阻止曹操逃脱。
只拿有胜算的赵云,张飞等比较,都不能阻止曹操逃脱。
关云长有多大能力俘获曹操呢?绝对不能。


华容道放曹,从战略意图考虑,就更有戏,待有机会再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乡文艺板块上,我谨附文,证明一个题外话题。上文我说捉放曹,是关云长夫不得已而求其次,某某“跑偏的”还不以为然。
请你再观看《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曹操赤壁兵败北撤途中,就要靠近他的辖地大后方,先是列寨坚守的张顗带着三千人马接应,与东吴的追兵拼命。不久到达华容道,背后山口,生力军曹云就及时出来接应,虽然曹操所剩三百骑,关云长手下只有周仓关平,其余仅五百校刀手。
什么叫校刀手,左右手,持短刀的步兵。
五百步兵,(人数比骑兵多出那么一点),就可以围困三百骑兵吗?就可以捉住曹操吗?不能,
军事书上《孙子兵法》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华容道上杀红了眼的曹操三百骑,在曹操大吼一声:“既到此处,决一死战”之后。假设曹操不听程昱言,而采取硬拼,假设关云长不放曹也硬拼。五百校刀手步兵 ,能围歼三百骑兵吗?
历史太久,我不去书呆子气讲求《孙子兵法》云云。
我谨举一个西安事变前后的战例说明之。

(请读一下《革命战争回忆录》)。
可证明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上是从战略战术考虑的。


1936年11月,我河西走廊步兵16500人,6500杆步枪,还有1300妇女独立团和500骑兵,加上后勤机关,共两万一千八百人,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领,三军一字长蛇阵,西渡黄河开拔新疆。遭到马家军马步芳骑兵阻击。

马家军骑兵突袭,三洗古浪城。
古浪城一役,孙玉清九军6500人。仅骑兵偶然获胜,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一字长蛇阵遭到拦腰打击。我队伍作了互为犄角式调整。
九军在临泽,
五军在高台,
总部有三十军护卫驻防倪家营子。
列阵一个捉马式。
马步芳分出两路作佯攻牵制,而全力围攻我高台。
高台将士,弹尽援绝全军覆没,军主任杨克明同志牺牲,军长董振堂自杀。战事是何等惨烈。


敌进我退,引兵骄敌。
我迅速于西洞堡聚结,寻机歼敌。
果然歼灭他一个团。
此刻,陈昌浩要乘胜前进,来个回马枪。
敌退我追。
拉开帷幕,敌我对比,我军人数不是多那么几百几千人,而是多了去拉。


敌人溃败,我军士气高昂。形势喜人。
但是,不要忘了,我军,军火粮食奇缺,部队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作战。其结果被马家军各个击破。最终,不得不向祁连山突围,向新疆隐蔽,只留下千把人队伍的革命火种,
读《革命战争回忆录》,
我们的革命先烈,在那血洒黄沙的战例,惊心动魄的战例 ,难道不足以说明《三国演义》华容道关云长捉放曹,五百步兵难以围歼三百骑兵,那是夫不得已而求其次吗?



点评

关于“红西路军”覆灭,显然是因天时、地利、人和缺失之故:“天时”,红军军衣单薄,天寒地冻、缺衣少食;而“马家军”却无此虑;“地利”:红军异地作战,弹药、装备远不如敌;“人和”:张国焘与毛泽东分道扬镳,  发表于 2023-7-8 19:41
(接前)而是关羽敌我不分,个人感情至上,更无视关羽之前签的的军令状;故谓之卖国通敌;故当按军令状斩杀之。然,《三国演义》本为小说,作者喜恶左右小说情节、主题走向,故不足为信也。  发表于 2023-7-8 19:25
溃兵三百何敌伏兵五百?前者如惊弓之鸟、后者如猛虎下山,何以不能胜也?纵然是溃兵五百,伏兵一百,伏兵仍然能够击溃之;何故?军心不同也。历史上的官渡之战,“百团大战”,皆可证也。故,关羽放曹,非匹夫所言也  发表于 2023-7-8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11-25 13:33 , Processed in 0.0285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