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武子死于齐 我对孩子他娘说,发一篇辩证杂文,关于宿松地名起源,松滋侯徐历,宿松县令张河丹。在等待百姓论坛通过。孩子他娘说:“我知道你过于耿直,动笔就会得罪人的。谁给你通过呢?曾听你说过的故事《国武子死于齐》,人老了,别再写辩证杂文啦!” 故事?我回想了老半天,啊,韩愈的“好hào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 于是我说,这是新时代,不是公元前574年春秋齐灵公时代。何况,齐灵公是耍了个阴谋,要除掉两个护国良臣,其一国武子,其二高无咎。如今我的辩证杂文,是知无不言,不惹祸的。 这里简介《国武子死于齐》 故事发生在春秋,见左丘明写的《左传,成公十七年》,记载鲁国第八代公成公姬黑肱,鲁成公十七年,也就是齐灵公八年。公元前754年。 鲁成公十七年,郑国与楚国攀好,利用当时楚国兵力入驻郑国,来对付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齐灵公八年,灵公会晋侯于沙随(今河南宁陵),听从晋国之命,派国佐(国武子)随晋侯伐郑。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于六月二十六日乙酉日,在柯陵结盟后,诸侯联军,暂且各自回国,国武子作为齐灵公的相礼参加会见,高无咎、鲍牵留守。 有一天,齐国的庆克,跟齐灵公的声姬孟子私通,庆克穿着女人衣服和女人一起坐辇,进入宫中的夹道门。鲍牵见到了,报告国武子。国武子把庆克召来告诉他。庆克畏惧国武子直言,躲在家里很久不出门,报告给声孟子说:“国武子责备我。”声孟子发怒。 杀国武子,这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声孟子为了掩盖丑闻,发誓要陷害三位忠良,置之死地而后快。正所谓:“不信,但听背后言,断送无常死不知”。 单说,齐灵公从柯陵结盟回国,却不见开城门迎接。声孟子说,“大夫高无咎和鲍牵要立公子角为帝,这事大夫国佐也知情”。 十八天之后,于七月十三日壬寅,齐灵公动用酷刑,把鲍牵的两只脚砍下来。还驱逐了高无咎。高无咎逃亡到莒国。他的儿子高弱,据有卢地,发动叛乱。 国武子一时侥幸躲过一劫,终归还是要被消灭的。 诸位,为什么齐灵公不问青红皂白,要杀忠良呢? 答曰:遭逢乱世,上,乱七八糟,下,过于耿直。 为了排查因果,从头说起。当初,吕尚姜子牙,肇开西周有功,封为齐国公侯。世称齐太公,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姜太公。 依照齐国接班顺序是: 太公、丁公、乙公、癸公、哀公、胡公、献公、武公、历公、文公、成公、庄公(吕购)、僖公、襄公、公孙无知、桓公、公子无亏、孝公、昭公、公子舍、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吕光)、景公、安孺子(吕荼)、悼公、简公、平公、宣公、康公。 从姜太公起,十公到齐文公,齐文公次子封于高邑,曰公子高,后代姓高,齐文公的公子国,后代姓国。 公子高生高子,高子生吕傒。吕傒也叫做高傒。 公子国生国子,国子生吕仲。谥号懿,吕仲也叫做国懿仲。 适逢公子无知作乱杀了齐襄公自立为王,国懿仲和高傒,曾经支持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第六公齐桓公。齐国很快就强盛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齐桓公三十八年,国懿仲和高傒,获得西周襄王封号,为辅佐齐国吕侯的上卿。从此国姓、高姓并称二守,世袭罔替。 国懿仲生国归父,国归父生国佐, 高傒生高庄子,高庄子生高无咎 到齐国第八代公侯,到齐灵公,高姓就是高无咎大夫,国姓就是国佐,字武子, 偏偏这齐灵公好战,一会儿跟晋厉公好,要攻打郑国,一会儿翻脸,攻打晋国。 公元前754年,腊月二十六日壬午。晋历公一天之内滥杀三个良臣时,齐灵公以为抓住了攻打晋国理由。立刻诏国佐(国武子)密谈,代言周天子发号施令伐晋。国武子一向直言,若顶撞,就有理由消灭这个多嘴多舌的大夫。但国武子不顶撞,领兵出征晋国之后,齐灵公就使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为副将,帅师围攻卢地,想消灭高无咎的儿子高弱,这是齐灵公一步一步地消灭齐国二守。于是国武子半路回齐,直抵卢地,杀了庆克,跟高弱合兵一处叛齐。 齐灵公未灭掉国武子,反而逼反了国武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于是告知国佐既往不咎,可以恢复大夫的职位,为了便于讨伐国佐,又派国佐的儿子国胜去晋国,国佐中了奸计回到齐国。十二月卢地投降,高姓重新辅佐齐国吕侯,再为上卿。 第二年春二月,在宫廷诱杀了国佐。又暗杀了国胜。国佐的小儿子国弱出逃鲁国,齐灵公豁免其罪,召回继承国姓,重新辅佐齐国吕侯,再为上卿。 我从故事里走出来,心想,国佐,如果不是那么耿直,如果不管庆克检点不检点。庆克自然不畏惧国佐耿直,大胆地继续跟齐灵公的声姬孟子乱七八糟。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从那时起,齐国灭。齐灵公之后八代齐公,就不复存在。国武子耿直,虽死于齐,用一个字总结“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