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历史名词。倡导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推进措施强大有力。 回头望望家乡。往事浮上心头,不吐不快。 1954年,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即由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经营企业。 为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公私合营,一些地方可能会发行类似“入股证”的凭证,上面记载入股人的姓名和投资额。
研究历史的,注意两大关系,首先是社会组织关系。其次是经济组织关系。 有一个老朋友,对儿时的记忆,说得模糊,混淆了这两大组织关系。把一个手工业者合作社,问题扩大化。让人读不懂。 今日随便说说。 老朋友说过,他的父亲解放初,是一个小本经营的商贩,靠肩挑小商品贩卖,赚点零花钱。瘙箕、浇筒、筷子箩、从丫趴,走村串户做点小生意。后来学会了弹棉花,学会了打棉絮的手艺,作为一个手工业者,相比起一般村民或市民来说,荷包里有几个现钱而已。并不是农村新起的地主,也不是城里突然爆发的资本家。他的母亲是农业劳动者,虽然年轻就因病死去了, 他作文引言说 “麻子大嫂(母亲儿时因“天花”病脸上留下少量麻点)生前好抠哟,腊月天还背起娃娃光脚杆在冬水田铲田背坎···”。 其中信息透露,不无真实。这信息,一方面介绍了他母亲的勤劳,其次从侧面介绍了他的父亲并不富裕,没有宽裕的金钱来治病救人。公私合营本不是从1957年起,更不消说,是从1957年起,几乎一贫如洗了。 他又补充介绍说“母亲去世后几年,父亲凭他的刻苦耐劳,生意日趋红火;曾经有人该父亲介绍了几门亲事,但被奶奶阻止了。在57年“公私合营”运动后,我家与那些小老板一样,几乎一贫如洗···”
须知,亲事,是时代性质的,双方自愿,经领证登记确认亲事,任何人也阻止不了的, 毕竟老朋友的儿时记忆有些失真。该作文无端地发泄了诸多不满情绪。不利于健康,很有可能加深后代的误解。摇动仇视。彼此一个行将老死之人,何苦要做千古罪人。 老汉我年长几岁,是过来人。说句我知道的,可能不妥当的话,那老朋友补充介绍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解放初,完成对恶霸的惩治后。可谓万千景象。 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各地的物价不稳定,出现供求区域价差,钻营的商贩,自由市场不知从哪一天起了歪风邪气,物价飞涨。当天工价不得不用物价换算。 供销合作社,起先从农村开始,一直发展到县城。 这个名叫供销合作社的经济组织。这个名字,可能被人们淡忘了。 它,主管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 它吸引村民入股资金。 好大的一张类似纸币的东西发放给你,拾萬圓一张的,伍萬圓一张的,上面填写了家长的姓名。一家好几张呢!你缺钱用时,可以当钱买东西。 后来壹佰圓,叫一分。有的人收藏在墙壁缝里,有的做了老鼠窝, 有的妇女用来剪鞋样。 有的老奶奶用来扪接布,做布鞋。 好一个“宝物”无情地糟蹋了。
那个年月,好家伙!供销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金,开办商业,洋油、洋火、洋布、咸盐、马灯,线布、毛丝林淡竹布、织布呢。锅铲、茶壶、饭碗,粪瓢、蓑衣、斗笠。桐油、水车、花车、洋叉。凡是叫得上名字的农业上的家伙三,都可以经那里买到。 最实惠的是豆瓣酱、酱干。你只要讨到一碗热水,三分钱塌一朵酱,凑合一碗热水,就可以熬过一顿午餐了。说明我们那时候需求不大,且收入不多。
那时候的供销合作社,年后有分红呢! 卖不出去的粗陶瓷碗。卖不出去牙粉。有瑕疵的青花茶壶,像麻雀形状的口哨,勺头瘪嘴的尿壶,卖不出去的过期的春联,用来分红给村民。大伙儿落个乐呵乐呵! 火柴盒那么大的一小盒子牙粉,敞开头很香的,农家被柴火烟熏黑的矮小的房子,卧室里,放上一盒敞开头的牙粉,顿时显得洋气了不少。不知情趣的孩们玩“撒喷嚏”,捻一点牙粉洒在哥们脸上,香呛如斯,会笑老半天的。 1956年,有的人提出入社自由,退社自由。天晓得,哪来的资金退哟。歪风必须抵回去,有说十年期。即,于1966年9月期满返还股金。 忽然自然灾害裹挟着右倾左倾,手工业合作社最先瓦解。自谋出路。 木匠社、铁匠社、棺材铺、米行。都改成店,自负盈亏。 原来的供销合作社,在后来以个人承包的形式自负盈亏,不是一句两句话解释得了的,从略。 而农业社就越来越大。于是乎一大二公。农村纷纷建立了营连排建制。搞劳动竞赛。同吃一锅饭,同插一坵田。利弊得失互相抵消,只留下辉煌的创意。 谁还惦记当初的承诺,十年期满,返回村民入合作社股金呢? 1966年9月,毕竟有年高的聋子不怕雷——旧话重提。立马便有人扣帽子,说那叫搞资本主义复辟。 如今,农村从最落后的经济圈,翻身为脱贫致富的家园。谁也不说退合作社股金了。
人生在世,不要计较贡献的小钱去忘记总收益。不要诋毁前人的功绩,不要妄说57年公私合营。我们农户,一家投入最多也就叁拾萬圓,说起来不过30元而已,但是凭农业劳动获得30元的积蓄,那年月,需要一家人节衣缩食一两年。年成不好的,勉强生活,根本就没有节余。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如果没有先前的舍痛割爱。哪来的今日繁荣昌盛,物价稳定啊。 1957年的确不会被遗忘,那可是让西方世界刮目相看的,突飞猛进的年月。可惜有人误解了,有人忘却了,有人没有机会分说了。
|